乱翻书阅读答案(乱翻是什么意思)
一本翻译书热销,突然引出了十几个翻译版本————
近来,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旧政权与革命》悄然走红。市场上突然出现了该书的十多个译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翻译一部经典学术著作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部分译文的质量也受到了读者的质疑。近年来,译者受到诽谤和批评的情况屡见不鲜。专家指出,翻译工作,特别是文学和社会科学作品,对质量要求非常高,但从报酬和社会认可度来看,整个社会却很低。巨大的反差导致了近十年来中文翻译的现状。低点。结果很多国际级的杰作都被我们砸烂了。
近年来,经典被译成劣译的例子层出不穷。笨拙、晦涩、写得不好、看不懂……经典作品就是这样变成垃圾的。人们在豆瓣评价明星的时候都非常犹豫。他们不知道是给作者五颗星还是给译者一颗星。一本名著变成垃圾,比读一本烂书更让人难受。一位网友写道,为此,豆瓣还发起了一场征集被翻译毁掉的经典的活动。各种怨声载道,经典被毁得惨不忍睹。
《旧政权与大革命》突然爆红
十多个新译本正在迅速涌现
近来,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旧政权与大革命》悄然走红知识界和读书界。出版商一向有着敏锐的嗅觉。这本原本需要出版经费才能出版的小众学术书籍,突然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新版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据记者了解,从2012年底到2013年初,至少有十几家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的新译本。
《旧政权与大革命》于1856年在法国出版,英文版于同年在英国和美国出版。然而,它直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才在西方流行起来,中文译本在原著出版135年后才首次出版。 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商务印书馆策划了法国历史系列丛书,本书就是其中之一。 1992年,法国历史学会会长张志琏负责选稿,并推荐其研究生冯唐翻译该书并为中文版撰写序言。张志廉、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桂玉芳校对。
据该书主编介绍,冯唐是一位资深翻译家,曾为商务印书馆翻译过西耶斯的《论特权》、吉纳维芙多古尔的《中世纪生活》等名著。当时该书为精装本,首印2000册,仅供学术界购买。 1996年商务印书馆在编辑世界学术名著中译丛书时收录了本书。到2012年中期,这本书开始成为畅销书。 8月,商务印书馆重新设计了封面,并在封面和腰封上刊登了译者介绍和评价文字。 11月底销量猛增,目前累计印数已超过20万册。
一本不可多得的学术著作正在悄然热销,出版社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商机。在过去的两个月里,市场上至少出现了十几个新译本。新译本具有不同的特点,如译者、封面和腰带设计、布局、注释和感言。
比如九州岛出版社版的译者王千石就是一位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学生。策划人陈伟告诉记者,九洲岛出版社的版本可以说是赤裸裸的版本,由英文版翻译而来,有附录、简介、后记。译者后记、引言尚未补充。目前市场上最便宜的版本。该版本首发5000册,销量良好;陈天群译注的江西人民出版社版,附有托克维尔回忆录中有关革命的纪实文本,并附注;该书是中国友谊出版社与时代中文合作的产品,除中文版外,还附有英文版并捆绑销售。
有些人认为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是一件好事。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的版本由法学博士钟树峰翻译,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钟书峰介绍,这本书是从法文版翻译过来的。商务印书馆的译本是最权威的,目前还没有找到超越它的译本。不过,商务版也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比如一些术语翻译不准确、一些名字翻译不一致、翻译混乱……钟树峰认为,这给我提供了很大的改进空间。
有些翻译被批评过于浮躁
可笑的翻译多次被批评
几年前,编注家冯唐和张志廉双双去世。高毅是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是冯唐的同学,也是法国历史专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务印书馆的版本翻译最好,可读性很强。虽然存在一些小缺陷,但目前还没有更好的版本。翻译一个比这部经典更好的版本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这个版本的翻译是不可能完成的。据记者了解,该书虽然被翻译成中文,字数不足20万字,但翻译难度很大,涉及历史、地理、政治学、法制史等多学科知识。参考了冯唐的翻译。如此短的时间内推出如此之多的译本,自然是有好有坏,其中有一些还受到了读者的批评。对于中国友谊出版社的翻译,有读者认为本书的译文对原著非常不忠实。例如,第二部分第七章,商务印书馆版翻译为:法国是如何成为欧洲国家中首都凌驾于各行省、吸纳整个帝国精华的重要国家的?这个版本简单翻译为:巴黎之于法国胜过伦敦之于英国,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还有人认为,与商务印书馆1992年的版本相比,这个版本的译者过于浮躁,对原著十分不忠。原著是一篇严谨的研究文章,而这个译本却有一种畅销书翻译的浮躁语气。有读者直言,有些译文根本无法阅读。
事实上,许多著名作品都遭遇过荒唐的翻译。有读者指出,《遥远的桥》中大量军事术语和武器装备的翻译充满错误。书中对德国豹式坦克的翻译严重不一致。 Jaguar、Jaguar、Mark V……所谓的Mark V应该是Mark V的误译,更合适的翻译应该是德国V型坦克,绰号黑豹。译者王一国先生应该是一位致力于美国和英国文学研究的学者,看来他以前的翻译都是优雅且水平很高的。遗憾的是,《远方的桥》文本存在错误和遗漏。当然,这似乎并不完全是译者的错,因为他有“艺术专长”。但堂堂出版社的编辑们难道没有注意到吗?就不能找个懂的人仔细校对一下吗?
有网友写道,翻译外国理论著作的人不怎么看电影。在《论电影艺术》中,《第七封印》被译为《第七封印》,在《后现代城市》中,《低俗小说》被译为《低俗传奇》,在《后现代城市》中,《低俗小说》被译为《低俗传奇》,在《论电影艺术》中,《低俗小说》被译为《低俗传说》。条件:文化变迁的起源研究”,《银翼杀手》被译为《滑刀》。立即有人评论道:“我见过黑泽明翻译成库卢索娃,一开始我还以为是某种东欧女导演。”与我们学术界的常凯深、孟子相比,他们是极其弱小的。 (前几年,Chiang Kai-Shek被翻译为张凯申,而不是蒋介石)
出版周期越来越短,一些译者不敢承担这份工作
有的出版社甚至雇佣枪手随机囤积图书
事实上,除了上面提到的明显错误和可笑的翻译之外,如果要求再高一些,很多学术名著,包括现在比较好的版本,也是难以理解的。北京大学法语教授董强坦言,很多西方典籍几乎都很难读,不是因为它们太深奥,而是因为翻译得不好。
他以福柯的著作为例。翻译这样的著作,不仅需要扎实的中英文基础,还需要对哲学思想的理解。否则,翻译起来会很困难。但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人们就不会翻译它,直接去做。没有其他的。然后出版社找翻译,每千字60元,他下个月就需要。出版周期越来越短,出版社往往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供译者工作,这让一些译者根本不敢承担这项任务。
更何况,某出版社重新翻译一本名著,每人一本,分工协作,看重效率,考虑利润;某译者在短短四年时间里翻译了23本书,涵盖了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文学、心灵鸡汤等学科。翻译的拙劣可见一斑。前些年出现的将Chiang Kai-Shek翻译成Chang Kaishen而不是Chiang Kai-shek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有些出版社很少花时间去寻找人才,只是忙着花钱请枪手来积累书籍。
另外,有些译者花费大量的时间,慢慢地将自己的作品打磨成一件好东西。但在大学和科研机构,分级是根据科研成果,翻译不算成果,这极大地挫伤了译者的积极性。在现行体制下,董强认为翻译事业更多是靠热爱来支撑的,但他建议译者应该多做一些工作,比如具备撰写艺术评论的能力、研究能力,增加自身价值。出版商不应急功近利。好的东西还是需要慢慢打磨的。
如果一部经典被翻译并毁掉,文化如何能够暴露在世人面前?文/记者罗浩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