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文翻译 >详情

中国翻译人才外语水平高 文化常识缺乏(中国翻译人才外语水平高 文化常识缺失的原因)

发布时间:2023-12-27 12:11:16 中文翻译 428次 作者:翻译网

前言:长期以来,许多人错误地认为掌握一门外语就意味着自动能够翻译。他们也不明白中外翻译之间的差异就像中医与西医之间的差异一样大。翻译具有跨文化交际的功能。懂外语只是成为一名合格翻译的基本条件。您还需要熟悉两种不同的文化。例如,如果没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就很难将中国古代学术著作翻译到国外。

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联合会前副主席

中国翻译人才外语水平高 文化常识缺乏(中国翻译人才外语水平高 文化常识缺失的原因)

中国译者外语水平高但文化知识匮乏

案例一:文化使者的文化尴尬

2004年《新民晚报》的一篇题为《文化使者的文化尴尬可以用国际活动志愿者的翻译错误来解释》的文章这样开头:上海豫园就像北京的颐和园,就像三国故事中的曹操。这是一种追求。平和的人、变脸是京剧的特色之一……犯下这一系列常见文化错误的人是一些在上海参加国际活动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用熟练的英语、法语、日语等将这些知识传递给被中国传统文化吸引的外国朋友。

文化使者没有受过教育。这一现象让人担忧:那些急于求教的外国人一旦回国互相求证,会拼凑出一个什么样的中国?

连续举办六年的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成为世界各地艺术家金秋盛会。为了方便交流,每年都会有一些外语专业的大学生来当志愿者,而他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翻译。这些大学生外语水平出色,有的甚至可以进行同声翻译。但他们没想到,听说过中国和上海丰富文化底蕴的外国人不仅要在上海吃饭、坐车、开会,还要逛豫园、看京剧,有时还要去上海旅游。周庄、同里。 ……这些地方往往也是上海乃至中国对外宣传的窗口。

一路走来,一个来自文明古国的外国人很少会感到困惑:为什么小笼包、饺子、煎饼等夹馅零食都叫饺子(英文:用面团做的布丁)?更何况本文开头的答案难免会让人误入歧途。

案例二:译孟子为孟子,高校外语专业中国文化教学失衡

据《新快报》报道,致公党广东省委的一项调查发现,广州高校文化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中英文文化失衡。大多数学生知道圣诞节的由来,却不知道中国历史名人的英文翻译。将孟子(Mencius)译为孟子。

接受调查的八所大学中,大部分外国语学院院系均不开设任何形式的中国文化选修课程。因此,课题组建议应从政策引导、教学大纲制定、教学研究、教材编写、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方面下功夫,改变目前中国文化教学的不平衡状况。

将孟子(Mencius)译为孟子,并不是什么新鲜事。早在上世纪末,一位著名翻译家在翻译一本名著时,就把孟子(Mencius)翻译成孟子。从此,翻译界出现了桑祖、蒋介石等经典笑话。致公党广东省委的一项调查为这些笑话提供了注脚:诸如此类的错误,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教育中缺乏中国文化内容造成的。

事实上,这种缺乏不仅仅是高校外语专业的问题,而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的通病。问题的严重性不只是把孟子翻译成孟子,而是大多数学生除了知道孟子这个名字之外,根本不知道孟子对中国文化意味着什么。大多数人对孟子的了解仅限于中国历史教科书上的百字介绍。

可以说,现在很多文史哲专业的从业者,在上大学之后才真正开始学习相关的基础知识。在传统教育中,很多东西可能是小学生在十岁之前就已经掌握的。由于先天的缺陷和基础薄弱,即使是人文学科的研究者,人文知识和素养也很有限。种种原因,导致了现在很多学生虽然懂得孟子、庄子、老子,但并不懂得“孟子”、“庄子”、“老子”。

但这还不足以完全解释为什么有人把孟子翻译成孟子,因为现在的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学习外语上。对于西方文化中的标志性人物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十个学生中有九个都知道他们是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所以出错的可能性很小。

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性人物,孟子为何不为人所知?这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展现了中国人心目中东西方文化不平衡的现实。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当地的影响力不断下降。如今,即使是知识层面了解传统文化的人也越来越少。在教育方面,所谓的中国文化教学失衡只是表象,其根源在于文化失衡。

作为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小圣,孟子的影响力可想而知。如今,他与儒家一起成为争议的焦点,这并不是坏事。关键问题是,无论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认可还是批评,前提都必须是一定程度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改变国文教学不平衡的现状确实有现实的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