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诗歌翻译理论有哪些(国外的诗歌翻译理论是什么)
近代西方翻译理论主要有四大流派:布拉格学派、伦敦学派、美国结构学派和交际理论学派。布拉格学派的主要论点是:(1)翻译必须考虑语言的各种功能,包括认知功能、表达功能和工具功能; (2)翻译必须注重语言的比较,包括语义、语法、语音、语言风格和文学体裁的比较。伦敦学派是具有英国特色的语言学派,认为语言的意义是由语言使用情境的社会语境决定的。在翻译研究领域,译文中使用的词语是否与原文中的词语等同,取决于它们是否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布卢姆菲尔德。他提出了行为语义分析方法,认为意义是刺激与语言反应之间的关系。
20世纪50年代,布卢姆菲尔德的理论被乔姆斯基的转型生成理论所取代。乔氏理论有三种观点:(1)人类生来就有语言能力; (二)语言有规则; (3)语言包括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该理论对翻译研究的影响主要在于其对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讨论。语言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它们的表层结构不同,而它们的深层结构却有共同的特点。在上述语言学理论的影响下,形成了C. F. Voegelin、D. Bolinger、J. J. Katz、W. V. Quine、E. U. Nida等代表人物。美国翻译理论的结构学派。奈达是交际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翻译理论可概括为六个方面:(1)理论原则。所有语言都具有相同的表达能力,翻译的首要任务就是让译文对读者来说清晰易懂。 (2)翻译的性质。根据奈达的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风格(style),用最接近、最自然的对等体,用目标语言再现原文语言的信息。其中三个要点是:一是顺应自然,翻译不得有翻译口音;其次,求最接近,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与原文意思最接近的译文;第三,对等,这是核心。因此,翻译必须符合四个标准:(一)表达意思; (b) 表达精神; (c) 措辞流畅、自然; (d) 读者有类似的反应。 (3)翻译功能。从社会语言学和语言交际功能的角度来看,奈达认为翻译必须为读者服务。 (4) 正确翻译。译文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译文读者能在多大程度上正确理解译文。 (5)语义分析。翻译的重要过程之一是对原文的语义分析。语义可分为三种类型:语法意义、指称意义和内涵意义。 (六)翻译程序和方法。他认为整个翻译过程分为四个步骤:分析、解释、重组(按照目标语言的规则重新组织译文)和检查。 20世纪80年代,奈达的翻译理论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新观点是:(1)翻译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门技术; (2)翻译天赋是与生俱来的; (3)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交际活动,也是一种社会符号学互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