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文翻译 >详情

仲伟民简介(翻译家仲泽简历)

发布时间:2024-01-09 09:45:45 中文翻译 303次 作者:翻译网

2019年11月9日至10日,新中国翻译70年论坛暨中国翻译协会2019年年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侨信集团联席总裁钟伟和10日上午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翻译高峰论坛上发表主题为“中国翻译学科发展与翻译”的讲话专业人士:从语言学习到语言服务》发表主旨演讲,系统介绍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翻译行业的重大事件,回顾总结了翻译行业五年来的发展历程。并提出今后发展的目标和措施。

一、讲话中所列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如下: 第一阶段:语言学习时期(1949-1979) 1949-1957:万事待办,翻译活动首先受到关注。 1949年,上海翻译协会成立,创办《翻译月刊》。1950年,创办《翻译通报》。 1951年,董秋思的《论翻译理论建设》开创了学科建设理论。 1951年,出版总署召开五四翻译座谈会。 1951年,出版总署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翻译工作会议,1954年,茅盾在全国文本翻译工作会议上强调了翻译工作的重要性。 1958-1976年:翻译活动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学科建设发展缓慢; 1964年,钱钟书的《林纾翻译》代言人认为,现阶段文学作品的翻译是集体组织、内部分配的;傅雷、钱钟书等人的翻译研究具有广泛影响。第二阶段:翻译学科建设和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探索期(1979-1986年)。 197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创办联合国翻译培训班,开创了专业翻译人才培养的先河; 1979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和上海海事大学开始招收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0年,中国翻译出版公司正式发行《翻译通讯》。后来更名为“中国翻译”; 1982年,中国翻译协会成立; 1986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招收翻译理论与实践二级学科学生,并获得翻译理论与实践硕士学位授予权。

仲伟民简介(翻译家仲泽简历)

第三阶段:翻译学科建设探讨期(1987-1996年)。 1987年,我国第一次翻译理论研讨会在青岛召开,谭再熙等人拉开了翻译研究的建设和探讨; 1989年,首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大赛; 1992年,《学科分类与代码》中,翻译学成为三级学科,地位下降;从1993年开始,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开始设立翻译研究; 1993年,广东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和英国文化教育协会联合设立高级翻译人才培养项目; 1994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高级翻译学院; 1994年、199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翻译研究会,中国翻译协会成立翻译理论与翻译教学委员会; 1995年,中国翻译协会举办首届亚太翻译论坛; 1996年,老龙发表《翻译的误区(科学)》一文,引发学术界关于翻译问题的争论; 1996年,首届全国口译理论与教学研讨会在厦门召开。发言人认为,现阶段翻译教学在微观层面的总结有所增加;对外交流活跃,跨学科参考兴起,教材建设不断,经费支持力度加大,学科团队壮大;关注理论、章节翻译、英汉比较和语言外因素;在它已成为教育体系中的第三级学科,但学科边界和客体领域逐渐清晰。第四阶段:翻译学科发展期(1997-2010年)。 1997年,广州外国语大学成立了中国大陆第一个翻译系,招收本科、硕士层次的翻译人才; 1997年,中国翻译协会举办首届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班。训练; 1998年以来,先后出版了《翻译实践丛书》、《汉语翻译研究丛书》、《翻译研究文库》等; 2003年、2005年,上外与广东外国语大学相继建立高级翻译学院; 2003年,人才培养;2004年,上外获批设立独立的翻译学学位点,翻译学学科和学位点建设进入新阶段; 2006年,教育部批准试办本科翻译专业(BTI); 200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设立翻译硕士专业(MTI); 2010年,中国翻译协会首届中国国际语言服务产业大会正式提出语言服务的概念; 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翻译专业教学协作组成立。第五阶段:翻译学科建设成熟期(2011-2019年)。 2011年,翻译学进入《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 2012年,翻译专业进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 2012年,中国翻译协会、翻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中国首份语言服务业报告; 2016年至2019年,中国翻译协会发布了多项行业规范和标准; 2018年,英语专业(英语、翻译、商务英语)国家标准颁布,学科更加规范; 2018年,发布《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进一步明确专业口笔译能力等级; 2019年,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翻译培训班/高级翻译学院举办40周年庆典。二、发言人的主要观点和论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翻译研究队伍不断壮大,翻译研究队伍不断壮大。教学、学习、研究工具、资源、技术日益丰富;翻译研究从提出概念发展到形成理论,翻译学科和专业教育的地位不断提高。建立并迅速扩大规模、标准化和专业化;国内外、跨学科互动增多,学科建设视野拓宽;政产学研协同发展,服务国家和社会需求,取得丰硕成果。翻译学科在结构、功能、理论、地位、传播等方面实现了七大发展转变:从语言学习到语言服务;从无序探索到标准化建设;从依赖到独立;从借鉴模仿到融合创新;传统由单一性转变为多样性和丰富性;从感性言语到科学建构;从孤立、分散到开放、团结。翻译行业未来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和科研质量;紧密结合语言服务行业发展需求;服务经济发展和国家战略;维护社会和谐与正义;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翻译话语体系;努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促进国际交流和文明互鉴。

发展措施包括:一是在顶层设计上,进一步明确学科建设的内涵和外延;继续加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优化教学管理和教师评价体系;巩固和提高学科和行业的社会地位;坚持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二是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和资源配置;凝练培训特色,满足语言服务市场需求;加强人才进出口考核;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水平。三是在学术研究方面,进一步扩大研究队伍;拓宽研究视野,探索现有研究的深度;加强中国特色翻译学理论体系建设;聚焦社会发展需求,提升研究价值和效用;加大科研成果跨学科、跨国界利用。输出强度。来源:向前一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