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文翻译 >详情

劳伦斯翻译成英文(劳伦斯谁翻译的好)

发布时间:2024-01-18 03:21:11 中文翻译 337次 作者:翻译网

大学毕业三十年后,入读劳伦斯大学三十年后,洪波博士让我为他编辑的大学生课外读物系列写一篇回顾性文本,回顾我的文学翻译历程,说可能是大学生职业选择研究。方向很有帮助。我暗自窃笑。我的例子可能只是给大家一个警告,让他们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于是我高兴地写下了下面的文字,幽默大方,读来可调侃可笑。

我是文学界的落伍者

劳伦斯翻译成英文(劳伦斯谁翻译的好)

黑马

前几天,我在微博上收到某大学博士生的私信,说他要写劳伦斯的博士论文,希望我能给点建议。我不是学术界的,对大学一无所知。以前我只知道很多人都在追随劳伦斯的脚步做他的硕士论文。我这才知道已经有博士在做劳伦斯了。对此非常满意。但我也有点担心。这种担忧源于我在诺丁汉大学研究劳伦斯的经历。当我去听劳伦斯沃森教授的课时,我发现半个房间都被他的博士生占据了。似乎有八名男女,个个都是天赋异禀。论文主题很广,但几乎都不是纯粹的劳伦斯研究,如:劳伦斯与资本主义、劳伦斯与曼斯菲尔德女性小说比较、劳伦斯与早期意大利法西斯主义等,属于比较文学、跨学科的研究。研究。每次参加博士论文的在审评审,我都感到很受启发。导师和学生齐聚一堂,争论不休。确实是一种浓郁的学术气息,让人怀念。但这只是过眼烟云。当时,沃森教授警告大家,他是英国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敬业的劳伦斯教授,这用中文来说是史无前例的,而且这个教授职位在他退休后将不复存在。在接受我采访时,他开玩笑说:如果你是一位敬业的劳伦斯教授,那就意味着你完蛋了,因为学术界会认为你除了劳伦斯之外一无所知。他说,他有幸早年在各大学教授英国文学,还发表过关于湖滨派三位诗人的理论。别人不敢小看他,因为他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否则就会被人背上无能的名声。然后,他在鼓励这些孩子在学术上进取的同时,在听证会上警告他们,拥有劳伦斯研究博士学位的人很难找到理想的大学教学职位,因为大学不需要这种过于专业的人。

从那时起,我开始注意到英美大学著名的劳伦斯作品都是由全能教授创作的。他们当了很多年的全能教授,然后奉献了一段时间给劳伦斯,但基本上他们都是全能教授,什么都能教,什么都能理论。仅仅作为一名敬业的劳伦斯博士可能会让他感到虚弱。我认识几位英国劳伦斯专家。其中,剑桥大学的伯顿教授多年来一直是一位全能的文学教授。后来,他专门从事劳伦斯研究。他的地位是任何人都无法动摇的,于是就有了举世闻名的《剑桥劳伦斯选集》。他担任主编,沃森等人加入。但剩下的劳伦斯专家大多在成人教育学院工作,靠教授基础文学养家糊口,业余时间关注劳伦斯,比如萨加、普林斯顿(诺丁汉劳伦斯中心的创始人)和波普洛斯基。他们的业余专业精神让我很感动,每个人的生活方式都是那么的相似。这就是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微妙关系,也确实是出于热爱。因为做劳伦斯与他们的升迁和名利无关,而他们想要获得英语学院文学教授的头衔,就必须放弃专门的劳伦斯研究,四面出击。两者之间,他们选择了后者,选择了热爱,最多只能成为高级讲师,没有一个成为教授。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愿意为了生活中的某种激情而留下来当讲师。

我不知道国内有多少博士在做劳伦斯,也不知道有没有在国外做劳伦斯,拿到博士学位后又回到中国的。总之,希望这一小块领域的博士们能够为自己做好事,平衡事业和爱情,拥有良好的学术关系。爱情与生活的关系真是微妙且难以捉摸。它可能会影响你的存在方式。不同的方程会导致不同的方向。劳伦斯可能只是其中的常量之一。如果你只做讲师,几年后你可能就会被解雇吧?

与英国的那些劳伦斯专家相比,我和他们殊途同归。这真有趣。并不是我在效仿某人,而是我们在东西方都走了大致相似的道路,从而形成了共同的生存方式。直到我到达英国后,我才发现了这种有趣的相似之处。

我于1984 年获得的硕士学位是我国第一个专门通过劳伦斯研究获得的硕士学位。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是劳伦斯的专业大师。当时外国语言文学系的硕士论文基本上都是写作家的,但学位统称为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这个学位只是进入社会工作的敲门砖。很少有人在工作后继续从事硕士学位研究。他们大多数从事英语语言文学教学,也有一些从事其他工作。一般转行的人都发财,特别是从事外交、旅游、外贸的人。有的已达到正部级甚至更高级别。有些人发了财。那些成为大学和研究机构的著名教授的人并不少见。

但我是个例外。这三十年来,我不但没有放弃硕士学位研究,而且还深入研究,翻译了劳伦斯的很多著作,也做了一些基础研究工作。这意味着我把翻译劳伦斯作为我的主要职业。大多数不了解情况的读者都以为我在大学或研究生院从事专业的劳伦斯翻译和研究。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我只是文学圈外的一个散兵游勇。我的生计靠的是在出版社当编辑,然后在公共机构当编辑。英文翻译还是比较常见的。至于翻译家和作家的头衔,出版社出版我作品时,也在简介里写了,因为如果他们不给我这样的头衔,我就没用了。我是一名翻译家和作家,积累了数百万字的作品。我想称自己为劳伦斯翻译家、作家,但这个称号并不雅观,也会影响我作品的销售,所以我无耻地接受了“家人”的称号。在英语中,这个族只是一个小后缀,表示从事某事的人,例如-er、-or。在中国语境中,它是人。成家从人做起,需要有高质量、定量的作品支撑,但没有人愿意买一家人的书而不买主人的书。事实上,我的家人甚至没有申请加入翻译协会或作家协会。我不属于任何组织,也没有社会身份。我只是一个文学爱好者。我作为劳伦斯狂热分子的道路是否与英国几位劳伦斯专家的道路相似?当然,不同的是,他们从事劳伦斯研究,而我主要是翻译。我使用翻译而不是研究。这可能是我的专长。

这个特点取决于我自己的处境和价值观,取决于我自己和现实之间的妥协和平衡。这就是爱好和谋生之间的平衡。我就读的两所大学,河北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都不是重点大学。如果我想在学术研究上有所成就,就必须取得博士学位,最好是重点大学的博士学位,把自己从颖中解脱出来,然后再谈其他的事情。但我不应该有资格攻读博士学位。或者从事专业的文学研究,因为我从小的志向就是从事文学创作。当我进入大学时,我的第一选择是中文系。我以为通过进入该系,我可以成为一名职业作家。外语考试是俄语。结果,我没有被中文系和俄语系录取。失败后,我考上了英语专业。之后我发现创意写作与外语结合的最好方式就是从事文学翻译。所以我很自然地选择了文学翻译,而且因为我有幸在硕士期间研究了劳伦斯,我以为我找到了一位我最欣赏的作家,以后翻译劳伦斯对我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当我在出版社当编辑时,我幻想自己是巴金。在撰写《家》和翻译赫尔岑的同时,我还担任文学青年萧干的助手。当然,结果是我没能成为巴金,更没能发现小倩。我写了一本叫《挤在北京》的书就跑了。我离开了人们认为是小说原型的出版社,开始从事汉英翻译工作。我有一份稳固的职业生涯。乔布斯,让我们实现业余的巴金梦吧。

我的文学专长当然是我在硕士学位期间学习的劳伦斯作品。当时我一边写论文,一边翻译他的代表作《彩虹》。我很高兴在浩瀚的名人世界中偶然遇见了我最喜欢的英国作家之一。我翻译他的作品不是为了盈利,而是出于热爱,但最终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获得了出版的成功。我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市场定位(中文叫market share,听起来很粗俗,所以我喜欢用英语,因为它不是我的母语,而且感觉不粗俗)。我第一次接触劳伦斯是在1981年大三的时候。当时,劳伦斯在中国的大学教科书(苏联人编的英国文学史)中还是一个颓废的资产阶级作家,只在一本书中被提及。教科书最后的几笔。但时代在进步,国家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开放的成果之一就是各大学的外语系直接聘请英美大学的人来讲学。那一年,一位刚毕业的博士。来自普林斯顿的老师来到河北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给我们上了一堂英国现代文学选读课。在他编写的油印教材中,他只选取了伍尔夫夫人、乔伊斯、曼斯菲尔德和劳伦斯四位现代英国作家。他选择的劳伦斯的作品是《菊花》。他对劳伦斯的解读立刻推翻了我们之前读到的把他贬低为颓废作家的一切谬论,我发现他是矿工的儿子,出身于劳动人民,根本不是资产阶级作家。现在想起来,与劳伦斯作品的邂逅就像是一场邂逅。我在一篇纪念恢复高考30周年的读书记忆文章中写道:读了劳伦斯的小说《菊花》,被这位仍被国内理论界视为颓废资产阶级的作家清新的文风所感动。界。他们还写我所熟悉的劳动人民的生活。劳伦斯的小说和我们从小读的《红旗书》、《桐柏英雄》确实不一样。这样的作家太值得我们重新发现和研究,我们应该为他平反,在中国普及这样优秀的作家(谁知道劳伦斯早已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世纪?)。毕业了就读研究生,选择硕士论文方向的时候自然就选择了劳伦斯。正是劳伦斯这位横跨现实主义、现代性、后现代性三个阶段的作家,帮助我找到了文学研究的支点和最适合我的文学支柱,让我能够在文学翻译、研究、写作的过程中翻译、研究、创作自己的小说。同时。我不时接触理论新动向,感觉自己在与时俱进,同时内心深处仍秉承着扎实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

所以研究生毕业后,我这28年来一直忙于自己的兴趣爱好。我称它为我的大烟。我对劳伦斯的翻译也越来越深入,因为任何对个别作家的研究都是建立在对原文的仔细阅读的基础上的。我的翻译和翻译研究文献的检索使我在劳伦斯研究方面获得了很多知识。一些有话语权的人被一些同行视为专家,但实际上只是数据的积累。有时最新的数据可以推翻某人论文中的论点。所谓的专家就是这样炼成的。但真正的专家应该是有自己的理论体系的人。在这方面我为自己感到羞耻,所以我只是专家而不是专家。在1993年出版的《北京》中,我已经通过小说中人物的口进行了一些自我讽刺:成为这样的专家并不难,只要有恒心,就能谋生。我不想也无法努力去建立自己的研究体系和框架。我的乐趣在于玩弄语言。每个月我都会站起来犹豫是否要用最好的中文来体现劳伦斯作品的魅力。这个体现的过程也涉及到我的创作热情,为我的写作提供了最坚实的语言基础。

至此,我想我已经清楚地解释了我的选择。我的选择完全是为我自己量身定做的。它根本不值得骄傲或模仿。我只是一个非重点大学的年轻硕士生,一个为自己的文学热情找到了合适的文学空间的热心文艺青年。但这种选择是以牺牲实际利益为代价的。正如我在接受杂志采访时所说:现在大多数亲戚朋友关心的不是你翻译了什么,而是你是否当了官,是否赚了很多钱,包括房子、车子、钱。特别是实际问题,例如您的孩子表现如何。如果你在这些方面不突出,人们自然不会关心你在文学方面做得如何。所以我生活在这些俗事中,从来不和他们谈论文学翻译。那会让我看起来很书呆子,而且我会为别人弹钢琴。我们唯一可以真正谈论的人是粉丝以及相关的出版和媒体人员。作为一名文学翻译家,你必须能够承受现实生活中的亲人、朋友、老朋友、有进取心的同事的忽视甚至蔑视,因为你在生活中很平淡,不讲道理、蛮不讲理,无法帮助别人。比如为别人的孩子找工作和好学校,帮助别人的企业公关或者逃税等等。但是你要有自我意识,不要太注重自己作为翻译的形象。如果人们说你不擅长,不要受伤。那会让你格格不入。但在内心深处,你必须坚持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自己的梦想。不做白日梦的人是穷人。据说白天冥想还可以治疗狂躁症、延年益寿。我也想过进入研究机构当一名专业研究员,但最终因为我没有博士学位,中年不敢参加博士学位考试。后来别人告诉我,即使我进了大学或者研究机构,我也做不了劳伦斯专业。正如之前所说,我要做的是全方位的事情,而劳伦斯只是研究内容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我就靠基础的英语翻译来养活自己,进而养活自己的兴趣爱好。为什么人到中年还要费力去获得正式的学术地位呢?我作为一个平民,为什么不能只做文学呢?

我选择了一条孤独、自我放逐的道路,在学术圈之外学习,在文学圈之外写文学作品。但是我有空。我不必为了升职而写自己不喜欢的论文,也不必为了名利而写。本能地写成的小说和散文作品。比如,我在英国呆了一年,回来写的是一本关于劳伦斯家乡之旅的散文书和一篇关于他对英国印象的散文。我对劳伦斯的作品有深入的了解,但我拒绝写劳伦斯批评传记的学术专着。相反,我想写一本《劳伦斯作品花语考察》。这种自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孤独,一种局外人的孤独。但既然我今天已经选择了,那就没有必要改变。每当我孤独的时候,我就会想起英国的那些劳伦斯专家,阅读他们的著作。我感觉路上还有人陪伴,尽管我远在英伦岛上。当然,更重要的是,我在中国有很多热爱劳伦斯作品的同胞在关注我、鼓励我。他们是我的亲密朋友。我可以自豪地告诉英国的劳伦斯研究人员,我的劳伦斯翻译作品正在不断出版。修订重印,中英文版和台语繁体版也正在出版。我相信我和我的同胞正在做一些世界各地的劳伦斯研究翻译者做不到的事情,因为中国的读者如此之多,中国的读者遍布世界各地,而劳伦斯在华人世界还处于日出时期。这次让我可以赶上。考入外语系仅仅是因为没能考上中文系,也仅仅是因为他对文学的热爱以及对劳伦斯作品的偶然邂逅。因此我很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