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界新闻-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是什么(译界新闻-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是指)
要讨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创造力问题,首先要明确文学作品翻译的目的。我们认为,纯文学翻译应将根植于异国环境的艺术文本转变成另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的审美主体能够接受并具有同等效果的艺术文本,再现原作的艺术美感,让译文读者能够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审美体验,这是纯文学翻译的主要目的。由于语言形式、文化障碍等语言间的异质性,文学翻译尤其是诗歌翻译难度很大,有时甚至是不可译。如果翻译是困难甚至不可能的,那么,为了达到再现原作艺术美的目的,译者一方面要忠于原文,受原文的约束;另一方面,译者必须忠于原文,受原文的约束。
另一方面,我们要突破语言水平的束缚,结合译语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在原文的框架内重新构思,重新塑造原文的内容、意义和文化精神。原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翻译出既忠实又真实的原文。目标语言读者接受的原文和良好的译文。因此,译者的创造性活动至关重要。由于语言结构的差异,文学翻译不能追求逐字对应、逐句照搬。文学翻译的忠实就是思想内容的忠实。译者的创造力首先体现在语言形式和风格的再创造上。
由于汉英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语码转换过程中,如果逐字逐句地翻译,就会损害原诗的诗意。在深刻理解原诗精髓的基础上,徐老师大胆突破了语言形式的束缚,
充分发挥个人特长,灵活创造性地使用符合目标语言标准的词语和结构,很好地再现原诗的艺术美。读完徐老师的翻译,我突然觉得诗歌中因形式或风格造成的不可译性已经悄然解决了。译文与原文形神相似,达到音、形、意三美的境界。读者并没有觉得失去了什么,反而获得了新的审美体验。这当然不是那种表面形式之间忠实的一一对应。
所能达到的就是译者在完全消化和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重新创造原文。这样的译文读者一定会感到高兴和高兴。许渊冲老师认为,文学翻译应该让读者感到愉悦、享受美,就像原作者用目的语写作一样。这就是再创造。因此,他提出了竞争论,即创作要充分发挥译文语言的优势和原文的竞争。
各民族文化背景的差异往往形成各自独特的文化形象。同一个事物在不同的语言中往往有不同的隐喻意义。这些图像常常给文学翻译带来问题。因此,文学翻译的创造性还体现在语言形象的转换上。浮躁,
随心所欲,不逾矩,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的艺术美。优秀的译本不是背叛原文,而是与文殊菩萨原文达到同一目的地。在合适的时候,可以锦上添花,甚至比原文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