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文翻译 >详情

翻译理论中的新视角(新的翻译理论)

发布时间:2023-12-27 07:47:23 中文翻译 387次 作者:翻译网

目前,对外交流越来越多,交流范围也越来越广。因此,社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高校外语专业的翻译教学现状如何呢?目前的翻译教学方法很少见,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 我国的翻译教学还停留在授人以鱼的传统教学模式上。有专家指出,当前高校翻译教学和口译、笔译人才培养跟不上我国社会和发展的需要。 鉴于此,翻译教学必须尽快走出传统模式,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发展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1、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

翻译理论中的新视角(新的翻译理论)

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相反,该模式强调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教师就像贴心的保姆,尽可能多地向学生灌输翻译知识,让学生学以致用。学生就像伸手要衣服、张口要饭的孩子。他们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和学生角色的转变、教与学观念的转变。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翻译知识的传播者和呈现者,而是教学的角色。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成为知识的探索者和意义建构的主体,成为知识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对于学生来说,传统模式是老师要我学,而以人为本的模式是我要学。有翻译老师做过实验,给英语专业高年级本科生讲授翻译课,要求学生做翻译练习,但不传授任何翻译技巧。结果证明,经过短短的一篇文章翻译练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传统教材中列出的翻译技巧,并且能够运用自如。 这充分说明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认知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合理的学习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 以上分析表明,以人为本的教学模式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2. 任务模式

该模式强调翻译教师不直接将预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在学习时将其展示在课堂上,使翻译真实化,课堂社会化,以任务为目标。学生通过努力完成老师设计的任务来获得翻译知识。在这个模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设计任务。任务设计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要把课堂要讲授的内容融入到任务中,希望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体验、感受到老师要讲授的内容。在传统的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抱有先入为主的观念,直接向学生灌输教学内容。由于学生没有亲身经历,他们常常对老师所教的内容产生怀疑。因此,在翻译实践中,技能意识比较淡薄,学与用脱节严重,教学效果低下。结构主义认为学生在现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获得对事物的理解。严格来说,学生的学习是发现。即使老师告诉学生什么,他也必须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这些信息进行心理操作,使其成为自己的。 任务模式正好符合这个规则。任务模式下,教师的工作任务不轻反而更重,对教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教师应摆脱翻译教材的束缚,选择和设计与真实教材不同学习目的的任务,建立任务资源库。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充当协调者、促进者、辅导员,及时为学生提供指导、检查、反馈、诊断、评价、肯定、建议,随时接受学生提出的挑战。 这种模式有利于教与学。教师为一种学习目的设计的任务在学生实施后也可能适用于另一种学习目的。也就是说,老师往往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情景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传统翻译教学往往以文学翻译作为默认教学内容。老师选用的翻译例句和翻译练习大多是文学经典中的句子和段落。学生学习的基本上都是文学翻译的基本功和技巧。评价标准。当学生步入社会,面对复杂的翻译实践时,往往难以适应。情境教学理念认为,教学应该让学习发生在与现实生活相似的情境中,以解决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为目标。学习内容应以真实任务为基础,不应过于简单化,脱离实际问题情境。 当今社会,文学翻译在所有翻译实践中所占的比例很小。文学翻译实践不能取代其他体裁的翻译实践。文学翻译家从自己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并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翻译实践。风格翻译具有普遍性或针对性的指导意义。 翻译能力最好在真实或模拟的实际翻译环境中培养。供学生探索的翻译材料应该是真实的或模拟的真实材料。所选择的

选择或选择应尽可能广泛。它不仅应包括文学,还应包括科技、经济、管理、外交、外贸、金融、法律、军事、教育、影视、传媒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情境模式下,翻译教学应兼顾人才市场的需求和人的生存发展的需要。否则,翻译教学将是一个学术封闭的教学体系。这样的制度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翻译的内在动力。

4、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任何教学模式都是时代的产物。在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开始大量应用于教学和学习的各个方面。翻译教学也应该根据当今社会、技术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变革。

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强、多媒体功能突出、非人性化的特点。非常适合翻译教学的需要。它可以有效克服传统翻译教学的缺点,大大提高翻译教学的效率。多媒体网络可以存储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分类建立多媒体教材库。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翻译教师只要坐在多媒体网络上的教师电脑前,就可以快速检索教学需求。信息。这样,既可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又可以将课堂与社会有机地连接起来。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特点,在每个学生的电脑上展示多媒体教材。现代信息技术使翻译教师能够充分考虑学生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例如,对于文学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文学材料来练习翻译;对于对科技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练习科技翻译,做到因材施教。计算机模拟生成的虚拟现实世界可以营造身临其境的现实感。通过虚拟现实场景,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客观世界,更快地掌握相关技能。多媒体网络用于翻译教学和翻译练习。每个学生的翻译都会在线发布。译者就像在透明的玻璃画板上作画,后面的观众可以清楚地看到。 这样就构建了翻译器——-阅读器的虚拟现实。在翻译过程中,学生不能忽视其他学生和读者的存在,而是会考虑读者的兴趣、爱好、语言习惯和审美方法。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翻译家。

利用多媒体监控功能,翻译教师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的典型问题,并将这些问题传播给全体学生。另外,互联网可以提供智能阶段评估和各种检测方法。学生可以随时检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更清晰、具体地记录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老师知道自己教什么,学生知道自己学什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向学生发布教学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或者点击相关专业翻译网站寻求帮助。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协调能力,为今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21世纪是信息时代。信息瞬息万变,知识更新加速。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的功能从传授知识转变为培养人们发现知识、处理知识、更新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翻译教学也应从传授翻译知识转向培养学生获取翻译知识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才能在瞬息万变的时代中保持不变。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营销、谈判、旅游、企业管理等经济活动已成为当今人们日常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活动中,翻译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翻译的作用,翻译教学必须摆脱封闭的学术教学体系,面向现实生活,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由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独特挑战和压力,人们需要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学会合作、沟通、协调。翻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协调能力。翻译的性质决定了译者往往是最先接触外国文化和技术并将其介绍给中国人的人。译者有了合作、沟通、协调的能力,就能在更短的时间内、以更低的成本达到翻译的目的,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上述四种新型翻译教学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着眼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因而具有战略意义;后者着眼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后者急功近利色彩浓厚,培养的翻译人才后劲不足,导致培养工作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在变,时代在变。翻译教学肩负着培养现代化翻译人才的重任,其理念也应现代化。与过去相比,信息时代的教与学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能满足于重复所说的内容,学生不能满足于专心听讲。教师和学生除了关注翻译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动态外,还必须积极关注、探索、尝试和接受国内外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模式。无论春夏,他们都无法躲在小楼里,统一起来。秋天和冬天。信息时代,知识更新加速。翻译教师除了不断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外,还必须积极学习科技、经济、外贸、金融、法律、军事、教育、影视、传媒等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翻译人才。杂项专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负起传道、教导、解惑的重任。信息时代的翻译教学对翻译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信息素养是个体(人们)对信息活动的态度,是获取、分析、处理等利用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以及获取和使用信息的意识。如今,信息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面对信息时代,翻译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考虑在教学内容、流程、方法上借鉴和采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现代尖端设备,创新和促进翻译教学。为了使翻译教学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除了师生的努力外,中国翻译协会、教育部等相关部门也应该做出相应的努力。例如,定期对翻译教师进行翻译理论、教育理论、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对开展翻译教学改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资助。

总之,翻译教学要跟上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就必须改变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要实现传统模式向新模式的转变,求新、创新是关键。翻译教学作为培养翻译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不断求新、创新,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评论:

范武秋、张琪:《根固枝繁》,《汉译》2004年第1期。

卢思源、吴其进:《21世纪翻译教学与研究展望》,《中国翻译》2000年第1期。

Murray :《翻译理论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年第3期。

贺高达:《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外语教学》,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57、58、53页。

夏吉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110、119页。

信:《课堂网络中的交互式翻译教学》,《中国翻译》2001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