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系列(译者的隐形-翻译史论)
评论
这是吴汝纶与严复书信讨论翻译标准时对严复的鼓励之言。引自王克非主编的《翻译文化史》,第114页。 51,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参考
[1]陈德宏,张南峰。西方翻译理论选编[C]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0。
[2]程琳,周明。劳伦斯文集[Z]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3]陈平原,夏晓红。二十世纪中国小说理论资料(第一卷)[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4]杜正明. 《翻译与创作》:百年文学翻译的启示[J].汉译,2000,(6)。
[5] 冯智.五四时期俄罗斯文学和欧洲各国文学的译介[J].北京大学学报,1959,(2)。
[6] 黄忠连.翻译变异研究[M]北京:中国国际翻译出版公司,2000。
[7]蒋百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翻译业的先例[J].转型,(3)。
[8] 孔惠仪.翻译文学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9] 鲁迅. 《小彼得》译序言[A].鲁迅.鲁迅全集[C]. 1981,(4):151-153。
[10] 李亚舒,李南秋中国科技翻译史[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11]钱钟书.林纾译[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12]王洪志. A。翻译与创作——中国现代翻译小说理论[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b。重新解读新大雅—— 20世纪汉语翻译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9。
[13]王克非.翻译文化史[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4]王佐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翻译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15]严复.天眼理论[Z]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8。
[16]谢天真.翻译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7] 阿尔瓦雷斯、罗曼维达尔、M.卡门-非洲。翻译、权力、颠覆[C] Clevedon: 多语言事务,1996 年。
[18] 巴斯内特,苏珊勒菲维尔,安德烈。建构文化: 文学翻译论文集[C] Clevedon: 多语言事务,1998 年。
[19] 本杰明,沃尔特。译者的任务[A].舒尔特比格内特。翻译理论: 从德莱顿到德里达的论文选集[C]。 1992.71-82。
[20] 张南峰.忠实、操纵与意识形态: 中文翻译描述性研究[A]透视: 翻译学研究[C] 1998.235-258。
——翻译中的政治与诗学:《是总理》中文版的解读[J].翻译者。第4 卷,第2 号[C]。 1998.249-272。
[21] 埃文-佐哈尔,伊塔玛。多系统研究[J]今日诗学,1990,(1)。
[22] 西奥赫尔曼斯。翻译规范与确定:的理论框架[A]阿尔瓦雷斯维达尔斯。翻译、权力、颠覆[C],1996.25-51。
[23]安德烈勒菲维尔。翻译、改写与文学名气的操纵[M]伦敦: 劳特利奇,1992 年。
——翻译、历史、文化[M]伦敦: 劳特莱奇,1992 年。
[24]图里,吉迪恩。文学翻译中规范的性质和作用[A]福尔摩斯布洛克。文学与翻译:文学研究新视角[C] 1978.83-100。
[25]图里,吉迪恩。描述性翻译研究及其展望[M]阿姆斯特丹: 约翰本杰明,1995。
[26]劳伦斯韦努蒂。译者的隐形——翻译史[M].伦敦和纽约: Rout-ledge,1995。
[27] 王东风,丹影响翻译过程的因素[J]元,1999,44(1): 7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