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凤清于老凤声的原文及翻译(雏凤清于老凤声全诗朗读)
(原标题:青年文学翻译家的坚持与追求)
华东师范大学80后讲师金觉芳近日凭借翻译的《刺槐》获得第八届傅雷翻译出版奖文学类奖。 2015年,在这场法语翻译界的重要评选中,8位1970、80年代出生的人进入候选名单,占全部入围者的一半以上。最终获胜者是40岁以下的周小山。
回顾一百多年的中国翻译史,从林纾、严复到傅雷、朱生豪,从许渊冲、曹英到刘明久、杨五能,一代又一代的翻译家传承着他们的著作。向世界上所有种族群体传播知识和技能。将文学经典呈现给中国读者。如今,新一代年轻翻译家的崛起,为文学经典注入了新的中国元素。
新兴的
2011年,随着新古典文化公司出品马尔克斯名著《百年孤独》的中译本,该书的译者、北京大学西班牙语系教师范晔一下子成为了社会上的焦点人物。文化世界。在惊喜的同时,人们不禁产生疑问:这位34岁的人有能力翻译如此复杂的作品吗?很快,各界好评如潮。五年过去了,范爷翻译的《百年孤独》依然占据各大图书销量排行榜榜首。
新古典文化外国文学部主编李耀表示,总体而言,年轻翻译家的外语水平与老一代翻译家相差不大,但对现代汉语的掌握似乎更为熟练。例如,过去,一些译者在翻译西方语言的子句时必须插入大量破折号。虽然不是错误,但是会让句子变得混乱。年轻译者在处理此类句子时会更加从容,译文也会更加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新古典文化翻译家中,虽然也有一些水平很高的老教师,但中青年翻译家已成为主力军。像范野这样有才华的中青年翻译家其实还有很多。他们中的一些人之所以不知名,很简单,因为他们还不够老。李耀认为,翻译作品成为经典需要时间,译者被认可往往也需要时间。有些作品其实翻译得很好,但沉淀还不够。或许二十年、三十年后,当大家回首往事时,会重新发现这些翻译。
商务印书馆《英语世界》杂志自2010年举办“英语世界”杯翻译大赛以来,就把寻找翻译明星作为赛事的宗旨。几年来,《英语世界》主编邢三洲发现,优秀的译者不一定来自大城市或传统外语院校。一些小城市和非专业外语院校也有不少翻译人才。 2015年,阜阳师范学院青年教师姚强荣获英汉翻译类一等奖。来自河南平顶山的自由译者孟杰兵和中国农业大学的青年教师郝福河不仅在比赛中取得了好成绩,还应杂志社的邀请尝试翻译了其他一些稿件,也展示了非常好的翻译技巧。
当今的年轻译者普遍都非常积极主动、充满热情。文学翻译的报酬较低,大多数人凭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而加入。没有这个基础,他们就无法坚持做这件事,这就需要愿意坐板凳。 《外国文艺》杂志常务副主编李玉瑶这样评价。
再接再厉
日前,由上海翻译协会、《外国文艺》杂志社主办的第十三届沪江杯翻译大赛公布了获奖名单。与往届一样,英汉组和德汉组没有一等奖。
我们有五位最终专家评委。成绩出来后,大家总会对于是否颁发一等奖感到困惑。但翻译,尤其是文学翻译,确实是一个无底洞。总有持续改进的空间,也总有改进的可能性。每个词、每个句子都会有不同的理解,所以评委和老师不能轻易给出。李玉耀介绍,为了给年轻译者更多的机会,沪江杯翻译大赛将年龄设定在45岁以下。从比赛情况来看,事实上,25岁至35岁年龄段的参赛人数最多,获奖者也最多。但她也注意到年轻译者的一些问题。主要问题可能是他们可能有点太自信了,需要对翻译有更多的尊重。这是一段充满陷阱的旅程。风景很美,但也充满危险。如果你不小心,你就会掉进陷阱。
李玉瑶说,有些句子看似容易翻译,但其实可能有来历。作者只是怕作者会悄悄掉书包,这考验他的知识。如果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仅仅拥有良好的语言和大量的词汇量是不够的。你必须有深厚的文学功底,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生人。
中国翻译协会主办的韩素英青年翻译奖大赛也将参赛者年龄限制在45岁以下。上海交通大学刘华文教授和朱一凡副教授在审阅了第28届比赛英汉组的全部译文后,对青年译者的整体水平感到兴奋,但也对一些疏漏感到短视。和误译。对于翻译态度的谨慎表示歉意。
本次比赛的翻译在一般概念上都比较准确,但在具体词语的理解和把握上经常出现小错误。他们建议,年轻翻译者要想继续成长,就应该“先给自己定小目标”,从字词、用词、标点等小方面做起。只有多思考、多思考,才能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