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对任意性的理解(任意性的定义)

发布时间:2024-01-04 04:58:14 英文翻译 748次 作者:翻译网

在谈论任意性问题时,我们不能局限于表面的感受。我们认为,任意性具有系统性和深刻的学科内涵。

19世纪索绪尔语言学出现之前的历史语言学不仅面临方法论问题,还面临认识论问题。它认为方法论是认识论的必然结果。认识论问题是历史语言学假设语言表达和语言意义可以相互独立。因此,语言表达有其自身的发展轨迹,与心理活动没有必然的关系。于是,历史语言学用实证主义和原子论的方法重建原始亲缘语言,认为印欧语系都起源于同一种亲缘语言,并制定了语音规律,声称这些规律普遍适用于所有语言。语言无一例外。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索绪尔提出了语言任意性原则。他反对历史语言学的研究方法,但接受语言自治的思想。

对任意性的理解(任意性的定义)

纵观西方语言思想史,对于语言与现实的关系有多种解释。我们只以语言符号为出发点,不涉及语言、概念、事物之间谁决定谁的问题。关于语言与现实之间关系的讨论贯穿人类历史。仅从符号与现实的关系来看,可归纳为三种:

(1)词汇——事物的看法;

(2)词汇概念观;

(3) 词语-事物-概念。

词物观是典型的唯名论观点,即它假定词语与外部世界的物体存在对应关系,也就是说词语直接反映现实,是现实的反映;词概念观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观,它承认普遍概念构成现实,主张词代表概念,但它仍然假设存在两个世界:语言世界和概念世界,这是其原型。语言模块视图;词-物-概念观可以看作是唯名论的一种变体。它表明词语通过概念或思维媒介与现实相关。因此,从深层次上看,词物概念观与词物观的假设是一致的。这种观点表明意义是所指对象的心理表征。这样,我们就可以整合两个基本观点:语言对应于世界和语言不直接对应于世界。在索绪尔看来,语言研究中关于语言与世界相关的假设就会偏离正确的方向。索绪尔对语言与现实关系的理解更接近词概念观,但又与这三种观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他不同程度地抛弃了这三种观点,因此他的任意性观念有其独特性。

尽管索绪尔对语言与现实关系的理解与词概念观和历史语言学视角是一致的,但他基于语言自主性的研究方法却是独特的。在索绪尔认识论的理论框架中,语言是一种任意的符号系统,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并不以任何直接的方式表征世界。这或许就是他放弃证据的根本原因。 —— 这种放弃是基于他的观点所创建的语言学概念。今天看来,它并非没有科学意识形态的控制。但基本点是确定的。在索绪尔看来,语言不仅具有编码功能,而且具有价值生成功能,因此是社会生活中用来创造意义的资源手段。换句话说,语言不仅仅反映现实,或者说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代表预先设定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创造社会现实,包括虚拟世界。索绪尔一方面坚持语言与现实的分离,另一方面又强调语言与思维的不可分割性。这些当然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就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而言,这又是一个大问题,很难给出一个明确、可以自圆其说的答案。然而,在索绪尔看来,思维活动如果没有语言本身的参与是不可能的,两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只有借助语言系统才有可能。由于语言和思维作为一个整体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意义和形式也是密不可分的。因此,索绪尔得出结论,认为语言表达可以独立于其发展过程中的心灵活动的假设是错误的。简而言之,语言在人类交流中用于理解现实、表达思想、构建符号世界。没有语言,人类的交流就不可能,人类本身也就不可能。 —— 如果人类是象征性的动物。人与世界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语言关系。人们只有掌握了语言,才能表达和理解世界(钱敏如,2001:262)。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对现实的理解依赖于语言。语言绝不是对现实的执着。它在社会意义的建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索绪尔对语言与现实关系的认识完全基于他对语言与思维关系的独特理解,以及他对西方语言学思想传统的批判和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