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时没听清,漏听了怎么办呢(翻译时没听懂怎么办)
在口译实践中,译员难免会因为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而听不清或理解发言者的讲话,例如设备暂时出现问题、发言者口音太重、或者对方的存在等。不熟悉的词汇等,这时候就要求译员懂得如何快速、冷静地做出反应。今天我们就来分享6种常见的翻译临场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口译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语言准备、心理准备和相关学科知识的准备。
然而,无论你准备得多么充分,在解说现场都难免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这个时候一定要冷静,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具体措施。一般来说,口译现场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听不清楚、漏掉某些内容或不明白
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口译现场的环境、说话人的语速、发音等因素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译员在译前准备工作中的疏忽、现场临时疲劳、注意力分散等原因造成的。总之,我们需要区分这部分内容是否重要,是否影响其他部分的理解。如果是次要内容,不影响大局,可以不翻译或模糊处理而省略。
如果是与全文相关的关键内容,一定要认真对待。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如果方便、合适的话,最好立即询问演讲者或咨询现场的相关专家。不要硬着头皮继续翻译,可能会造成误解,影响会谈和交流;如果是非常正式的场合或者会议演讲,只能用相对中性或者模糊的词语进行过渡,然后集中注意力,顺势做出调整。
误译
即使是最好的译员在现场口译过程中也难免会犯错误。意识到自己翻译错误后,不要惊慌,也不要说对不起,我翻译错了或者对不起。我犯了一个错误。这不仅会让观众感到困惑,还会损害译者和译文的可信度。
这时,你可以重新翻译,重复正确翻译中的重音,就像你说话时想强调某件事一样。或者以解释性的语气和方式,使用“我的意思是……”来引出正确的翻译。
无法翻译
无法翻译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是你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处理本文中的第一种情况。二是你明白了,但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表达。在这种情况下,您可以先按字面翻译。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解释。虽然翻译难免会出现生涩,完全失去原文的魅力,但不会造成误解,也不会影响沟通过程。
口译时遇到成语、典故、诗歌、幽默或专有名词时,如果没有充分准备或事先不理解演讲内容,就很难在目标语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
这时,我们必须努力翻译原文的中心思想,传达说话者的主旨,使沟通顺利进行。即使翻译不完美,也无伤大雅。翻译专有名词时,如果不确定,可以在翻译后重复原文。观众中的专业人士可能会立即理解它。
发言者犯了一个错误
口译中也可能会遇到发言者犯错误的情况。如果错误与事实、历史事实或常识相悖,或者是说话人的误传,而口译员知道该错误并能够纠正,则应在译文中予以纠正。如果译员怀疑说话人有错误但又不确定,在方便的情况下应与说话人确认;大型会议应按原文翻译。
说话者逻辑混乱
口译常常翻译即兴演讲或演讲,当人们即兴表达时,由于思维和语言水平的限制,常常会出现不必要的重复、拖沓、语言含糊,或断句、层次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等情况。的现象,给译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译者要善于梳理原文,区分逻辑层次,快速把握主次。对于冗长、重复的部分,要删繁就简、合并同义词;对于逻辑不清晰的部分,要尽量理清层次和线索,纳入译文中。这体现在句子中;对于断句或语义不完整的部分,应先进行语法转换和补充,力求完整。另外,如果后面的文字继续或延续了相关内容,则应在下面的翻译中做到与句子相匹配。相互呼应,体现上下文的关联性和逻辑关系。
说话人的语言不恰当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文化背景有很大不同,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有很大不同,双语交流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文化冲突。中文的问候语翻译成英文后可能会变成无理的冒犯;而英语中的赞美可能会变成无理的冒犯。说中文可能会很尴尬。
口译人员应掌握两种文化的背景知识,提高敏感性。当说话人的言语不恰当时,应灵活处理,灵活处理,或省略、不译,或轻描淡写,或作出改动,以避免误解,使沟通顺利。
你都记得他们吗?或者您有什么经验想补充吗?欢迎给我们留言~
转载自华南翻译市场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