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杨宪益介绍(杨宪益之子)

发布时间:2024-01-04 16:02:04 英文翻译 315次 作者:翻译网

著名翻译家、《红楼梦》英译本作者、外国文学研究专家、诗人杨宪益23日在北京煤炭总医院去世,享年95岁。(新华社11月24日)

杨宪益老师最大的贡献被公认为中国文学经典的英译。半个多世纪以来,他参与翻译了从先秦散文到现当代作品百余种,近千万字,极为罕见。 1953年起,杨宪益夫妇翻译中国古典小说《魏晋南北朝小说选》、《唐代传奇选》、《宋明平话小说选》、 《中国工作室故事选》、《儒林外史》、《老残游记》以及《离骚》、《资治通鉴》、《长生殿》、《牡丹亭》、《诗选》等经典作品唐宋”。

杨宪益介绍(杨宪益之子)

他赢得世人尊重的另一个原因是,这位老师不仅把翻译当成一份工作,更把它当成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契机,翻译了大量的中国传统古典小说。传播到世界各国并受到好评。其中,他与两位英国汉学家合译的五卷本(译为《石头记》)被誉为西方世界最受认可的《红楼梦》英译本,产生广泛的影响。

他的离去,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意味着离别之痛,也带来了对当今现实的质疑。谁将接过杨宪益老师手中的接力棒?

作为一个80后的中国青年,在我看来,我们无论是在继承传统文化,还是传播优秀民族文化方面,都开始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这是一个可悲的现实。

我们这一代人从很小的时候就接触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很多作品中微妙的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影响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判断。对于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很多人已经接受了西方的一些价值观和思想。问题是,在这种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这种地位和影响力是不对等的。作为一名医学作家,我经常在我居住的这个旅游城市遇到外国人。在交流中,我经常问的一个问题是,你知道我们的四大名著吗?你读过我们的一些小说吗?大多数回应都是带有歉意的负面回应。他们认为,虽然自己对中国历史文化很感兴趣,但在自己成长的环境中,自己能亲自接触到的相关翻译作品太少,所以变得无知。

我认为这与两个主要原因有关。首先,我们新一代作家中,能熟练掌握中英文写作、熟悉古代文化传统的人越来越少。其次,在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功利性、工具性的教育模式可以培养一些翻译人才,但他们的文学素质和文化积淀仍难以担负起传播传统经典文化的重任。更重要的是,像杨宪益先生这样怀着报国热情、服务社会的工作心态从事文化翻译的人才很难找到。

吴帅(作者:东方小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