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翻译行业的发展路径(中国翻译行业现状)
中国翻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张剑秋
(摘自2008年世界翻译大会论文集)
2.2 国际新秩序构建对翻译行业的挑战
翻译界的使命
历史经验表明,任何时代的发展变革,如果没有超前于时代的思想理论基础为指导,不仅会阻碍进步的社会新秩序、新制度的产生,也将导致社会的实际发展。社会超前于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给世界带来混乱和灾难。仅靠经济发展并不能解决全球化、区域化、民族化、本土化的矛盾,少数大国的军事强国之路也不能依靠世界和平。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对欧洲顺利进入现代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天,由于全球化,世界发展变化的范围已从近代的某个国家和地区扩大到全世界。时代呼唤建立包容民族性、推动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世界范围内跨国公司的出现,使得多种所有制的企业法人能够在全球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市场经济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运作。这已成为现代政治哲学和经济哲学。法哲学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国成功地将市场经济的实践活动纳入计划经济体制,资本主义成功地将国家干预和宏观调控引入市场经济的历史经验,为构建当代人文社会理论体系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科学。根据。
人类始终依靠轴心时代所思考和创造的一切为生,每一次新的飞跃都会回顾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点燃。 [6]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历史已经到了必须重新审视轴心时代思想的时代。我们不仅要重新解读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西方哲学思想,而且要解读中国的儒、道、释、易学。世界各国思想家只有共同审视东西方轴心时代的思想,才能为构建当代国际新秩序提供理论基础。
这几乎是一个自然法则。每个世纪似乎都会有一个国家拥有实力、意志、知识和道德动机,并试图按照自己的价值观塑造整个国际体系[4]。当代中国不仅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国古典文化的精髓也将为构建国际新秩序理论提供哲学思想基础。
翻译挑战
A。信息量巨大
由于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而全球化要求世界在共同接受的制度和框架内进行交流,这种区域个性化加上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带来的爆炸性信息,大多数国际行为体已成为对国际环境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不了解。各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迫切需要了解国际范围内的信息。但由于信息量大、种类繁多,无法系统翻译和整理。
b.商业化出版业信息交流的局限性
各国翻译出版业大多以商业运作为基础,导致信息分类和发布方面存在盲目性、无序性甚至重复性。这不仅造成了智力资本的浪费,也未能使当代信息交流系统化。对于涉及少数高水平科学家和思想家的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交流,单一的商业运作模式无法满足该领域信息交流和传播的需求。
三、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翻译家的使命
3.1 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的挑战
21世纪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已成为严重制约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因素。本世纪绿色新能源的发展,关系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更关系到地球生态环境的建设。历史上任何技术领域的突破都与物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而物理学的每一次突破和飞跃都离不开自然哲学基础理论的指导。
当代的现状是,自然哲学的研究和探索滞后于当代科技进步的步伐。当代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曾感叹当代哲学的危机对科学探索无益。他说: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科学家都忙于发展理论来描述宇宙是什么,以至于他们没有时间去问为什么。另一方面,以追根溯源为使命的哲学家却无法跟上科学理论的进步。 [5]
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到近代的笛卡尔、康德、胡塞尔,西方从未停止过对指导科学研究的自然哲学的探索。他们创立的西方哲学指导了现代科学研究。然而,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现代西方哲学体系无法回答爱因斯坦统一场论研究引发的关于上帝是否掷骰子的哲学思考。当代科学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让科学家们感觉他们的探索和追求中的月球是触手可及的。但由于缺乏自然哲学的指导,他们仍处于迷雾中探索。时代呼唤当代思想家在自然哲学领域的研究取得新的突破,进而指导物理学以及当代可持续发展战略急需的其他科学领域的研究。
为什么自康德以来西方自然哲学的研究没有新的突破?这主要是因为自然哲学大厦的构建需要一定的科学发展作为经验基础,自然哲学的相关命题需要运用逻辑性、分析性思维方法与形象性、综合性思维方法的统一来论证。当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物理学的发展,为自然哲学体系的构建创造了一定的科学实验基础。历史的发展需要东西方思想家共同传承现代和古代文明的成果,建设和指导当代科学。研究了自然哲学体系。
3.2 21世纪翻译家的使命与挑战
翻译行业是多元文化交流的媒介。对于当代翻译者,特别是社会科学翻译者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主要来自于语言的本质特征和经典文化以多种语言表达思想内涵的现实。
语言的本质
古希腊哲学家高尔吉亚对语言与存在的关系有精辟的论述:因为我们用来交流的手段是语言,但语言并不是存在的东西。语言只是表达存在的事物,它本身并不是存在。它不能直接将已有的东西传达给别人。如果你用语言告诉别人,别人听到的只是语言。 [2]这种哲学观点与中国禅心传、佛无字经是一样的。由于语言的这种特性,任何对哲学基本问题的描述都是一种变形,只能描述各种意境,让读者容易理解。中国古典文化用形象和综合的方法来描述自然哲学所探索的基本哲学问题。当代自然哲学研究如果能够立足于中国古典文化,结合西方逻辑学和分析方法论,是大有可为的。有重大突破。
东西方经典文化的多语言表达是东西方思想家交流的障碍
由于汉字集形象、逻辑、分析、综合思维于一体的独特特征,不仅使中国古典文化能够形象地描述人类探索的基本哲学问题,也使中国能够继承和发扬外来佛教。这一历史使命。
进入21世纪,交流东西方经典文化精髓、解决东西方思想家沟通障碍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了当代翻译家的肩上。这个时代需要中国唐玄奘、古印度鸠摩罗什这样的大师。正是因为他们发愿不远万里将佛教传承到中国,佛教才成为流传至今的中国经典文化之一。为了让东西方古典文化的精髓在当代向世界传递,也需要一批翻译领域的人才担当起经典文化精神传承的使者角色。向西方学习,让经典文化不仅仅在语言层面传播到世界各地,而是从内心传递古代先贤的智慧,表达经典的思想,再现意境用经典来表达。
这对当代译者提出了划时代的挑战,要求他们不仅是语言大师,而且是懂得圣人美德和智慧的人。
4、中国翻译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挑战,不仅体现在政府营造政治、经济、法律国际软环境的努力上,也直接影响到中国工商界。
翻译行业首先面临为政府打造国际化软环境提供翻译服务的机遇。也将有更多机会为中国和全球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提供所需的各种语言和文化支持和服务。
4.1 国际软环境建设与翻译行业机遇
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领先于经济环境建设的步伐,因此我国的经济环境建设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工商企业在全球化阶段面临着国内外环境的诸多制约。
法律环境
由于本土化与国际化法律体系和理念的差异,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经济法律体系建设滞后于国际合作进程。
文化环境
东西方文化的冲突是许多国际化进程受阻或组织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有这些冲突首先是语言障碍,更深层次的是多元文化和思想交流的障碍。
4.2 中国企业全球化的挑战与翻译行业的机遇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企业全球化进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1、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阶段;
2、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已进入以消化吸收国外技术为基础的自主创新阶段;
3、目前有少数企业,未来大部分企业将进入国际市场舞台。
企业全球化的挑战
以工商企业全球化第三阶段为例,中国工商企业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对目标市场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环境缺乏了解;
大多数企业本身不具备国际水平的目标国家市场开发和规划能力。我们应该看到,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不仅是中国产品的推广者,也是中国文化的使者、中国形象的使者。企业需要全方位的科技文化包装设计。
中国翻译行业的机遇
国际化进程的不同阶段给企业带来的挑战不同,因此对翻译行业的要求也不同。在引进阶段,简单来说就是学习和引进国外的技术。商界面临的困难更多是语言障碍,信息交流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因此,企业界对翻译行业的要求相对较低;现阶段,大多数工商企业不仅满足于引进、学习国外技术,更重要的是要自主创新,形成本土化工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入世贸组织后,工商企业想要走出去还必须考虑国际和本地经济环境、法律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此时,工商企业界对翻译行业的需求既是内容的广度,也是深度。或者说翻译水平,都会有新的、更高的要求。
4.3 中国翻译行业应对挑战的策略
未来的翻译项目是由企业全球化的挑战和需求孕育的。对于翻译行业来说,它们只是机会,而不是现成的项目。换句话说,翻译行业想要做强做大,市场不是一块现成的等待分发的蛋糕,而是一个等待出生的婴儿。这是一个需要创造和引导的市场,也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才能创造的市场。翻译产业运营的成功与否,取决于翻译产业的经营者能否以项目商业模式为杠杆,成功整合项目运营所需的一切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如政府、社会团体和机构、大学、院校等。科研院所、管理规划咨询公司等组成项目运营联合体;这个杠杆的支点应该立足于软环境的建设,既能满足企业的需求,又能提高我国与国际化的融合程度,让翻译行业在过程中推动全球化。它与工商企业群体的成长一起成长,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一起成长,与我国国际软环境的建设一起成长。
完整又完整。
综上所述,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应对翻译行业遇到的挑战:
1、在国际范围内,积极参与与国际组织和各国有关政府部门和组织的交流与合作;
2、组建战略合作联盟,将单一经营模式转变为多元化经营、多机构合作;
3、高端化与多元化人才培养相结合的战略;
4、实现全国乃至全球翻译人才资本的优化重组,构建翻译体系金字塔结构。
5、多元化的国际文化环境是制约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素之一。
翻译行业的发展与国家间的政治、文化交流有关。国际文化环境建设同自然生态环境一样,也是制约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因素之一。 21世纪,人类不仅要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更要构建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文化环境。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翻译行业都可以做到的。它需要国际组织的关注和关注。各国应普遍对此达成共识,认识到关系到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仅仅是生态环境的保护。它的实施和文化环境也关系到21世纪的发展议程,关系到人类的物质文明,更关系到人类精神文明的传承和发展。
正如保护自然环境一样,应设立专门的国际文化环境与发展促进机构和基金,非营利组织应与政府和翻译行业共同努力,改善制约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文化冲突环境因素。世纪。
六,结论
雄关漫漫路真如铁,而今一步一跃,从头开始。
21世纪,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共同面对同一片蓝天,共同实现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共同分享人类几千年文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成果。技术进步。让我们用译者的心连心的故事,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用翻译语言艺术的表达与再现,构建世界交流的彩虹。在这个全球化时代,让我们共同唱响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全球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