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翻译目的论和奈达对等理论的应用有哪些(翻译目的论和功能对等理论)

发布时间:2023-12-27 04:05:08 英文翻译 935次 作者:翻译网

1. 奈达的互惠主义

Nida(1964)认为等价分为两种形式:形式等价和动态等价。形式对等是指目标语言应与源语言的各个单元高度一致[1]。形式对等旨在让读者最大程度地获取源语言信息,并将源语言信息完整、准确地翻译成目标语言。动态对等追求对等效果,即源语言与源语言读者之间的关系应与目标语言与目标语言读者之间的关系保持对等。

翻译目的论和奈达对等理论的应用有哪些(翻译目的论和功能对等理论)

1.1.文化翻译中的动态对等

动态对等在文化翻译中被广泛使用。汉语和英语在交流中存在很大的文化差异。很多时候,两种语言转换时很难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因此,如何处理具有文化意义的词语是文学翻译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使翻译自然流畅,这种以受众为导向的方法认为语法、词义和文化意义词的归化非常重要(Nida,1964:167-168)[2]。下面通过实例来说明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化翻译中的应用。示例1:

SL: 你是与乔纳森结婚的人,所以你理所当然地认为他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当时告诉你我认为他是蜜蜂的哪一部分,你一定会恨我的。 (吉尔曼塞尔,2003: 1)[3]

在上面的例子中,蜜蜂对于英语读者和中文读者来说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在英语中,“the bee's jeans”一词的意思是“杰出”。如果直接翻译为优秀,翻译起来就会有些平淡。

TL1: 你是与乔纳森结婚的人。看得出来,你认为他很出色。如果我说他没那么好,你肯定会恨我。

这个翻译可以接受,但没有表达出原文所表达的强烈情感。这导致了第二个翻译:

TL2 : 是你和乔纳森结婚了。很明显,你认为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我说他是个婊子,你一定会恨我的。

金龟女婿和龟孙子是两个感情色彩浓厚的词语,都含有龟字。这和原文中的蜜蜂很相似。因此,采用归化方法精心用词,选择目标语读者较为熟悉的词汇进行翻译,达到较高的保真度。

1.2.法律翻译中的形式对等

形式对等关注语言各单元的形式对等,广泛应用于翻译各种文本类型,特别是法律文本、科技文本等。下面的例子旨在说明形式对等在法律翻译中的应用文本。法律文本具有严谨、严肃、规范的特点。对于法律文本来说,忠实原文是首要原则。译文不仅要传达原文的内容,还要与原文的文字风格保持一致(孙万标,2003:6)[4]。示例2:

SL: 未经事先书面批准,任何一方均不得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任何及全部权利和利益转让给任何第三方,或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责任委托给任何第三方。但乙方有权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权益转让,并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责任委托给关联公司,但乙方应继续确保关联公司按照本协议提议的方式完成交易。购买股权(孙万标,2003: 19)。

TL: 未经事先书面批准,任何一方不得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任何及全部权利和利益以及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责任委托给任何第三方。但乙方有权将其在本协议项下的权益和责任委托给关联方;但乙方应继续保证该关联公司将按照本协议约定的方式完成股权收购。 (孙万标,2003: 10-11)。

原文中的“general”和“its”是典型的中文法律术语,故相应译为shall和its。这样,目标语言与源语言在内容和风格上保持高度一致,体现了法律文本语言的标准化。因此,两种语言的转换达到了同等的效果。

对于译者来说,奈达的重要作用在于,除了严格的逐字对等之外,它为译者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引入的形式和动态等价概念对于引入基于读者的方法至关重要(Munday,2008a:43)[5]。不过,奈达的理论也招致了不少批评。例如,如何衡量互惠效应,以及由谁来衡量? (星期一,2008b:43)。衡量等值性是非常主观的,在零等值的情况下,译者的自由度太大常常会导致信息的误译。

2.翻译目的论

目的论首先强调翻译的一切目的,它决定了翻译的方法和策略。因此,了解原文的翻译目的和目标语言的功能目的对于译者来说尤为重要(Munday,2008:79)。译者在翻译时应考虑目标语言的目的,同时理解不同的文本主题有不同的目的(Vermeer 1989/2004:234)[6]。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主题、读者群体和作者意图,译者在翻译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也应有所不同。

目的理论已广泛应用于翻译不同的文本主题,包括旅游文本、广告和促销文本。然而,目的论在翻译界仅限于非文学主题的翻译,因为文学主题的目的不明确,一篇文章往往有多个目的,而且文学主题在语言风格上往往比较复杂。

2.1.目的论在旅游文本中的应用

目的理论在旅游文本翻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示例3:

SL:八大山人纪念馆位于南昌市南郊十五里的庆云普道观内。青云浦道观是一座具有江南地方特色的园林。青云谱花园内,翠绿的谷仓树遮盖了宫殿的云亭,桂花和碧池环绕着亭子和月楼。意境清雅典雅,宛若仙境。 [7]

这个例子摘自一个介绍中国风景名胜的网页。本网页的目的是向外国人简单介绍这个景点,从而吸引外国朋友前来参观。目标阅读群体是对中国知之甚少的外国人。因此,没有必要翻译文本中所有具有文化意义的单词。译者还可以灵活地重组原文句子,使译文更加流畅。根据目的论的连贯性和忠实性原则,只要译者的目的与作者的目的一致,并且传达了目的语的目的,翻译就是可行的。

三、结论

本文通过具体的翻译实例阐释了奈达的对等理论以及德国目的论在不同文本体裁中的应用,并得出结论:对等理论和目的论对于译者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理论。该理论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然而,这些理论并不是万能的,对于不同的文本体裁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例如,目的论在文学翻译中影响甚微,而奈达的对等理论则因对等的衡量过于主观而备受争议。因此,笔者认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风格、读者群体和作者意图,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扬长避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