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本地化行业发展与本地化行业规范工作总结(本地化行业发展与本地化行业规范工作的区别)

发布时间:2024-01-18 16:38:24 英文翻译 681次 作者:翻译网

尽管本地化行业诞生至今仅有20多年的历史,但一路走来的巨浪表明,其生存和发展并不容易。行业刚形成的时候,虽然机会不多,但参与者也很少。因此,小型企业可以依靠有限的客户来维持良好的收入来源。此后,市场日益成熟,客户需求日益增加。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其中的商机并投身其中。这种情况必然需要建立某种形式的规范和标准,这使得1990年成立的LISA组织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意义尤为重大。参赛者开始按照一定的游戏规则行动、比赛。在竞争过程中,对大型企业集团的需求逐渐形成。当单纯依靠自身的原始积累无法满足这一需求时,兼并的序幕就开始了。这是1997年左右形成的第一波合并浪潮。

从现在的角度回望,我们认识到这次合并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催生了后来被业内人士称赞的三巨头,更在于这次合并催生了本土化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情况尤其体现在国内情况上。博彦、文思、海思等国内本地化行业的活跃企业均在此时成立或进入本地化行业。一批新生力量趁着行业洗牌之机迅速介入,并在此找到自己的发展空间。

本地化行业发展与本地化行业规范工作总结(本地化行业发展与本地化行业规范工作的区别)

纵观过去十年的发展,我们注意到,一是从规模和营收来看,中国企业始终不尽如人意;其次,在业态上,它们也被贴上了太多低成本中心的标签,这势必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阻碍进一步发展。换句话说,表面上宽容的全球产业环境并没有为国内本地化产业创造出真正宽容的产业局面。在国外同行努力塑造行业格局的同时,中国本土化同行并没有摆脱缓慢增长的趋势。光明之路似乎就在眼前,却又似乎总是遥不可及。在这个过程中,国内本土化同仁不仅没有通过成立行业协会来规范竞争秩序、谋求更好的行业局面,反而陷入了某种境地。在这种恶性竞争中,这一度被称为价格战。所谓的价格战对于本土化企业自身来说一直是一把双刃剑。短期来看,他们可以获得一些利润,但长期来看,他们实际上损失的利润更多。更致命的是国内气候破坏。中国本地化同行未能充分利用全球本地化行业的有利形势。相反,他们必须互相进行混战。这让大多数本地化公司陷入了生存困境。

这就是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成立的初衷。同时,本地化服务委员会也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使命,就是努力塑造行业环境,引导语言服务企业基于行业规范和标准,发展各自的差异化、多元化优势,开展良性竞争,使汉语服务企业能够以整体良性的态势登上国际舞台,提升整体竞争力。

《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只是我们制定本地化领域行业标准的开始。此后,中国翻译协会本地化服务委员会标准标准组将在未来两年陆续推出本地化行业报价标准和本地化质量评价。规格。我们热忱邀请各语言服务企业参与,共同为中国企业打造我们自己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后续两个规范的初步思路如下:

本地化行业报价规范:

一个行业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其服务体系有明确的行业价格规范,这样就不会陷入恶性竞争。最终,恶性竞争最终会损害和削弱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所有参与者都无法幸免,也没有赢家。

制定本地化行业报价规范是行业标准化的基础工程之一。其目的是:

报价规范将明确语言服务流程中的相关报价项目,以及可供参考的价格匹配率,从而设计可行的报价模型,促进本地化服务提供商与买家之间的业务沟通和交流。有利于双方就工程承包报价问题达成共识;

报价规范的目的不是限制各个企业的报价自由,而是设计报价框架,澄清长期以来报价项目和报价单位之间的混乱;

另外,通过规范报价体系,定义符合语言服务质量规范的基本报价标准,可以有效防止整个行业陷入恶性价格竞争。

在报价项目的设计中,结合大多数语言服务公司的服务内容,我们初步定义包括以下项目:

文档翻译的前/后处理

翻译

软件界面拍照

图形编辑- 翻译

图形编辑- 制作

桌面出版

在线帮助编译和格式检查

内容发布和格式检查

一致性检查

缺陷修复和回归验证

术语表和翻译记忆库维护

项目管理

本地化质量评价规范:

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构建翻译质量管理体系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制定翻译质量的相关标准,衡量项目管理过程中资源的有效性和效率。没有标准,质量就无法量化,无法量化就难以有效控制;其次,建立相应的质量信息系统和质量管理数据库,真正将质量管理融入到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只有质量意识深入到每一个生产环节,才能体现全面质量管理的本质。

好的品质来自设计和生产,而不是检验。这也是我们制定质量考核标准的初衷。只有当客户和语言服务提供商能够基于同一套质量评估标准进行沟通时,语言服务公司才能按照这套标准和要求调整或设计自己的生产流程,并确保输出的翻译符合质量要求。也就是说,语言服务公司可以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运用到翻译行业的质量管理实践中,基于同一套标准完善翻译质量管理的三要素:专业的翻译资源团队、合理的翻译制作流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

顺便说一句,对于翻译的质量要求,国内外都已经开发了一定的系统。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体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于2005年建立的体系。联合发布《翻译服务翻译质量要求》(GB/T 19682-2005);在国际上,LISA推出的LISA QA Model也被许多语言服务公司作为参考。本质量评价规范的制定将适当借鉴上述规范,同时注重可操作性。特别是,将详细定义错误类型和错误严重性,以澄清长期以来在这两方面的困惑。当然,最重要的是,质量评估标准必须符合汉语服务企业的实际需求,并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中。这必然需要所有语言服务公司的积极参与。我相信这对每个公司发展自己独特的能力都有帮助,也大有帮助。有句话说得好,你无法衡量的东西,你就无法控制。通过严格定义质量评估规范相关要素,可以保证翻译质量得到量化评估,达到控制和有效提高质量的目的,进而设计出符合我们实际需要的质量衡量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