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关联理论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启示是什么(关联理论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启示是)

发布时间:2024-01-01 06:39:38 英文翻译 402次 作者:翻译网

1.关联理论

关联理论是由法国和英国学者D. Sperber和D. Wilson在他们联合出版的专着《Relevance :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1986/1995)中提出的。 1995年,两人出版了该书的另一个版本。修订版。他们认为沟通是一个认知过程,双方相互理解的前提是最好的认知模型:相关性。关联机制包括最大关联和最优关联。最大相关性是指在交流中,接受者尽可能少地努力去理解话语,并获得最大的语境效果;最佳相关性意味着接收者做出有效的努力来理解话语。经过努力,获得了足够的语境效应。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翻译,突出了翻译的认知特征,即研究译者的交际能力,即翻译能力。相关翻译理论将翻译视为一种语际澄清——推理的解释活动。翻译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它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个基于不同代码重新诠释符号的永无休止的过程(王志勤,2005)。

关联理论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启示是什么(关联理论对翻译中文化缺省的启示是)

2.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

关联理论认为,语言的使用有两种方式:描述性使用和解释性使用。翻译是语言的解释性使用。在语言的解释性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原文语言与表达该话语的句子之间应该存在解释性的相似性。两个话语之间的解释相似度越高,它们共享的显式和隐式含义就越多。翻译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关于翻译的文献也为数众多,但学者们对翻译却始终没有达成共识。关联理论对翻译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其统一的理论框架可以框架一切人类翻译活动,也可以平息基于关联理论的翻译界无休无止的争论(赵艳春,2003)。任何翻译理论都强调翻译的前提是对原文的正确理解。译者如何推测作者的交际意图?关键是找到最佳相关性并推断上下文含义。翻译是一种认知活动,也是一种交际活动。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将翻译视为解释原文的动态明示推理过程。译者应尽力根据语篇内容推断源语译者的交际意图,而目标语接受者也在自身的动态语境中对译文进行解读和解读。因此,根据关联理论,我们可以将翻译视为一种言语交际行为和推理过程,而推理是建立在关联的基础上的。

3. 对文化默认和关联理论的理解

认知科学表明,人类的知识和经验以图式的形式存储在人脑的长期记忆中,每个图式由不同数量的槽组成。每当某种信号输入感觉记忆时,认知机制中的记忆搜索功能就会自动激活长期记忆中属于该图式的空缺,最终激活整个图式。认知是通过记忆中的图式作用于未知事物来实现的。因此,在语言交际中,新的话语必须以某种方式刺激相关认知领域的其他认知结构,从而实现理解。

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和认知,强调认知情境在推导说话人交际意图中的作用。关联理论将交际视为一个显性推理的过程,并假设每一个显性交际行为本身都具有最优相关性,即接受者在理解话语时通过适当的加工努力可以获得足够的关联性。情境效应。作为一种实用主义理论,关联理论必须包括语言交流所遵循的经济原理。在澄清过程中,为了保证话语的最佳相关性,说话人不可避免地会对受话人的认知情境和先验知识图式做出合理的预测,并会预测双方在各自认知环境中共享的不必要的阐述内容。从话语中省略它并将其视为默认信息。当听话者理解话语时,他会结合自己的认知语境,激活记忆中的心智图式,填充未表达的细节,通过推理找到话语与语境的最佳联系,从而获得语境效果。

4. 如何利用关联理论在目标语言中再现原作的文化关联机制

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来看,翻译是一个涉及原语作者、译者和目的语读者三方的互动过程。两种话语的输出和理解不可能完全对等,因此对等原则并不能衡量翻译的成功与否。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在保证效度的基础上求信度(张进,1987)。即在保证交际效果的前提下,译作应尽量与原作保持一致,提高可靠性(忠于原作者)。关联理论框架下的翻译是一个明示解释和推理解释的动态解释过程。这个过程并不完全对称。防止和避免目标语言读者误解的责任完全在于译者。因此,译者必须将原作者的意图以清晰的方式再现给译语读者,使读者有可能理解原作者的语用预设。另一方面,沟通的成功取决于话语与语境之间的最佳关联。译者应尽力为译语读者创造一个相关性最好的语境,以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语境效果。这为文化默认的翻译重建提供了两个重要的启示。译者必须识别原文中的文化默认,推断原文作者的意图,并以明确的方式将其再现给目标语言读者。其次,译者必须对译语读者的认知环境做出合理的假设,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合理补偿原文中的文化默认,为译语读者构建适当的文化语境,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翻译的相关性观并没有说明必须翻译成什么,而只是说明在最佳相关性的指导下可以翻译成什么。

1. 代表。当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在表达、语义上相似时,采用再现方法,即直译方法,以达到与原文在形式和内容上的最佳关系。例如:花钱如流水;让百花齐放;让百花齐放;纸老虎,译为纸老虎。下面的例子通过再现手法传达了原文的艺术境界:

(1) 听到长笛演奏的旋律。这是一片细小的土地,诉说着青草、树木和地平线。帷幕升起。上升。

2. 更换。当源语言文化和目标语言文化的符号不同时,采用替代法,即直译和意译相结合。例如, 和狗一起躺下的人一定会带着跳蚤起床。近朱者为赤,近墨者为黑。

(2) Romeo: 你发现了什么? Mercutio: 没有兔子,先生。 (《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幕第四场,茂丘西奥在嘲笑老奶妈是妓女时用的是野兔。单词。 Hare本意为野兔,口语即妓女之意,相当于汉语中的雉鸡,即野妓之意。因此,梁实秋老师将hare翻译为雉鸡。

罗: 你发现了什么?

莫:不是山鸡,老师。 (梁实秋译)

3. 繁殖

当源语言中的文化符号在目标语言中不存在时,则采用转换法或意译法,如:

(3)既然合同已经签了,那就真的是板上钉钉了,仅此而已。

合同既然已经签订了,事情就已经发生了,无法挽回。 (刘继春1996:90)

(4) 请原谅,爱丽丝非常谦虚地说道:我想你已经到了第五个弯了?

我没有!老鼠尖锐而愤怒地叫道。一个结!爱丽丝说,她时刻准备着让自己变得有用,她焦急地环顾四周。哦,让我帮忙撤销它! (刘易斯卡罗尔,《爱丽丝梦游仙境》,第三章)

……你刚才提到了第五回合,不是吗?

老鼠很凶很生气说:我没到!

Alice Road : 你没有刀吗?让我给你找一个! (赵元任译,引自《翻译批评论文集》

4. 重建(重建/重建)。重构综合运用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来解释或解析原文的文化信息,再现原文的关联性。

(5) 这里的树懒数量非常多——因为所有行动缓慢、昏昏欲睡、头脑迟钝的树懒都呆在家里。

翻译: 这帮人里的每个人都很出色—— - 因为所有迟钝、迟钝、头脑迟钝的书呆子都呆在家里。 《翻译批评随笔》,第87页)译文很好地重构了原文的意境,用六个歧义短语再现了原作中以“s”开头的五个词的艺术效果,堪称艺术再创作。

(6)如果你指的是达西,她哥哥喊道,……但至于舞会,这是一件很确定的事情,一旦尼科尔斯煮好了白汤,我就会把我的卡片寄出去。

(上海翻译)如果你指的是达西,她哥哥喊道:……舞会已经决定了,必须举行,我只有等到尼科尔斯一切准备就绪才发出请柬。

(人民版)……至于舞蹈,已经决定了。等科尼斯准备好足够的白汤,我就会发出请柬。 (用白肉[如小牛肉、鸡肉等]和蔬菜制成的汤。舞蹈结束时,客人通常会在离开前享用热白汤、咖啡或其他饮料。)

白汤是西方舞会的必备汤。原文章的作者用一种隐喻的手法来指代用白汤进行舞蹈的各种准备工作。白汤很容易激活原文读者记忆中舞蹈的原始场景,让他们明白作者的意图。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记忆中没有相关的图式,很可能在理解上存在连贯的差距。因此,上译本采用了文化过滤的方法,使作者的文字更加清晰。这样,中国读者就可以毫不费力地获得连贯的理解。然而,还有另一个问题。翻译除了为读者提供阅读便利外,不产生任何其他语境效果。因为译者是在代表读者思考的,而文学作品的魅力就在于读者的主动参与。相比较而言,人民版采用的文化解读方式更为可取。白堂的直译给了读者原汁原味的审美体验,文本之外的脚注不需要读者花费过多的脑力就能对文章产生连贯的理解,增强对西方文化的理解。

语境效应远大于读者的处理努力。因此,人民版翻译的相关性最好。在翻译的再表达阶段,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存在,译者不得不面对再表达意义的各种选择和权衡。得失既包括语言转换和文化传递中难以克服的困难所造成的客观原因,也包括译者面对两种文化时所做出的文化选择,以及个人审美情趣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选择的理论依据之一是相关性原则。一篇翻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文是否再现了原作的最佳关联性,满足了读者的期望,达到了交流的目的。为了传达原作者的交际意图,译者必须找出原作中的最佳相关性,并将其再现到目标语作品中,使目标语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的最佳相关性。并实现正确的翻译。解释目标语言作品的目的。

5. 结论

关联理论从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传播学等学科的角度解释语言交际。它将认知研究与语用研究结合起来,将语用研究的重点从语篇产生转向语篇理解,指出语言交际是相互理解的认知推理过程。

文化默认是一种符合关联性原则的交际策略,翻译是一种涉及原语言作者-译者-读者的双重交际活动。为了消除这种跨文化交际活动中的文化默认障碍,译者肩负着重大责任: 一方面,译者必须能够达到原作者理想读者的水平,识别出原作者的文化默认。原文;另一方面,译者必须对目标读者的认知环境做出合理的预测,并根据相关性原则,选择适当的重构策略,合理地补偿原文中的文化默认,构建一个合适的译文。文化语境能够为目的语读者产生足够的语境效果。关联理论可以有效地解释和指导翻译活动。关联理论的翻译观通过关联抓住了翻译问题的本质特征,将其纳入翻译研究对于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虽然关联理论不能解释翻译中的所有现象,但我们不能否认它的解释力。

参考

1.沉连云,张少雄。翻译研究的哲学层面审视[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 (8)

2.张晋。文学翻译原理[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87

3、王志勤。关联理论对翻译的解释及对语言形式翻译的指导[J].上海译文,2005; (2)

4.李彦林。英语文化翻译研究教程[M]武汉: 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3

5.王佐良。翻译思想与论文:[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6.欧阳立峰,彭宇。关联理论对语言翻译的启示[J].湘潭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 (2)

7.赵艳春。关联理论与翻译的本质[J].四川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 (3)

8.王佐良。翻译:思想与写作测试[M]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7

9.陈宏伟。社会符号学翻译方法研究。主编刘忠德.英汉比较与翻译[M]青岛: 青岛出版社, 1999

10.孙慧君。翻译理论研究中的文化转向[J].汉译,2000; (5):11-14

11.刘宓庆。文化翻译纲要[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31-32

12.金胜华。桥边翻译讲座[M].北京: 中国国际翻译出版公司, 1997

13.刘敬之。翻译————文化的多维融合[J]中文翻译:2000; (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