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移情翻译理论(语言,翻译)

发布时间:2023-12-26 22:36:23 英文翻译 425次 作者:翻译网

论文发表网站- 【图书馆分类号】:H05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07-0132-01

一。言语同理心

移情翻译理论(语言,翻译)

来自德国的罗伯特.费舍尔最初提出了移情的美学概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共情是一种由于自我意识的存在而产生与他人情绪相似的情感体验。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达到情感共鸣。

言语同理心是指通过言语进行交流的一方,倾诉者如何有意识地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图,以及被倾诉者或读者如何设身处地为说话者或作者着想,理解对方的感受。说话者或作者的感受和意图。

二。同理心和翻译过程

在心理学中,共情并不是简单的模仿,也不是简单的共情,而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心理过程。承认、接受、回应和超然是同理心的四个阶段。确认的第一阶段是把自己投入到另一个人或事物上;接受的第二阶段是把对方投资于自己;第三阶段的应对是对方和自己的经历的相互理解和工作阶段;分类的第四阶段是从主观干预回归理性方法的理想状态的阶段。模仿、模拟和表征的不同阶段涉及不同的认知机制,但阶段之间产生的机制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同理心是指对他人和自己的意图和行为进行推理和预测,在情感和计划层面上进行整合。因此,这种区别区分了认知同理心和情感同理心两种类型。认知同理心是指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并采取他们的态度。情感同理心是指对对方的情绪做出情感上的反应。此外,还有并行转移和回声转移之类。平行移情是对方的情绪向第三者的移情;回声移情是对方的情绪向自己的移情。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的过程实际上可以认为是一个共情的过程。

复制或调整、距离重组和换位情况是翻译的三个定义特征。翻译的这三个特征都与移情有关。翻译的过程实际上是对译者同理心的挑战。从表面上看,翻译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一个阶段是在原文和译者之间建立联系,另一个阶段是在译者和读者之间建立联系。从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译者——调解者的角度来看这两个阶段的调解,这两个阶段是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首先,译者在临摹原作时,首先需要与作者产生共情。同时,在语言和文化的调解过程中,译者必须根据需要换位的不同情况,分别与原文读者和原文读者产生共鸣。译者之间。这不仅包括认知同理心,还包括情感同理心。认知共情的主要方法是站在作者的角度看问题,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行为。然后,利用距离重组来重构不同情境下的语言和对话。情感同理心是通过预测原文读者或目标文本读者的情感反应来体现的。

作为语言和文化的中介者,翻译在过程中似乎有两个自我:一个是接受原语的自我,另一个是产生目的语的自我。为了克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距离,成功地达到交流的目的,译者不仅要模仿作者,还要预测两种语言和文化的读者和作者的意图和行为,并了解跨文化交际的差异。一致性的确认是通过参与者的情绪来进行的。同时,运用推理方法进行的规划必须基于对自己意图和行为的预测来实施。翻译作为缩短语言和文化之间距离的必要手段,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处处体现着同理心的作用。那么,共情在翻译的语言沟通层面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共情在跨语言交际的翻译中如何发挥作用呢?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讲的翻译中的语言同理心问题。

三。翻译中的语言同理心

1. 言语同理心:定义和表现

同理心在语言学中被定义为一种换位思考的方式。语言共情的定义是:说话者对其语言所描述的事物或情景中出现的人或事有不同程度的趋同性认知。说话者相对于人或事的共情程度,即参与者的共情关系,往往与人物、话题等多种因素有关。社会场景、生活、时空指示、具体表达程度、个人指示等。

语言移情与多种语言现象直接或间接相关,包括各种类型的句法和句子转换。当主语和宾语之间的语法关系发生变化时,移情的风格也会发生变化。例如,Bill was hit by John 是被动句,John hit Bill 是主动句。如果你选择被动句而不是主动句,则暗示说话者对主题人物比尔的同情。此外,一些特定的词语,如情态动词、情态副词、指示词等,可以直接影响说话人的共情状态。许多指示词具有表达同理心和超然的功能。例如,增加同理心的词语包括:我的爸爸、妈妈和我们;疏远人际关系的词语有:人。此外,共情还与叙述方式有关,如自由间接引语、间接引语等。

2. 对物体和生活的同理心

中国诗歌美学中有这样一种理念,即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融为一体,最终达到意义与环境模糊、客体与自我都被遗忘的审美状态。如果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大多数情况下,能够产生这样的共情情境,是与生活密不可分的。生命力的概念是指有生命体进行自我启动运动的存在。从心理学上讲,它是生命体活动场景的表征。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一个表现手法是增加生命度,即赋予非生命体以生命体的特征。或者将动物拟人化以获得同理心。就像一条银蛇在山上翩翩起舞,它就像一个蜡像,它要与上帝竞争(摘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就是把雪变成有生命的动物、有生命的人。将要。人面不知去向,桃花却依然在春风中微笑(摘自崔护《京城南庄》),赋予了桃花人性的特征。

四。结论

言语移情与多种因素有关,可以使用多种语言手段来表达。翻译转换会影响同理心的强度。翻译变体可以是共情变体,翻译中使用的多种共情方法需要保持连贯性,以达到整体的共情效果。作为调解者,译者在跨语言、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谨慎处理移情方法,避免失去相应的移情效果或增加不必要的效果;适当使用同理心策略可以帮助抵消语言和文化的影响。差异和换位情境带来的距离感达到最佳的沟通效果。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

[1]谭业生.论翻译中的语言移情[J]外语杂志。 2009(5)。

[2] 万成辉,陈曼露跨文化翻译中的移情[J].山东文学(下半月)。 2010(4)。

[3] 安澜,卫华从英汉翻译中归化与异化的视角看译者的语用移情[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0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