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申遗成功英文介绍(24节气申遗成功的文化意义)
春雨惊动晴朗的春空,
夏天芒芒毕露,夏天炎热,
秋露秋霜落,
冬天有雪,冬天有小寒。
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通过观察太阳每年的运动,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物候等各方面变化而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制度和社会实践)。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识别系统被誉为继中国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项发明。二十四节气已经得到国际认可,是时候将它们的英文表达方式和主要习俗纳入其中了!
二十四节气的英语表达
立春
2 月3 日或4 日
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是春天的开始。立春吃春饼,谓之“咬春”。汉族人在立春这天吃一些新鲜的春菜,不仅是为了预防疾病,也是为了迎接新年。
雨水
2月18日或19日
雨开始了,雨量逐渐增大。雨的主要习俗之一是女婿去给岳父岳母拜年。节日期间送的礼物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尺二尺的红丝带。这叫长寿福,祝公公婆婆长寿。
昆虫的觉醒
3月5日或6日
隐藏就是隐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突然震动,惊醒了在土里冬眠的动物。在陕西、甘肃、江苏、山东等地,人们用锅炒黄豆、芝麻等,称为爆龙眼,以祈求风调雨顺。然后男女老少争相吃炒黄豆,这叫吃。昆虫意味着人畜无病,农作物无害。除了吃昆虫外,醒虫还有吃梨的习俗,寓意告别害虫。
春分
3月20日或21日
分,就是平分的意思。春分代表昼夜的分点。春菜是一种野苋菜,当地人称之为春青草。在广西一些地区,春分时节,村里很多人都去采摘春菜。一般将采收的春菜、鱼片煮汤,称为春汤。人们祈求家庭平安,家人身体健康。
纯净的亮度
4月5日左右
天气晴朗,植被茂盛。清明节有吃青团的习俗。青饺子是通过将一种叫做麦秆的野生植物捣碎并挤出汁液制成的。然后将汁液与干纯糯米粉混合揉捏,然后包成饺子。饺子的馅心是用细糖豆沙做的。填馅时加入一小块糖猪油。饺子包好后,装进篮子里蒸。出笼后,用刷子将熟植物油均匀地刷在饺子表面,就完成了。
谷雨
4月19日或20日
雨水产生数百粒谷物。有了充足及时的降雨,谷类作物就能茁壮成长。谷雨茶,又称雨茶,是谷雨季节采摘的春茶,又称二春茶。春季气温适中,雨量充沛,茶树经过了半年的冬季休养。春茶芽叶肥厚,色泽翠绿,质地柔软,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味道鲜美,香气宜人。
夏初
5 月5 日或6 日
夏季伊始。以前,在农村,红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与白粳米混合,制成五色米。后来演变成了用日本豆肉煮的糯米。菜肴包括苋菜黄鱼汤,称为立夏饭。
谷物不太饱满
5月21日左右
小麦等夏季成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小满意味着丰收的到来。大麦、冬小麦等夏季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逐渐饱满,但尚未成熟。正是青黄未收的时节,故称小满。因此,过去许多人不得不吃苦菜充饥,吃苦菜也成为小满节气期间独特的饮食习俗。
穗中粒
6 月5 日或6 日
小麦和其他芒类作物成熟。在南方,每年的五六月是李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期就有酒煮青梅议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化血液、调节肠道、降低血脂、消除疲劳、美容养颜、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的营养保健功能。然而,大多数新鲜李子味道偏酸,很难直接食用。它们需要经过加工才能食用。这个加工过程就是煮李子。
夏至
6 月21 日或22 日
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冬至饺子夏至面,按照老北京的习俗,每年夏至一到,就可以吃生菜、凉面。因为此时气候炎热,吃一些生冷的食物可以消暑开胃,不会引起感冒。对健康有害。
小暑
7 月7 日或8 日
蜀的意思是热的。小暑是指气候开始炎热的时候。民间有小暑时吃莲藕的习惯。莲藕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的功效,适合夏季食用。将新鲜莲藕用小火煮沸,切片后加入适量蜂蜜。
大热
7月22日或23日
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福建莆田人在大暑时节有吃荔枝、羊肉、米粒的习俗,称为过热。糯米是将大米与白米曲混合并发酵并彻底煮熟而制成的。天热时,将其切成块,加点红糖煮食,可大大补充元气。
立秋
8月8日左右
秋天的开始。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节。立秋前一天,人们把瓜、蒸西红柿、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过夜,在立秋这天吃。据说它们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热度结束
8月23日左右
楚的意思是终止、隐藏。在我国很多地方,暑气的结束意味着凉爽的秋天的开始。从今天起,我国大部分地区温差将增大,昼暖夜凉;但部分地区也会出现秋季短时高温天气。此时饮食应遵循暑热润肺健脾的原则,常吃清热生津、滋阴的食物,如鸭肉、百合等。
白露
9 月7 日或8 日
天气转凉,露水凝结成白色。资兴、兴宁、三都、辽江地区历来就有酿酒的习俗。每年白露节,家家酿酒,待客必喝当地的酒。酒性温,微甜,故称白露米酒。白露米酒中最好的是澄酒,因用澄江水酿制而得名。成酒,古时的贡酒,远近驰名。
秋分
9月23日左右
白天和黑夜是平分的。这正是螃蟹又美又肥的时候。螃蟹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的美味佳肴,秋分吃螃蟹已成为一种传统。清末,苏州人专门制作了八件吃蟹用的蟹具。这八块螃蟹一度成为苏州人已婚妇女的嫁妆。鼎盛时期,蟹具多达64件。
冷露
10月8日左右
露水很冷,会结冰。寒露已至,天气由凉转寒。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人们应滋阴防燥、润肺益胃。于是,民间便有了寒露吃芝麻的习俗。
霜降
10 月23 日或24 日
天气越来越冷,开始出现霜冻。很多地方都有霜降吃牛肉的习俗。例如,在广西玉林,这里的居民习惯在霜冻当天早餐吃牛河炒米粉,午餐或晚餐吃牛肉炒萝卜或牛腩锅,以补充能量,祈求身体温暖强壮。冬天时。
立冬
11 月7 日或8 日
冬天的开始。在我国南方,立冬人们喜欢吃鸡、鸭、鱼。台湾立冬这天,羊肉炉、姜母鸭等冬补餐厅里挤满了顾客。很多家庭还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小雪
11 月22 日或23 日
天开始下雪了。小雪节吃糯米糕是南方民间的传统习俗。糍粑是一种用糯米蒸熟捣碎制成的食品。它是中国南方一些地区流行的美食。
大雪
12月7日或8日
降雪量正在增加,地面可能有积雪。老南京有句俗话:小雪腌菜,大雪腌肉。大雪一到,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咸货。锅中加入大盐、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炒至熟。炸好的花椒和盐冷却后,涂在鱼、肉、禽的内外表面,反复揉搓,直至肉色由鲜变深,有液体从表面渗出。出来后,把肉和剩下的盐放进坛子里,用石头压紧,放在阴凉背光的地方。半个月后取出,将腌制好的卤汁放入锅中,加水煮沸,撇去浮沫,放入罐中。将晒干的禽肉放入缸内,一层层放入缸内,倒入盐水,用大石块压紧。十天后,取出来挂在向阳的屋檐下晒干,迎接新年。
冬至
12月22日左右
寒冷的冬天即将来临。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冬至形成了独特的时令饮食文化。冬至吃饺子已成为大多数中国人的习俗。每年农历冬至,无论贫富,饺子都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节日大餐。俗话说:10月1日,冬至一到,家家户户都吃饺子。
小感冒
1 月5 日或6 日
气候开始变冷。小寒时节,老南京人通常会煮菜饭。蔬菜米的含量不同。可以用短腿黄绿色蔬菜、腊肉片、香肠片或咸鸭块制成,然后切碎一些生姜,与糯米一起煮。很香。新鲜可口。
大寒
1月20日左右
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民间有“大寒时节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可以补人体正气。吃完后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最典型的糯米食品是八宝米。将糯米蒸熟,与糖、猪油、桂花混合,然后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水果配料的容器中。蒸熟后加入糖腌料即可食用。其味道香甜,是节日和招待客人的上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