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catti三级相当于英语专业什么水平(catti三级可以当翻译吗)

发布时间:2023-12-18 03:26:57 英文翻译 637次 作者:翻译网

—— 以西北师范大学CATTI校本课程开发为例

十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尺度。今年是国家翻译资格(水平)考试(CATTI)实施的第十个年头。这也是翻译教育逐渐脱离外语教学矩阵,走向翻译专业教育分层化、体系化发展的第十个年头。从这个意义上说,CATTI和翻译专业教育是齐头并进的。笔者作为这一路上的一名普通教师,切身感受到了CATTI日益显着的影响力,并在自己的工作中探索了CATTI与翻译专业本科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两者在我校翻译人才培养中的融合过程对笔者来说是一次探索之旅,既有开拓道路的艰辛,也有收获的喜悦。值此十年之际,我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想把我的实践和反思分享给我的同事们,并与他们共同探讨。

catti三级相当于英语专业什么水平(catti三级可以当翻译吗)

1、CATTI校本课程开发:探索与发现

十年前,我国一些大学开始设立英语专业(翻译),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也是其中之一。 2003年,我校招收了第一届翻译班学生。当我们第一次了解CATTI时,我们就意识到这项测试对于翻译学习者的重要性,并渴望让老师和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希望尽快开设CATTI相关课程。然而,如何将CATTI与本科翻译教学有机结合,当时却充满了困难:

难点一:师生对CATTI考试资格证书不了解,内在需求薄弱。

我们学校地处西北,当时对这次国家专业考试的反应可谓冷漠。我们学院的翻译老师都没有报考,学生对翻译的了解几乎为零。然而,教师和学生的缺乏反应并不意味着CATTI本身不重要,而是意味着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促进对它的理解。尽管召集学生进行密集讲座并鼓励学生申请,但参加考试的人寥寥无几。

难点二:如何将CATTI融入我院现有课程体系。

如果开设CATTI相关课程,应该如何设置?首先要确定学生的水平是否能够达到CATTI最基本的要求,适合教哪个年级等等,这些都需要在学生身上进行测试。 2004年,我们组织了CATTI三级口笔译模拟考试,并进行了分数分析。结果表明,CATTI考试(三级)的内容从难度上可以纳入课程内容体系。因此,增设了《翻译资格证书考试教程》课程。由于这是初步探索,课程类型暂时设为选修,每周课时为2小时。

难点三:教师压力大,教学方式粗糙。

由于当时的教师队伍中还没有参加过CATTI的教师,开设这样的课程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教师需要查阅大量资料来了解CATTI的考核目标、考核内容、方法和相关要求。由于教学时数限制,课程内容只能以CATTI 3级《翻译实践》教材为主,教学模式较为简单。

虽然在最初的探索中,我们面临着师资准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的困难,学生也没有明确报考CATTI的意愿,但我们还是开始了指导学生的艰难破冰之旅。通过CATTI,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翻译专业能力提升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令人高兴的是,自该课程首次推出以来,这些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果:一名学生报名参加了CATTI,并成功通过了3 级翻译。当时甘肃的CATTI考生很少。这个结果就像春天的花朵一样向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传达了信息。接下来的几年里,我院翻译班通过CATTI的学生人数逐年增加。 2006级和2007级的两名学生三年级通过了CATTI三级翻译,四年级通过了CATTI三级口译。同时,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CATTI课程的师资队伍逐渐增多,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也日益丰富。

我们在探索中发现,翻译职业资格认证和翻译能力水平评估的内容不仅可以与翻译专业本科教育相结合,还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本课程最初的开发是基于直观的理解。随着经验的积累,结合课程理论,我们对现有经验进行合理梳理,从两个维度反思和优化CATTI校本课程的发展:一是显性课程维度。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分析CATTI与其他课程的有效衔接问题;二是隐藏课程维度。探讨如何将翻译专业性等隐性教学内容融入到CATTI校本课程教学中。

二、课程论视角下CATTI校本课程的思考

学校的课程体系是学校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的体现。课程体系具有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学活动有序的特点。学生通过结构化的学科知识安排和有序的学习活动来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另一方面,在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专业分工日益细化的今天,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需要联系社会需求、呼应翻译行业的变化,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 ' 专业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将CATTI与专业教育无缝衔接是每个翻译专业学校需要关注的事情之一。

CATTI的社会价值是多维的。它不仅是评价正在从事或拟从事翻译工作的翻译能力和水平的权威方式,也是翻译职称认定的统一评价方法。此外,通过此次考试对翻译职业资格进行认证,极大地促进了翻译行业的规范发展。虽然CATTI与翻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着内在的联系,但本科翻译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CATTI作为能力考试和资格考试也有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容。在本科阶段开设CATTI相关课程时,课程名称应该是什么?是针对获得翻译资格证书的学生吗?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找工作的敲门砖吗?如果是的话,课程模式是否应该接近翻译培训机构的教学模式?如果不是,开设CATTI相关课程的意义何在?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这些问题的答案直接影响教师在CATTI课程中所传达的理念,影响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选择;教师的这些选择反过来又会影响学生对翻译活动的理解以及对翻译职业的理解。因此,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回到源头。

泰勒认为,教育的目的源于学生的需要、社会的需要和学科的需要。 (黄正杰:2000,145)。索尼娅科利纳(Sonia Colina,2003)通过对培训和教育的比较分析,梳理了翻译教学中各种形式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不同层次之间的特点和要求。她认为,本科阶段翻译人才的培训应该是教育性质的,而不是职业技能的培训。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个体的成长,发展其认知能力,培养其适应未来工作中各种工作情境的态度和素质。从本质上讲,本科层次的翻译专业教育不同于社会市场提供的短期培训式教学,也不同于凸显职业教育特色的MTI教学。本科翻译教育具有双重属性:一是育人属性,二是职业教育属性。其教育属性决定了CATTI相关课程应设置在本科层次。不能仅仅以取得翻译资格证书为最终目的而进行功利性教学;其职业教育属性决定了翻译专业本科阶段教学应包含翻译职业资格评价。将内容纳入课程体系,通过CATTI课程的开发,引导学生了解翻译专业的要求,了解翻译行业的发展,提高实践翻译能力。

3、CATTI校本课程优化

基于以上反思,我们认识到本科阶段CATTI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简单化、硬性嵌入课程体系。相反,应根据翻译专业的发展、本科教育的特点和学生的需求进行综合设计和开发。使其成为学校课程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断优化CATTI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实践和反思重点关注三个具体方面的衔接:

(一)CATTI校本课程目标与CATTI(三级)考核目标的联系

课程目标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CATTI(三级)的目的是测试考生的实际翻译能力是否达到准专业翻译人员的水平。考试主要考验译者的实际翻译能力。在开发CATTI课程时,基于对翻译专业本科教育双重性的认识,课程目标以CATTI三级要求为基础,围绕翻译能力培养和翻译职业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尝试将翻译融入本科专业教育的专业性质与教育性质挂钩,将翻译实践能力培养与翻译专业人文素质培养相结合,显性课程目标与隐性课程目标相结合。课程目标陈述:

1、了解国家翻译资格证书考试的含义和要求;熟悉翻译三级考试的考试流程、内容及题型;掌握相关话题的词汇和常用表达;拓展常见行业领域或主题的知识,丰富术语库词汇。

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之前课程中所学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并能够在本课程中更加熟练、全面地应用;能够根据所学的翻译理论反思翻译问题,提高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完成课堂任务和课后翻译任务,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资源搜索能力,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基本工作习惯,提高沟通与合作能力,提升翻译专业水平。

(二)CATTI校本课程内容与CATTI(三级)内容的衔接

一、CATTI I(三级)难度与校本课程开课时间的联系

从第一次翻译资格证书模拟考试的结果来看,我校CATTI课程开设在四年级较为合适。然而,有两个因素导致我们将课程安排在第六学期。 (1)CATTI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衔接。第六学期,我校翻译专业学生完成了翻译基础课程。 CATTI 评估的技能应用是全面的。因此,通过CATTI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进一步巩固了前五个学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翻译技能的能力。 (2)学生的参考概率和学习状况。第六学期,学生完成CATTI课程后将有3次参加考试的机会;如果课程设置在四年级,学生将面临专业八级考试、职业选择和考研的压力,这会影响他们的备考,也会减少学生参考的机会。另外,根据翻译资格证书《大纲要求》,CATTI(三级)的难度大致相当于非外语专业学士学位、大学英语考试CET-6或英语六级水平。外语院校毕业,有一定的口笔译实践经验。从上面的说法我们知道,原则上,此类课程在三年级是可行的。

2. CATTI校本课程内容及CATTI I(三级)教材选用

CATTI的笔译和口译分为综合能力和实践科目两类。涉及的内容丰富广泛,各学科各有侧重。但本科阶段教学工作量大、总教学时数有限,很难将CATTI内容完全转化为相应数量的课程进行学习。基于前期探索的经验,在后续的课程改革中,我们优化了CATTI校本课程,将“翻译资格证书教程”课程分为——“综合翻译技能”和“综合口译技能”两门课程。课程名称的改变旨在体现该课程注重翻译技能的综合应用,突出翻译实践。教学不以考试辅导为目的,而是融入学校课程体系。课程类型也从选修课升级为专业必修课。

在CATTI校本课程开发实践中发现,CATTI(三级)教材是本科教学内容翻译的有力补充。如果课程设计得当,CATTI教材第六学期的教学可以实现良好的衔接。由于我校总学时的统一要求,并不是所有的CATTI教材都可以作为课堂教材。根据现阶段学生语言能力和翻译能力发展阶段的特点,选择翻译实践科目教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蓝本,综合能力科目教材作为学生自主学习材料。

CATTI(三级)笔译教材包括与语言学习相关的词汇、阅读理解、语法等模块,以及基于翻译学科领域的实用翻译训练;口译部分包括英语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模块,以及具有特定风格特征的口译实践训练。口笔译教材均包括对中国和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讲解以及英汉翻译问题的分析。因此,从翻译知识和翻译技巧来看,CATTI教材内容的综合性很强,完全符合我校三年级所需翻译课程内容的特点。泰勒指出,设计课程内容必须遵循三个原则:连续性、顺序性和统一性。 (李子健,黄先华:1994:269)连续性是指课程所包含的因素在不同的学习阶段重复出现,给学生反复练习的机会。顺序性意味着每一次连续的体验都以迁移经历为基础,以更深入、更广泛的方式处理相同的主题。整合是指将学生不同学科的学习内容进行整合,增加学习的意义、应用性和效率,使学习者的行为、技能和所学要点统一、连贯。从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纵向维度来看,CATTI校本课程与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形成了良好的衔接。学生前期学习的翻译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英汉比较知识、英汉翻译基本技能、话语与翻译基础知识、文体修辞知识等。 口译基础阶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翻译能力、笔记方法和口译基础理论知识等。人文素养课程中,学生选修了《英语国家概况》、《西方文化》等课程;因此,学生前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将在CATTI校本课程中得到深化并得到更全面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翻译能力的进一步发展。从横向来看,CATTI校本课程与同时开设的其他专业课程相衔接。第六学期开设的翻译课程为文体与翻译,口译课程为专题口译。这些课程在难度和内容上与CATTI翻译实践和口译实践接近。 CATTI课程与这些课程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在教学内容上形成统一,相辅相成。

(三)校本课程教学方法、考核方法与CATTI(三级)考核方法的衔接

CATTI(三级)作为专业水平和翻译资格认证考试,采用总结性评价方式。在教学情境中,单一的总结性评价方法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CATTI校本课程中,为了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平时的教学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即使在学期翻译任务的评估中,也避免了非常单一的评估模式。以《翻译综合能力》学期作业评价为例。绩效评价基于译前、译中、译后三个环节:(1)译前准备是否充分。学生必须搜索词汇、相关术语和背景信息,并分析翻译文本的特点和难点。 (2)译文的翻译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该部分评价译文的忠实性、流畅性、修改力度、排版等。 (3)翻译任务完成后,考察学生是否进行深入反思。考察学生分析总结翻译问题的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理论进行反思的能力。通过这样多维度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了解翻译能力的多元组成部分,注重综合能力的提升。此外,结合模拟考试,学生可以对CATTI考试模式、应达到的翻译速度以及参加考试所需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教学方式上,课程教材虽然采用CATTI指定教材,但在具体教学中,并未按照教材模块进行强化式、实训式教学。而是将翻译理论的分析融入到教学中,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教师的点评相结合,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翻译问题的能力。

4。结论

在我国翻译人才培养日益系统化、翻译工作日趋专业化的时代,我校CATTI课程开发只是沧海一粟。然而,一片小小的稻田,也能倒映出广阔天空的美丽画面。 CATTI校本课程的发展见证了本科翻译教育与CATTI的合作,探索了两者在人才培养阶段的融合路径和教学价值。这段探索之旅的悲欢离合已融入到每个班级学生的成长之中,参与者的反思也已一点一滴融入到学校翻译专业教育实践中。在这个重要的十年之际,对CATTI校本课程发展历程的实践回顾和反思,只是为了给大家以启发,让翻译学术界和业界为翻译界勾勒出更加宏伟的愿景。未来CATTI与翻译教育深度融合。福泽同学众多。

参考:

1. Beeby, Allison,翻译人员的语言学习: 设计教学大纲[A],载于Kirsten Malmkjaer(编)《本科学位课程翻译》[C]。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2.科琳娜,索尼娅。翻译教学,从研究到课堂:教师手册[M]。波士顿:麦格劳-希尔。 2003年。

3. 吉尔,丹尼尔。口笔译培训基本概念与模式[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皮姆,安东尼。电子时代重新定义翻译能力[J]元。 2003 (4): 481-497。

5.柴明军。关于专业翻译教学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的思考[J].汉译,2010(1): 54-56。

6. 多尔,后现代课程观[M]王宏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7.多么坚强。翻译学无国界,翻译人才无国界。 —— 翻译(师)系人才培养应着眼长远[J].上海译文,2006(2): 39-42。

8.黄正杰。课程设计[M]台北:台湾东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2000。

9.蒋秋霞,曹进。翻译专业建设现状:分析与建议[J].汉译,2006(5):8-13。

10. 李子健、黄贤华课程:范式、定位与设计[M]香港: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4。

11.钟伟和,穆雷。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外语,2008(6): 4-8

12.钟维和。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要求[J].汉译,2011(3): 20-24。

(第二届全国翻译职业资格(等级)考试二等奖,作者:董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