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清华北大英文翻译,清华北大英文翻译

发布时间:2023-12-22 17:16:10 英文翻译 0次 作者:翻译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清华北大英文翻译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清华北大英文翻译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华大学校训的英文译法?

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英文译法通常是:

清华北大英文翻译,清华北大英文翻译

"Self-Discipline and Social Commitment"

这个翻译突出了校训中的两个核心价值观:自我提升和社会责任。清华大学鼓励学生在学术和品德上都取得卓越的成就,同时将这些成就服务于社会,以造福人类。

Strengthen self without stopping, and hold world with virtue.(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完整的意思英语表达法:)~ Development of self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elestial principle of consistency; Cultivation of amplitude in emulation of the earth's benevolent support of man and nature 这句话也是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其实这句话言简意骇,“自强不息”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奋发图强,勇往直前,争创一流的品格。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见义勇为,不避艰险。”

“厚德载物”要求清华学生具有团结协作,严以律己,无私奉献的精神。

如梁启超所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

责己甚厚,责人甚轻。

名高雍容,望之俨然,即之温然。”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体现了一种健全的人格,它集刚健和柔顺两种不同的特质于一身,标志着人格发展的一种全面性。

清华校名的出处?

出自:咸丰年间,东园取晋人谢混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游西池》)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园,是康熙年间所修的熙春园的一部分。道光二年(1822年),熙春园被一分为二,西边的园子取名为“近春园”,赐予皇四子奕詝(即后来的咸丰皇帝);东边的园子仍为熙春园,赐予皇五子。咸丰年间,东园取晋人谢混诗句“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游西池》)改名为“清华园”。后用美国退回的部分庚子赔款在清华园内建造清华学堂,于1911年正式开课。现在见到的“清华园”已是清华大学的二校门,而清华大学西门高大的校门上方,“清华大学”这四个大字,出自开国领袖毛泽东之手。

清华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当时清政府在北京创办了一所学校,名为“清华学堂”,主要培养翻译、外交、政治等方面的人才。后来,学堂逐渐扩大规模,更名为“清华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华学校被国家接管,成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校名也改为“清华大学”。

出处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挑战,洋务运动兴起,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的思想逐渐盛行。创办清华学堂的申请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咨经史之学,求文明之至善”,即“在经史学问上寻求文明的至善”。

清华学堂于1911年成立,最初是由北京大学堂的教师、学生和许多社会爱国人士共同筹资、合办的。1912年,学堂改为清华学校,校名翻译自英文“Tsinghua School”,意为“清华学堂”。

1925年,清华学校升格为大学,校名改为“国立清华大学”,并正式开始招收本科生。1949年后,因中国政治体制变革,学校名称曾多次更改,不过最终仍恢复为“清华大学”。

总的来说,清华校名的出处可以追述到清朝末年,而“清华”一词则代表着学校建立初期的清廉、纯洁、道德高尚等内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清华北大英文翻译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清华北大英文翻译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