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翻译文摘-略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评论与分析(外国文学 翻译)

发布时间:2023-12-23 07:31:20 英文翻译 341次 作者:翻译网

外国文学翻译与外国文学翻译批评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翻译,我们怎么评论呢?翻译是批评的基础。没有评论,翻译就很难健康发展,长期可能出现“鱼龙混杂”的不良局面。因此,评论对外国文学翻译起到了净化和完善的作用。

我国老一辈作家、翻译家,特别是作家翻译家,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而且在外国文学翻译批评方面为我们树立了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首先我们来看看郑振铎是如何实事求是、客观评价中国第一位外国文学翻译家林纾(秦南)的功过的:

翻译文摘-略谈外国文学的翻译评论与分析(外国文学 翻译)

我们看这个统计(指林纾翻译的外国文学作品的统计)。一方面,我们自然非常感谢林钦南平外,因为他给我们介绍了许多重要的世界杰作,但另一方面,我们又不免为他感到遗憾。他的大部分劳动都被浪费了,因为在他翻译的156部作品中,只有这670部是著名的(其中有哈格德和柯南道尔的第二部作品)。小说有二十种,所以一百五十六种中,重要作品占不到三分之一),但其他书都是二三流作品,不需要翻译。这或许也不能全怪林老师,因为他懂任何外语,而选择源语言的权利完全在于和他一起工作的翻译。

还有一点,林老师还被翻译误解了:小说和戏剧本质上是有很大不同的,但林老师却把很多优秀的剧本翻译成小说——增加了很多叙事,删减了很多对话,而且已经成为一本与原著完全不同的书。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亨利四世》、《拉查德》、《亨利六世》、《凯撒的遗产》以及易卜生的《群鬼》(Meine)都被他翻译成其他形式。这是一本书——原文的美感、风格和重要对话都被完全消除了。这根本就是模仿查尔斯兰做莎士比亚的能力,何必还要写“原作者莎士比亚”和“原作者”呢?作者易卜生在哪里?

林老师翻译的另一个不一定好的地方是,随意删除了原文。比如法国雨果的《1993》,被林老师翻译成《二英雄义死实录》。不知道原文与原文相比有多少。我们很奇怪为什么原文很厚,翻译成中文却变得很薄。

不过据我们统计,林老师的翻译有四十多篇,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的。在中国,恐怕除了林老师之外,还没有人翻译过四十种以上的名著。所以,我们应该万分感谢林老师的辛劳。

在四十多部可以说是比较完整的译本中,比如西尔万迪斯的《恶魔传奇》、狄更斯的《盗贼史》、《尼尔孝女的一生》等,斯科特斯科特的《撒克逊人》《劫后英雄简介》等都算得上是不错的翻译。沈雁冰老师曾告诉我,《劫后的撒克逊英雄》,除了一些小错误外,是能保留原文的意境的。译文中的人物描写也与原文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改动。

且不说他的翻译价值,林先生的翻译工作在当时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成就。最大的是:

可以说,近二十年来国内众多翻译小说的人中,大部分都受到了林老师的启发和影响。就连创作小说的人,也深受林老师的影响。旧有的小说体裁被林老师打破了。斯科特、狄更斯、华盛顿欧文、大仲马、小仲马等欧洲作家的名字也因林老师而为中国人民所熟知。

其次,我们来看看茅盾对《简爱》的两个译本是如何仔细地分析、比较和评论的。一本是吴光建译的《孤儿孤儿》,一本是李继业译的《简爱》。茅盾首先引用了原文第一章前两段来做出评价:

那天不可能散步。事实上,我们早上已经在光秃秃的灌木丛里徘徊了一个小时。但自从吃晚饭后(里德太太在没有客人的情况下,就早早吃完饭),冬天的冷风带来了阴沉的云层和穿透力十足的雨,进一步的户外运动就不可能了。

(吴译)那天你不能出去散步。那天早上,我们在落叶的小灌木丛中潜行了大约一点钟左右。没想到晚饭后(利特尔太太,没有客人,吃饭时间还早),刮起了强劲的冷风,大家都吃饱了。天空布满了乌云。又下雨了,不能出去运动了。

(李译)那天不可能散步。确实,我们在凌晨一点钟的时间里在光秃秃的丛林中漫步,但午饭后——芦苇在没有游客的时候吃得很早——寒冷的冬风带来了如此阴沉的云层,如此侵入的雨水让户外运动变得不可能。

茅盾指出,这两个译本都是直译,但有一点相同之处,那就是李译尽可能地翻译了原文的语法。如果仔细比较的话,应该说李译更“逐字逐句”;吴译省略了第二句中间的“确实”一词、两个助词“所以”和“穿透”一词。但这只是一小部分。如果我们读完这两个译文,再回头再读一遍原文,我们不得不承认,李泽更接近原文的柔和情感。吴译的第二句后半段,“冬风凛冽,天空乌云密布,还下着雨,绝对不可能出去锻炼。”它确实很明亮,但我们总觉得它缺乏委婉。而之所以如此,我觉得和它是否遵循原文的语法有关系。原文中“the Cold Winter Wind had Bring It.”这一段,李译也更“逐字逐句”,比吴译更贴切。除了“如此阴沉的云和如此侵入的雨”在字面上比“天空布满乌云,又下雨了”更符合原文,“寒冷的冬风正在吹……”也比“天空乌云密布,又下雨了”更加字面化。 “吹着冬天的冷风”更符合原文的意思;这是因为吴的翻译想要避免欧化语法,所以这半句话无法得到很好的“组织”。不然的话,这半句话并没有那么难,以吴老师的翻译功底,一定能翻译得恰到好处。

我们来对比一下原书第一章第二段:

我对此感到高兴:我从来不喜欢长途散步,尤其是在寒冷的下午,对我来说可怕的是在原始的暮色中回家,手指和脚趾被咬伤,一颗心因护士贝西的责骂而悲伤,并因护士贝西的责骂而感到沮丧。意识到我的身体不如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里德。

(吴译)对此我很高兴:我不想走很远的路,尤其是在寒冷的下午。当我在黄昏的寒光中散步回来时,我的手脚冰冷,祖母贝西的责骂足以让我害怕,而我的身体虚弱程度比不上艾丽丝、左振娜和约翰,让我更加羞愧。

(李译)这就是让我高兴的事:我从来不喜欢长途散步,尤其是在寒冷的下午:我的手指和脚趾都冻僵了,怀着被贝西护士责骂的悲伤心情,我觉得自己的身体不如以利沙,看来对我来说,可怕的是约翰和乔治安娜不得不忍受如此多的痛苦,并在潮湿寒冷的黄昏中回家。

这一段是一个很长的句子,而且由于原文的语法原因,要翻译好它是相当困难的。原文的“dreadful to me”直接贯穿了句末,但李译将其移到了原句中,这很好,但文字感觉有点繁琐。吴的翻译是在句子的中间(“这足以吓到我了”),我认为比较明亮。当然,如果逐字比较的话,吴译就漏掉了几个词; “我不想走很远的路”省略了“never”,而“fingers and toes”则简单地称为“hands and foots”。 “被贝西保姆骂的伤心的心”简直就是“贝西保姆的骂”,——仅此而已。

但读完整句话后,我还是喜欢吴的翻译。我觉得吴译的这句话的韵味很好。 “寒暮归来”似乎比“湿冷暮归”更有韵味,而“自惭形秽”则是吴译的一个比较自由的成语(把卑微的意识翻译成“为自己感到羞耻”,我也觉得比李译的“感觉我的身体不如……并遭受不公正的待遇”更贴切。

比较这段话的两种翻译很有趣。首先,这句话的翻译实际上比第一段的翻译更接近直译,这证明直译方法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这证明如果直译方法过于死板“逐字逐句”,很容易成为误解。僵化使译文缺乏魅力; “逐字逐句”过于僵化往往会导致死翻译——这与直译相去甚远。九里翻译这句话又增添了一些意义。 “够”字(“够”吓到我了)和“更”字(“让我更羞愧”)——这两个词在译文中互相呼应,但原文的语气太强调了;我觉得“更”字可以用“也”字来代替。

你看,茅盾对这两个译本的评论多公正啊。不存在偏见。如果是,那就是,如果不是,那就不是。他的动机是为他人做好事,他的措辞委婉而中肯。绝对没有去奉承别人的意思,更没有为了一己私利而牺牲别人的意思。评审的目的是总结翻译方面的宝贵经验,从而推动我国翻译行业的不断发展。

前人在外国文学批评方面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接受批评无疑是比较困难的方面,而在前辈中寻找永远值得效仿的榜样并不难。他就像鲁迅一样,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伟大的旗手。他虚心接受批评的事实,从他与翟秋白就翻译问题的通信中可见一斑。例如,卢秋白老师就法捷耶夫的《毁灭》俄文重译问题提出了九点讨论。他爽快地答应了,并回信说:“我可以承认,信中引用的译例比我的好。”也可以推断,更加“富有表现力”,更加“忠实”,这对读者和译者都有很大的好处。

在外国文学翻译批评方面,甚至在接受批评方面,都有前人树立了杰出的榜样和榜样。然而,纵观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外国文学翻译评论,似乎仍然与外国文学翻译的发展格格不入,没有相辅相成、同步前进。不仅没有一支健康的前线军为文学翻译事业服务,而且还出现了“左”、“右”的现象。所谓“左”,可见于20世纪50年代出版的《翻译通报》。北京《翻译通报》编辑委员会于1950年7月1日至1950年12月15日出版《翻译通报》第一卷,第1至6期; 1951.15至1951年6月15日,出版《翻译通报》第二卷第1期至第6期; 1951年7月15日至1951年12月15日出版第1至5期(第5期特大号);一月号于1952年1月15日出版;二月号因故暂停。迄今为止,《翻译通报》为翻译理论研究和外国文学翻译介绍与评论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1952年2月刊物改组后,三月号以严肃的态度配合三反运动出现。例如,三月号的第一篇文章是一篇题为《翻译界的三反运动》的动员报告。接下来就是指责和斗争,开始在批评栏里点名批评一些已经颇有名气的翻译家。在四月号中,旗帜变得更加清晰。横幅标题为“三反运动中翻译界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专刊”,然后分为“自我批评部分”和“批评部分”。一些著名人物在“自我”和“批评”部门受到点名批评和检查。五月、六月仍是特刊,评论和批评仍在继续,但其爆炸性的气氛开始减弱。好看的《公报》随着三反运动的结束而停刊。

不可否认,当时翻译界确实有少数人存在抢译、过度翻译、抄袭甚至充当“中间人”等不良现象。情节严重的,可以对三反异议进行调查处理。但绝大多数译者尽管翻译工作存在不足,却仍然无作为。专辑中发表的“批评”和“审视”有多少是真正学术意义上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说服自己,又说服别人。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讨论,很难得出最终的结论。

所谓“正确”,是指这几年,没有人关心色情或近乎色情的书刊。那些年,学术著作和严肃文学的市场已经被彻底蚕食,而外国文学翻译批评却如蝉鸣一般,无人敢上前,黄颜色四溢,恶臭冲天。

如何健康地开展正常的外国文学翻译评审工作?

我认为,第一,评论有两个任务:一是赏善,二是惩恶,前者应该是它的主要任务。所谓奖励好作品,就是把好的翻译介绍给读者,让读者欣赏、学习。所谓惩恶扬善,就是对那些淫秽、抄袭或充满错误的译文进行分析和批评,使读者提高警惕,避免受到进一步的伤害。

二是审查方法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好的翻译,首先要从宏观的角度,即文学的角度来评价译者是否再现、匹配或接近原文的风格,其次,从微观的角度,即文学性。也就是说,语言学,我们应该研究翻译如何利用语言特征来反映原文。风格。为了让读者更容易理解,自然会给出一些例子、同例、句例和段落例。如果翻译的不好或者不好,也应该把宏观和微观结合起来。首先,评论原作本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其次,我们应该毫不留情地指出译者作品中粗制滥造、错误百出的情况。

第三,评议工作要正常开展,必须有一个监管机构。建议《中国翻译》编辑部与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担任“外国文学翻译评论联合规制部”。首先,两个部门都有较强的编辑力量。其次,舆论反映发布信息比较灵通。您可以及时撰写并发表有意义的评论,也可以邀请与您有联系的译者来撰写。此外,文学出版社也有能力承担起以优胜劣的任务。即一旦发现一部值得翻译的作品翻译得不好,除了及时写文章严厉批评外,文学出版社还有义务也有能力立即组织有关主管人员重新翻译并发布。只有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补充方式,才能使劣质翻译逐渐退出市场。

第四,批评家应有郑振铎、茅盾等人那样的务实、科学的态度,切忌冲动,攻其不备;而被批评的人则应该有鲁迅那样的虚心精神,接受正确的事物并继续接受。提高自己。如果你自以为伟大,“我是天下第一”,你就摸不到老虎的屁股,结果只会害了你自己。

参见郑振铎《林钦南老师》,《中国文学研究》卷二,作家出版社1957年版。

见茅盾《简爱的两译》,《翻译》新编第2卷第5期,1937年。

李季《鲁迅对翻译工作的贡献》翻译通报}1952年1月。

(选自刘忠德《足金原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