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浅谈对外图书编辑应具备的五个意识是(浅谈对外图书编辑应具备的五个意识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3-12-16 16:23:22 英文翻译 231次 作者:翻译网

中国图书走向世界已成为出版商的共识。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付出很多努力,而不仅仅是把中文书籍翻译成外文,甚至不仅仅是在中文书籍的封面上加一个外文领子。如何使我们拟出版的图书符合国外读者的阅读需求和鉴赏习惯以及国际图书市场的运行规则是问题的关键。要满足这些要求,从事外部图书出版的编辑的外部意识是最重要的。

中国图书走向世界!这是近年来中国出版界最受关注的话题。从事对外出版的编辑要不断提高文化素养,适应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面向世界策划选题,出版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优质图书,应具备以下能力:五识。

浅谈对外图书编辑应具备的五个意识是(浅谈对外图书编辑应具备的五个意识是什么)

国际意识

出版界有句名言:出版社的艺术就是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作者的正确的书稿推向正确的市场。谁是合适的作者,合适的作者合适的作品是什么,以及何时在合适的时间出版?这些都是对图书编辑市场意识的考验。一个好的图书编辑不仅能够对一本书稿件的思想、内容和文字进行判断、编辑和处理,最重要的是通过他的运营让这本书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脱颖而出。获得更多的销售份额,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小编市场意识的最好体现。这要求他具有敏锐的捕捉市场热点的意识和较强的市场运作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应该是一位写书大师,而不仅仅是一个文案编辑。

作为外部图书编辑,不仅要拿出合适的选题,还要找到合适的作者,这需要你有敏锐的国际意识和视野。辽宁出版传媒集团出版的《中国读本》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充分体现了出版社的国际市场意识。 《中国读本》是著名作家苏树阳的著作。作者每次叙述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时,常常将其与同时发生在国外的著名事件进行比较。该书不再简单地强调发生在中国的一些第一,而是强调这些事件对全人类的意义,使其在文化上和情感上更容易被海外读者接受。

《中国读本》发行量达1000万册,被翻译成英、德、俄、蒙、韩等十余种语言。这是因为它完全按照国际规则运作。

市场意识

出版社进入市场后,必须接受市场的考验。市场既是无情的,也是公平的。所谓市场,就是竞争与实力的相互制约和对抗、优胜劣汰、优质高效、生产成本最小化、市场利润最大化等,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图书出版作为一种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一旦进入市场,进入商业流通领域,同样受到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调节。因此,要求当今的图书编辑要从市场的角度和高度来考虑图书选题,运用市场化的原则去寻找和开发适销对路的选题,寻找和捕捉市场上最好的商机。应该清醒地看到,出版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图书选题的竞争,而选题竞争的核心是品牌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选题是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一名外部图书编辑,必须具备专业的敏感度,一双敏锐的眼睛,密切关注国际变化,能够发现平凡中的神奇,善于发现所选选题的市场价值。新兴出版社策划出版的《坐火车进藏》因与具有国际意义的青藏铁路开通同时出版,并从多个角度进行介绍,被评为2006年优秀宣传图书并且是全方位的。将西藏自治区和中国政府西部大开发的政策融入轻松的旅游内容,淡化了宣传色彩,适合国内外受众的阅读习惯,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馈。

创新思维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标志。英文单词“Innovation”源自拉丁语。它的本义有三层意思:一是更新;二是更新。第二,创造新事物;第三,改变。从这个意义上讲,创新就是突破常规、突破传统、标新立异,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现、发明和创造。任何改革都必须抛弃旧体制中的一切不合理因素,冲破束缚人们思维的旧传统、旧观念、旧模式,从而不断推陈出新。同样,当我们今天强调编辑需要转变意识或观念时,我们必须特别关注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因为,对于出版社来说,编辑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直接关系到其出版的图书质量和市场前景,直接关系到出版社的经营质量和成败。有人说,中国图书真正走出去的理想状态是与海外出版商合作出版图书,或者让外国作者直接写文章,让图书产品符合西方读者的心理阅读需求。外文出版社近期策划出版的《新疆这些人》、《宁夏这些人》等系列图书,是对外出版创新选题的代表作。邀请在中国生活20多年的外国专家李莎到新疆、宁夏等地进行免费采访和撰稿,讲述采访当地老百姓的故事,真实反映少数民族的真实生活在当代中国。这本书直接用英文写成。以法文出版,获得市场好评。

当前,我国出版业正处于出版体制、出版理念、出版技术创新、出版管理创新、出版业态创新等全面创新过程中,加快了向数字出版转型的步伐。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出版理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为此,培养外文图书编辑的创新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信息意识

信息意识是一个人对信息的敏锐敏感性、判断力和洞察力。在信息量高度丰富、信息传播高度准确、快速的当今世界,谁掌握了海量信息,谁就成功了。图书编辑应具有收集和处理市场信息的意识。一本有市场的书基本上应该满足一定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或者激发潜在读者的需求。传统的编辑选题思路更多的是作者和编辑之间的双向沟通,而读者只是这种沟通的被动接受者。今天的编辑应该树立作者、读者、编辑之间互动沟通的理念,充分挖掘读者的阅读需求,然后根据读者的需求找到合适的作者来撰写稿件。很难想象,一个不接触社会、不接受新鲜事物、与世隔绝、愚昧无知的图书编辑会有信息意识,懂得如何了解市场、应对市场,会发现很多独特且有市场的好话题。通过其有效的创新和编辑处理,可以将一本书变成在图书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深受读者喜爱的优质图片,从而为出版社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于读者的阅读需求是分散的,会随着社会发展的变化、社会时尚的影响、个人阅读兴趣的需要而变化。这就要求图书编辑要注意及时收集与图书主题相关的各种市场信息,从而不断寻找符合读者需求的图书主题。

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最畅销的《小气男北京游记》(英文版)是编辑从国内外各种旅游书籍中收集了大量信息,专门针对来中国的年轻人对于自助游,本着花最少的钱的精神。钱,去过最多的地方,见过最多的东西,并编辑它。版式独特,装订设计精美。投入市场后,它在众多旅游咨询书籍中脱颖而出,开始畅销。

成本意识

书籍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成本问题。

编辑应该养成计算成本的好习惯。每本书的格式、用什么纸张印刷、用什么机器印刷等都与成本问题有关。编辑必须懂得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如何缩短出版周期,加快资金周转;如何确定合理的印数并防止库存积压。在这个过程中,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书籍是为读者服务的,出版社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满足读者的需要。这就是市场导向。作为一名外文图书编辑,成本意识的需要更加迫切。一般来说,外文图书首版印刷量较小,平均在3000册左右。间接成本还包括翻译成本。目前,国内翻译成本是普通文本稿件的三倍。因此,外文图书的成本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编辑们只有真正建立了市场意识,选题时才有决策依据,才会千方百计考虑读者的需求和承受能力。图书出版后,图书编辑要及时关注图书的经济效益,关注读者的反馈,关注销售店的销售意见,关注对比各项指标的具体数据(与类似书籍的印数、定价、销售速度)。对此,国内的开卷图书数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而在海外,可以参考亚马逊的图书销售数据和《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媒体的意见和批评,这关系到书的下一步重印以及书的出版成本。

当前,我国出版业改革风起云涌。出版业正处于新的重要发展时期。中国图书走出去是中国出版商的共识。作为外文图书出版商,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走在对外传播的最前沿。我们的路还很长,但我们必须从最基本的事情开始,也就是从每个图书编辑的对外意识开始。正如一位外国宣传员所说:通过:你的办公桌上应该永远有一张纸条,说外国人不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