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诺奖文学得主(诺奖文学奖获奖名单)

发布时间:2023-12-13 08:08:03 英文翻译 49次 作者:翻译网

(原标题:诺贝尔奖是文学奖?还是政治奖?翻译奖?)

昨天宣布的诺贝尔文学奖让你感到惊讶吗?桂冠属于美国歌手鲍勃迪伦。嗯,歌曲和诗歌齐头并进,他也是一位诗人。另一个与诺贝尔奖有关的消息可不是什么好消息:1997年的获奖者、著名剧作家达里奥福去世了。

诺奖文学得主(诺奖文学奖获奖名单)

诺贝尔文学奖一直备受争议。 ——个政治隐喻、语言门槛、无名作家、从未被照亮的土地、中国人的诺奖情结。今年可能会再增加——名能够通过这种方式跨越界限的获奖者。

本期清读我们邀请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王建昭教授和同校亚非学院穆红艳教授来谈谈诺奖引发的质疑。

鲍勃迪伦的获奖可以看作是对多年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美国文学的一种解释。王建钊在接受青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不认为把诺贝尔奖颁给音乐家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情,因为诗是由歌曲产生的。最早的诗也是唱的,《诗经》也是歌。鲍勃迪伦的许多歌词都是优秀的诗歌,也充满了批判精神。此外,选择非主流作家也是诺贝尔奖的传统之一。

摇滚老手鲍勃迪伦的作品曾经是一代叛逆青年的圣经,但其明显的政治色彩已不再那么刺眼。谈到诺贝尔奖的政治性质,去年获得纪实文学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女记者阿列克谢耶维奇受到的质疑最为强烈。一些评论家指出,她的政治立场帮助她在西方与俄罗斯关系紧张之际获奖。

近年来,诺贝尔文学奖在个人获奖者之间确实存在政治争议。其中最具争议性的应该是阿列克谢耶维奇和2009年冠军赫塔米勒。王建钊教授告诉清读记者。他从事俄罗斯文学研究多年,并在2000年左右对诺贝尔文学奖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在他看来,文学不可能完全脱离政治,但如果政治在文学中扮演了过于重要的角色,它,肯定会影响艺术的感染力。我个人觉得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作品中有太多在可读性上是新闻的东西,但能作为艺术反复咀嚼的东西还是很少。

查找新世纪后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名单。事实上,很多人都有类似的争议。 —— 帕慕克被认为是西方攻击土耳其的工具;品特可能因其反对伊拉克战争的立场而获奖。至于德国的赫塔米勒,有人猜测是她对齐奥塞斯库极权时代的指控为她赢得了这一奖项。政治批评甚至包括了中国作家莫言……有人认为,这体现了诺贝尔奖的一贯性质。出于政治倾向,有人指责诺贝尔奖存在欧洲中心主义。瑞典文学院一再声称其评价标准保持政治中立,但该院前常务秘书尤伦斯坦院士曾变相承认:我们的政治信念或偏见可能只会在我们做决定时下意识地产生。影响。

我不认为法官是有意做出政治判断。今天的法官希望摆脱西方中心主义,但又无法超越这个局限。事实上,评委们并不是刻意想让这个奖项成为一个政治奖项,而是文化偏见造成的政治判断。王建钊表示,文化带来的惰性或偏见对于任何文化环境下的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

文学奖是唯一的人文学科诺贝尔奖。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最大的区别之一是它们包含着强烈的意识形态。穆红艳教授在接受青都记者采访时表示,诺贝尔奖是欧洲人设立的奖项,他们组织相关评审和颁奖,不可能不包含他们的个人主义立场和价值观。诺奖评委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意识形态。比较符合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作品,或者符合自己希望体现的某种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作品,如果在艺术表现力上比较突出的话,那么就有可能获奖奖金更高。

关于诺贝尔奖的政治性质,或许还得从诺贝尔的意愿说起。 《遗嘱》以理想主义作为文学奖项评选的唯一标准,但理想确实过于模糊。 2012年10月,现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佩尔韦斯特伯格在回答有关中国记者如何理解理想评选标准的问题时表示,我认为我们现在还没有坚持这个观点。诺贝尔讲的是一个方向,而我们不太确定如何定义这个方向……所以我们不再把唯心主义作为唯一的标准。文学评选没有具体的标准……文学奖的颁发是由我们这些有深厚文学阅读经验的人,选出我们认为优秀的作家和作品。就这么简单。

根据时间的推移和陪审团成员的变化,评委们对“理想倾向”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在王建钊看来,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仍然是诺贝尔奖的两面旗帜。这两点与政治密不可分。这使得评委很容易将目光集中在具有强烈政治倾向的作家身上,因此相对而言一些明显具有批判立场的作家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他认为,所谓的批评不仅是针对政治的,有的是来自政治的,有的是针对伦理的,有的是针对宗教的,还有的可能是针对其他层面的。有时甚至是针对自己的自我反省,甚至是一些审美刻板印象。反思和突破都在诺贝尔奖的关注范围内。

没有必要指责诺贝尔奖的政治倾向。法官本身不做出政治判断。王建钊表示,和平奖已经有了一个履行政治功能的和平奖,为什么还要再颁发和平文学奖呢?文学奖项不是以政治来衡量的。最后,作家的作品不言自明。有的作家名副其实,获奖后仍继续创作、贡献更好的作品;也有一些作家,即使获奖了,读者也不买账;还有很多作家没有获奖,但他们的才华也没有受到损害。他们没有获奖确实很遗憾,但更遗憾的是颁奖委员会。

语言

无法逾越的门槛

作家作品特有的政治选择或文化偏见往往反映在语言门槛和地区差异上。

瑞典学院的院士们也在竭力放眼世界,将诺贝尔奖的版图拓展到欧洲文学之外。 1913年,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成为第一位获得该奖的亚洲人。 20世纪30年代后,该奖项逐渐扩展到拉丁美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然而,大多数获奖者仍然用欧洲语言写作。 1968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是诺贝尔奖首次颁发给非欧洲语言的作家。不过,非欧洲语言和欧洲语言的获奖比例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据统计,自1901年至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设立以来,112名获奖者中,有83名是欧洲作家。

我始终相信,每个民族都可能有伟大的作家。即使这种语言的人口稀少,也不代表没有成就,包括越南语、柬埔寨语、斯瓦希里语甚至更小的语言。很多优秀的作家都在这样创作,但受到的关注肯定是不够的。这可能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综合国力等有关。王建钊认为,法官们也想摆脱语言限制,但只能使用欧洲几种主要语言。

瑞典学院的院士普遍精通四五种语言,可以直接阅读英语、法语、德语和北欧语言的原著。有些人还熟悉俄语、波兰语、捷克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意大利语和其他欧洲语言。在欧洲语言和文化的范围内,院士们尚能应付,但这也是欧洲语言以外的文学界较少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

波斯语专业、长期从事伊朗文学研究的穆红艳老师对此有着自己的看法。迄今为止,还没有伊朗作家获奖,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里没有好作家。在她看来,伊朗现代诗人艾哈迈德沙姆鲁(Akhmad Shamru,1925-2000)和描写当代伊朗的女作家西敏达内什瓦尔(Simin Daneshwar,1921-2012)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意思是,前者两次提名但未能获奖,后者已经去世,无缘获得诺贝尔奖。我个人认为,沙姆鲁的诗歌作品之所以受到青睐和提名,是因为其浓厚的基督教博爱精神,在欧美有很大的影响力。西敏是伊朗第一位创作现代小说的女作家。她始终保持创作的独立性。无论是伊斯兰革命之前还是之后,她都没有盲目追随、屈服、迎合伊朗。社会的现代进程始终保持着清晰、独立的思维。然而,对于与评委的意识形态、价值观不符或者与他们期望作品所体现的作品不相符的作品,即使具有相对出色的艺术表现力,获奖的可能性也非常渺茫。

即使我们不谈论价值观,语言的局限性也会带来问题。文学作品需要阅读、理解、欣赏。被阅读是第一位的,也是先决条件。所以这涉及到语言。如果一部作品的语言不太被理解,就意味着这部作品被阅读的次数较少。文学奖评委中,马悦然懂中文。我想知道评委是否懂波斯语。如果某个奖项的评委完全不知道作品中使用的语言,那么他们就无法理解作品的价值,也无法评价作品。奖项如何评判?穆红颜说道。

这就涉及到诺贝尔奖的另一个争议:——,到底是文学奖还是翻译奖?不掌握非通用语言的文学诺贝尔奖评委只能用翻译来评判自己不懂的非通用语言的作品。对于非通用语言来说,诺贝尔奖可能更多的是一个翻译奖。穆红颜说道。

对于非欧洲语言,如果只有极少数文科院士懂得该语言,也会造成问题。王建钊指出,如果只有一个人能够理解,那么他的权威就无法动摇,他所认定的语言的作家也更容易进入评审团的视野。但仅仅通过阅读如何才能了解这种语言的整个文学景观呢?有时候一个不是特别厉害的作家,会觉得这个作家很伟大,因为他是通过一些偶然的渠道知道的。这也是一种不利的情况。

虽然现在诺贝尔奖已经被视为世界最高文学奖,虽然2000年以后,诺贝尔奖获奖作品在语言和地理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我觉得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新世纪的影响。这是——以来全球化的影响造成的,但我个人认为这并不是真正的全球化。只有当评委具有较大程度的世界主义,即对世界各地的文学有比较充分的了解时,才有可能达到比较大程度的世界主义。穆红颜说道。

奖金

潜在的审查因素

诺贝尔奖公布后,读者们常常感叹,这次是一位他们从未听说过的作家!预测屡屡失败,文学奖项往往青睐小众作家。或许原因之一就是——的奖金。

尽管经济波动导致奖金金额有所调整,但800万瑞典克朗在今天仍然是一个可观的数字。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诺贝尔奖评审团扩大了对奖项标准的解释,即从奖金的实际角度来选择获奖者。前评委会主席埃斯珀马克在《诺贝尔文学奖内幕》中曾谈到:评选不是为了确定谁是当今最伟大的作家明星,而是为了发现那些重要但尚未出名的人的生活和创作。迫切需要诺贝尔奖支持的未来之星。他表示,该奖项可以有多种用途。比如,一个有创新精神的作家可以借助它不断创新,一种被忽视但卓有成效的文学类型可以得到重视和支持,一种语言或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语言可以得到利用。诺贝尔奖对文学作品的支持推动了文化领域的发展。

我想,近年来,奖金也成为了评奖的原则之一。王建钊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知名作家会输,而不太知名的作家往往会赢。评委会或许认为,著名作家不再需要奖金来支持自己的创作,但有写作潜质的作家则需要这份奖金,让他们不再为写作而烦恼,可以专注于创作。但这个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是否得到彻底贯彻则是另一回事。

曾有人开玩笑说,大概是因为村上春树是文坛畅销书作家,销量太好了,所以年年都有他陪伴。在这样的标准下,它确实对那些已经成名的作家,尤其是畅销书作家产生了影响。村上多年来没有获奖或许是有这样的原因。王建钊说道。

可以肯定的是,作为成名多年的巨星,鲍勃迪伦并不需要这笔奖金的鼓励。对他来说,诺贝尔奖只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终身成就奖。

方式

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吗?

现在如何看待诺贝尔奖意味着一种文化态度。对于作者如此,对于读者亦如此。

王建钊在接受青都记者采访时谈到一个问题:——有些作家为了获奖而写作。有些中国作家、诗人甚至为汉学家写作,似乎只是为了获奖而写作,或者是为了让自己的作品通过翻译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他看来,去世界的想法很奇怪。为什么要把自己抛在这个世界之外呢?你不在这个世界上吗?对比他所研究的俄罗斯文学,王建钊认为,这种情况在中国极为明显。我相信布宁、帕斯捷尔纳克、肖洛霍夫在写作时从来没有想过诺贝尔文学奖。他们只是写自己想写的东西,即使获奖了,他们也感到惊讶。而且,在我接触过的俄罗斯作家和诗人中,似乎没有人如此渴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来证明自己。一个作家如果对自己的作品有信心,他就不会在意获奖对自己的影响。

归根结底,这仍然是一个文化自信的问题,不仅关乎作者,也关乎文学受众。王建钊在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一百周年左右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相关研究。他记得那些年,媒体和网络都没有那么发达。每年10月份左右,人们都会通过短信猜测某位中国作家获奖。中国人对于诺贝尔文学奖一直很执念,也一直很焦虑。直到莫言获奖后,这个问题才真正得到解决。现在,了解的渠道多了,读者也逐渐变得客观理性。

谈及与诺奖相关的文化自信问题,穆红艳表示:关键是自我意识的问题。只要我有足够强的主体意识,我就不会对这个所谓的世界性奖项产生如此深刻和纠结的情结,更不会感到受伤。这也是一个话语权的问题。只要你有足够强的主观意识,你就不会受到别人话语权的影响。

在2000年的问卷调查中,王建钊还发现,中国读者的文化品味往往与所谓文化强国的文化品味趋同。绝大多数受访者的阅读范围主要局限于西欧和美国作家。他们读过马哈福兹、索因卡、海登斯坦、卡尔费尔德、詹森等非洲或北欧国家获奖作家的作品很少。在被遗漏的作家中,对亚非文学的忽视更为严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尽管很多人一直在批判欧美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但内心深处仍然认可西方的标准和判断,并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后者的代言人甚至帮凶。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仍然悬而未决。

我个人认为诺贝尔文学奖确实带有欧洲中心主义色彩。那是欧洲人设立和评选的奖项,不可能没有自己的个人主义立场和价值观。但这并不意味着如果您不被评级,您就会受到伤害。受到伤害的感觉本身就是主观意识缺失的表现。这就像圣诞节一样,是别人的节日,有人邀请你参加圣诞晚会当然是一件好事,大家一起享受。如果有人不邀请你,没有必要为自己感到难过,更没有必要贬低自己。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庆祝属于我们自己的春节吧。

对于任何文学奖项,都可以将其视为游戏。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例外。无非是一个规则比较复杂的游戏。王建钊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说,如果能从游戏中获得快乐就好了。如果他们每天都在思考游戏规则,那就没有必要参与。

确切地。就在昨天,新的诺奖作家诞生了,2016年的比赛获奖者已经揭晓,出版、阅读、创作、诺奖话语的小竞赛又开始了。作为一名玩家,你已经准备好了。

(原标题:诺贝尔奖是文学奖?还是政治奖?翻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