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杨敬年国富论翻译好在哪里(国富论杨敬年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24-01-14 20:32:08 英文翻译 54次 作者:翻译网

1998年,90岁的杨敬年在书柜前与自己翻译的《国富论》合影。照片由家人提供

杨敬年正在办公桌前整理笔记。照片由家人提供

杨敬年国富论翻译好在哪里(国富论杨敬年在线阅读)

2016 年9 月4 日

姓名:杨敬年

性别男

年龄:108岁

死亡时间:

2016 年9 月4 日

死亡原因: 因病去世

终身职业: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教授。 90岁时完成论文《论人性》并重译《国富论》

9月4日11时50分,杨敬年在天津因病去世,享年108岁。

这位出生于光绪三十四年的百岁老人,是我国金融学和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人之一。 1948年获得牛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回国。次年主持组建南开大学金融系。 1982年,他在全国率先为研究生开设发展经济学专业课程。

他曾被划为右派,被迫下岗22年。他还遭遇了妻子瘫痪、儿子早逝等变化。文革结束后,他71岁重回论坛,90岁完成综合论着《谈人性》,并重新翻译《国富论》,出版了27万册——百岁时词自传《齐一树槐》。

无论未来或过去有意外,或意外的幸运或不幸,尽全力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这就是所谓以义治命。他多次提到冯友兰的话影响和概括了他的一生。

克服逆境

尽你所能

走进杨靖年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靠在墙上的深色木质大书柜。

书柜由六扇双门组成,高两米,宽约四米。里面摆满了各个年份出版的书籍:与主人的年龄相同,印证着历史的轨迹。

祖父住在南海高知大厦时,屋里屋外到处都是书。放不下的都堆在床头,所以专门为他定制了一个新书柜。杨敬年的孙子杨华说,为了庆祝祖父的百岁生日,他买了这套离学校很近的住宅,一家人就搬出了校园。

事实上,杨敬年这次搬家之前,已经在南开生活了半个世纪。在这里,他经历了人生的最低谷。

1957年,这位原南开大学财务系主任被误划为右派。被迫离职的22年间,他被分配到经济系资料室,不仅要参加政治学习、撰写思想报告,还要完成不定期义务劳动和清洁工作。

文革后期,他又遭遇了家庭悲剧。 1974年,妻子因脑溢血瘫痪在床,儿子杨秀惠留下来照顾她。然而两年后,他却因尿毒症意外去世。

除了悲痛之外,女儿的学费、儿媳侄女的赡养费、家庭开支全都落在了他一个人的身上。

杨景年饱受贫困和命运的折磨,他以大义掌控了自己的命运,吸收了苦难。他坚持完成学院交给的任务,翻译经济著作7部,配合翻译审阅联合国文件,共计约500万字。

命运总是不公平的,但我能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做自己能做的事。后来,当有学生问杨敬年克服逆境的动力时,他是这样回答的。

在这段困难时期,每当他无法平静时,他就会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和萧伯纳的故事是支撑他度过这段灰暗一生的苦药。

这是他不轻易说出口的秘密。

在别人眼中,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杨敬年总能从对知识的追求中找到安慰和力量。

爱南开

71岁重回教育第一线

1979年,杨敬年恢复教授职务后,要求重回讲台。当时他已经71岁了,早已过了退休年龄。

学习和教学是我最擅长的。如果我不能为教育做点什么,那将是我一生的遗憾。他向有关部门表示。

两年前,杨敬年自愿给政治经济学系的几名学生教授专业英语课程。

那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高考结束后,学院决定为1977年毕业的张俊山等6名英语成绩好的新生单独开设英语学习班,与其他学生分开授课。

两年时间,听课人数从六、七名学生扩大到数十名学生和青年教师。

每个学期,杨老师都会请朋友从香港和美国带回原版的西方经典经济书籍和杂志,然后从中提取适用的文章,自己编写专业英语教材。张俊山回忆道。

起初,学生们认为课本太难,课堂上听不懂。最小的邹玲因为听不懂太多单词而产生了退学的念头。

她去老师家说明情况,却看到70多岁的杨教授正在自学法语。杨敬年向她讲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由于马日事变和七七事变,他比常人多花了12年的时间学习和回国。你们年轻人要珍惜学习的机会,不要因为一点小困难就放弃。看看我,你就会知道,只要你开始,永远不会太晚。

杨敬年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在他的坚持下,一个学期下来,同学们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阅读外国文学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同为77年级学生的孟宪刚则感到更加幸运。作为该系四名高年级生之一,他在考入南开大学之前学习了六年俄语。

系里决定专门为他们四人开设俄语课程。但当时能教英语的老师极其稀缺,更不用说其他语言了。这时,杨靖年又站了起来,表示自己在担任系主任时自学过,可以尝试一下。

孟宪刚怀疑这位从牛津大学留学回来的教授可能教不了俄语。

第一次上课,杨敬年带来了自己总结的语法材料,坚持用原著来教学。

很有用。孟宪刚说,两年课程结束后,他在人民大学研究生考试中外语成绩超过了90分,超过了很多俄语专业的学生。

杨敬年登上大学领奖台已经16年了。直到1994年,86岁的他才宣布因健康原因不再任教。

16年来,杨敬年每次上课都早到。铃声响起后,他还要讲两分钟才能离开。

老师总是穿着灰蓝色的中山装或者黑色的西装,声音特别大,比谁都更有活力。邹岭永远忘不了80多岁的杨敬年站在讲台上,充满感染力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热情。

继续写

百岁老人认为自己还远未老

恢复正常教学后,学生们经常到杨敬年家做客。无论他在做什么,只要有学生来请教,他都会放下手中的事情,优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杨教授总是有求必应,从不拒绝。很多同学都描述过。

他还主动给同学们写了问候信,并复印了自己的健康练习送给身体不好的同学。

除了和学生交流之外,杨敬年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读书上。日常开支80%以上花在书籍上是年轻人养成的习惯,给学生送书已成为退休后的新趋势。这些年来,仅邹灵一人就收到了他送来的书108本。

90岁时,他还创造了奇迹。当时,他写了两年的《人性谈》刚刚出版,陕西人民出版社联系他,请求翻译《国富论》。

这对于学习经济学多年、拥有专业英语水平的杨敬年来说并不困难。只是90岁了,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翻译?编辑们准备等两三年。

杨敬年默默制定了翻译计划:每天3点起床,翻译4个小时,7点准时锻炼,一个小时后吃早饭休息,看一会儿书,11点吃午饭: 30号,下午继续校对和下一篇文章的准备工作,晚上8点左右睡觉。

在精确严格的时间表下,11个多月后,74万字的译文顺利交付。该译文4年内重印8次,发行5万册。一本经济学书成为畅销书。

20世纪90年代末,随着互联网的兴起,91岁的杨敬年决定买一台电脑,唯一的目的就是写电子邮件和看新闻。

在杨华的印象中,自从有了电脑之后,爷爷就不再给学生写信了。相反,他坐在电脑前编码文字,每周不间断地定期给外国学生发送电子邮件。

有人来访,谈论国家大事,他能讲半个多小时,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他从新闻网站上浏览的信息。

杨敬年在自传《敬重的回忆》中,还专门写了一段关于如何安度晚年的内容。在他看来,自己还远未老。老年是生命中美好的时光。工作和学习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停止。

2013年患上肺炎后,杨敬年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但他仍然让保姆每天早晚读书给他听一个小时,并坚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大多数时候,他喜欢听唐诗宋词。每次他听了,他都会背诵它们。他还阅读名人传记和四书五经。

百岁前,杨敬年每年都会受学校邀请在新生开学典礼上演讲,而且每次的内容都不一样。

今年,他原本同意在南开大学新生入学典礼上发表简短的开场演讲。

9月4日,曾与杨华开玩笑说两天后就能出院的杨敬年突然病情恶化,陷入昏迷,再也没有醒来。这一天,距离南开大学新生录取还有不到一周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