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英文翻译 >详情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行为理论探析(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流派)

发布时间:2024-01-12 05:22:28 英文翻译 96次 作者:翻译网

1 简介

对联,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形式,仍然充满青春活力,为人们所喜爱,并将具有永恒的生命力。由于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翻译它是相当困难的。如何翻译对联,将这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介绍给其他国家的人们,满足跨文化交流的需要,是一个值得翻译者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从德语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对联的翻译,重点研究对联中明喻的翻译。

德国功能学派翻译行为理论探析(德国功能主义翻译理论流派)

2.德语功能翻译理论及其核心概念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德国出现并兴起。代表人物有:凯瑟琳娜赖斯、汉斯维米尔、贾斯特霍斯曼特里、克里斯汀诺德。

凯瑟琳娜赖斯(Katherina Rice)认为,理想的目标语言文本应该是在概念内容、语言形式和交际功能上与源语言文本相当的目标语言文本。 [1] Rice提出了一个三步源语言文本分析过程。第一步是确定源文本的类型:信息性文本、表达性文本或操作性文本。信息文本的重点是所传达的内容;表达性文本是作者用来表达个人态度的创造性文本;操作性文本是旨在吸引读者以某种方式行事的文本。第二步是识别原文的文本变体。文本变体是根据某一语言群体中现有的社会和文化传播模式对源文本进行的分类。第三步是分析源文本的风格,以帮助译者决定采用哪种翻译策略。赖斯指出,信息文本的翻译应包含源文本的所指内容或概念内容。表达性文本强调语言的形式功能和审美功能。翻译表达性文本时,译文应保留原文的美感和艺术形式。操作文本的翻译应与原文具有相同的效果。

汉斯维米尔提出的目的论有两个核心概念:目的和委托。他认为源语言文本主要是针对源语言读者的,因此撰写原文的目的和翻译的目的很可能不同。因此,翻译时确定翻译目的非常重要。维米尔指出,译者是受他人委托进行翻译的。任命包括两个方面:任命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条件。译文作为委托产品,最终必须满足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 Juster Hoss Mantri提出了翻译行为的视角。她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涉及多个参与者的交际过程,每个参与者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由于译者负责为目标语言读者翻译交际性强的文本,因此译者应该是翻译行为方面的专家。 Mantri认为,翻译是一个文化交流过程,应在翻译目的和目标语言读者的需求指导下进行。 Christine Nord支持目的论,认为译者与原文作者之间的关系也应纳入目的论,因此她引入了一个新概念——忠诚。忠诚是指目标语言文本的意图应当与原作者的意图一致[2]。忠诚概念的引入丰富了目的论的内容。

三、德国泛函理论在对联明喻翻译中的应用

对联往往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还蕴含着对联作者的情感。根据赖斯对文本类型的定义,对联可以归为表现性占主导地位的文本类型。上下联字数相等,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后的对称美,是其作为表现性文字在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上的最显着特征。只有保留这一特点,才能达到向外国读者介绍对联这一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的目的。但汉英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无法完整传达原文的审美形式。将对联翻译成英文时,应将上下联翻译成字母数量基本相同的两个句子,这样才能在翻译中体现出对联的对称美。修辞手法的运用在对联中十分常见。下面重点讨论对联中明喻的翻译。

修辞技巧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生动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明喻是隐喻的一种,是汉英语言中常见的修辞手段。明喻将某事物与另一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汉语中常见的隐喻有如、如、如、如;英语中常见的隐喻包括like、as。

(一)浩瀚的湖面平坦如镜,

秋季是四时月好时节。

浩瀚平静的湖水明亮如镜;

一年四季,月亮在秋天最亮。

陈刚译

这副对联是描写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的。第一联如比喻,如镜是明喻,把平静宽广的西湖比作一面镜子。德国功能理论指出,表达性文本是体现语言审美方面的创造性文本。 [3]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对于对联这样的表现性文本,文本中的审美形式非常重要。由于对联中的明喻是原文最重要的审美艺术形式,只有在译文中保留这种审美艺术形式,才能传达原文的文本特征,使译文达到与原文相同的表达。文本。文本的语言效果。在上述翻译中,译者使用了英语隐喻as来引导隐喻镜子。译文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原文所传达的文本内容,而且在译文中很好地体现了原文的审美形式。

(2)善恶自古同冰炭。

声誉现在被判断为虚假或真实。

正义与非正义总是水火不相容;

现在是评判谁值得赞扬、谁该受到谴责的时候了。

陈刚译

此联刻于岳飞墓上。这副对联说正义与邪恶水火不相容。现在人们对别人对岳飞的诽谤或赞扬是真是假已经有了明确的判断。首联用明喻,指岳飞和陷害岳飞的秦桧等人。善恶是明喻的本质。两者都是隐喻,冰和木炭都是隐喻。将善与恶比作冰与炭,意味着正义与邪恶如同冰与炭一样水火不相容。诺德认为,译者在翻译时对目标语言文本的意图应与原作者的意图相协调。此联的目的是用比喻来歌颂岳飞,谴责陷害岳飞的奸臣。译者以as为隐喻,保留原文善恶、冰煤的本体和隐喻,译为正义与非正义、冰与热煤。从德语功能理论的角度分析此译文,译者通过英语明喻的形象描述,传达了与原文相同的思想内容,使目的语读者有与源语读者相同的阅读体验,并达到意图。译文的意思与原文的意思是一致的。翻译充分体现了德国功能理论的概念。

(3)青天如水无鱼,月钩空钓。

白露如蛤雨中冒出的珍珠,难以逾越。

蓝天如水无鱼;

月钩漫无目的地悬挂着;

清澈的露珠像牡蛎上的珍珠;

雨水无法穿过它们。

赖天昌译

这副对联描绘的是自然风光。上联说青天如水无鱼,新月如鱼钩,钓不到鱼。下联说,露珠如蚌中珍珠,细雨如丝,过不去。首联将蓝天比作水,表示天空的清澈。蓝天是本质,就像一个比喻,水也是一个比喻。第二行把白露比作珠子。白露是本体。这是一个比喻,珠子就是比喻的对象。德国功能理论认为,确定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非常重要。对联翻译的目的是向目的语读者介绍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译文必须体现原文的形态特征和文本特征。译文上下联的长度基本相等,体现了原文的对称性。译文用like作为比喻,并保留了明喻。不仅目标语言读者理解上没有困难,而且还保留了原文的文本特征。此译本能顺利完成对联翻译的目的,是一个功能性很强的译本。

(4)传家品德与松竹相同。

以功报国,加入斗山。

《金瓶梅》

本院的诚信传统始终如一

如松树和竹子。

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有很多

像星星一样辉煌,像山一样辉煌。

克莱门特埃格顿翻译

古人喜欢通过自然界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性格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松象征着坚毅、长寿;竹子象征着谦虚和积极正直。第一联将道德与松、竹相比较,表明道德具有与松、竹相同的特征:正直、诚实、谦虚、坚强。译中用as作为隐喻,保留了本体的完整性,并隐喻了松竹,译为Tradition of Integrity and pine-tree and the breadth。赖斯指出,如果源语言文本是为了传达某种艺术内容而编写的,那么目标语言文本就应该以类似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源语言文本的内容。译文保留了中文原文中的隐喻,准确地传达了中国文化精神和原文内容。译文中上下联的字长基本相同,句式也相似,很好地体现了对联的形式特征。用德语功能理论指导对联翻译,译文既保留了源文本的审美和艺术特征,又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欣赏源文本。也符合对联翻译过程的目的要求,是一种交际性很强的翻译。

参考:

[1]Reiss, Katharina. 文本类型、翻译类型和翻译评估[A],载于A. Chesterman (ed.) 翻译理论读物[C]。芬兰: Oy Finn Lectura Ab,1989: 112

[2] 克里斯蒂安诺德.翻译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功能方法解释[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25

[3] 杰里米曼迪.翻译研究导论:理论与应用[M]伦敦:劳特利奇,2001: 73-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