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曹靖华首先应该是一个杰出的翻译家吗(曹靖华首先应该是一个杰出的翻译家对吗)

发布时间:2024-01-20 10:18:14 翻译公司 801次 作者:翻译网

曹景华(1897—1987),河南省卢氏县人,中国现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翻译家。但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首先应该是他是一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杰出翻译家。

曹景华,原名曹连亚,两次赴苏联留学、任教。他在苏联学习、工作了七年多,对苏联非常熟悉和了解。 1920年代初起,从事俄罗斯进步文学和苏联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在风雨飘摇的旧中国,他与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一起,本着给叛逆奴隶走私军火的精神,先后翻译了大量团结人民的苏联进步故事,教育人民,与敌人作战。文学。曹景华还因翻译苏联文学而与鲁迅、翟秋白结下深厚的友谊,成为挚友。

曹靖华首先应该是一个杰出的翻译家吗(曹靖华首先应该是一个杰出的翻译家对吗)

新中国成立后,曹景华任北京大学俄语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长期致力于俄语语言文学教学和研究,培养了大批俄语翻译、科研和教学人才。 1987年5月,苏联列宁格勒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同年8月,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授予他各国人民友谊勋章。他为促进和发展中苏文化交流和两国人民友谊做出了巨大努力,赢得了苏联人民的尊重和爱戴。

1921年,曹景华是上海共产主义集团选派的第一批赴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之一。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蒋光慈、魏素源等人一起考入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生按国籍分班,为中国学生开设汉语班,苏联人讲课,中国人翻译。瞿秋白、李宗武等人担任课堂翻译。当时,同学们有一种误解,认为学习文学是不革命的、被动的、不关心政治的表现。但曹景华和魏素媛都非常热爱文学。他们经常去找瞿秋白,瞿秋白文学丰富,热爱文学。起初,曹景华的俄语基础很差,瞿秋白总是把俄语翻译成中文,帮助他理解和学习。从此,曹景华与瞿秋白结下了终生的深厚友谊。瞿秋白精通俄语。曹景华经常前去求教,得到了热情的关心和帮助。屈冬玉说,苏联是一座革命宝山,我们一定要尽力把这座革命宝藏运回祖国。曹景华亲眼所见,曲保兵写了《莫斯科赤潮》、《共产主义的人性化》等通讯,向中国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介绍了苏联的真实情况,消除了帝国主义散布的谣言迷雾。瞿秋白崇高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曹景华,激励他坚定地走上文学翻译的道路,使他渴望尽快把俄罗斯进步文学和苏联文学介绍给中国人民。就这样,文学翻译开始了尝试。从事文学翻译的曹景华成为当时中国文坛最早介绍俄罗斯进步文学和苏联文学的作家之一。 1923年初,瞿秋白回国,主编季刊《新青年》。此时回国的曹景华带着他的第一部翻译作品契诃夫的《熊》(即《白痴》)来寻求建议。曲在《新青年》上发表,并鼓励他说:中国文艺界太贫瘠了。希望大家多学习、多介绍,成为引水运肥的“农民”。这让曹景华深受鼓舞。在瞿秋白的鼓励和帮助下,曹景华的翻译和思想认识水平迅速提高。在此期间,他翻译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一些作品,特别是契诃夫的戏剧《三姐妹》,被列宁称为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进步思想界的真理探寻者。 》。该剧呼吁一场强大的、席卷而来的风暴即将到来。它将一扫我们社会的懒惰、冷漠、厌劳、颓废,展望人生的无限未来。美丽,绝对令人惊叹。剧本回答了列宁当时非常关心的问题,深受列宁的喜爱和赞扬。 《三姐妹》译成后,瞿秋白推荐给郑振铎,并于1925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三姐妹》与其他译剧一起多次重印,并被进步剧团演出。辐射全国,影响深远。中国翻译协会会长蒋春芳在庆祝曹景华从事教育文化事业60年讲话时说:在“孤岛”时期的上海,这些剧目在一些群众集会前演出,起到了发挥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教育群众、开拓工作的作用。先锋队的作用。

北伐战争爆发后,曹景华受李大钊同志派遣,于1925年前往开封,担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苏区顾问团翻译。在此期间,他与顾问团翻译瓦西里耶夫(中文名王希利)关系密切。曹景华曾热心向王希礼宣传中国新文化,并积极宣传他翻译鲁迅《阿Q正传》。王希礼受命向不懂中国现代文学的苏联人民介绍这部中国文学的划时代杰作。在曹景华的帮助下,王希礼成为《阿Q正传》的第一位外国译者,也是向苏联读者介绍中国新文学的第一人。 《阿Q正传》俄文翻译是我国现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先兆。它改变了当时外国人只了解中国古老文化的局面,使鲁迅获得了世界文学地位和国际声誉。从此,曹景华与鲁迅开始了书信往来,成为了亲密的朋友。

1927年秋,曹景华第二次抵达苏联。他先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次年夏天应著名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教授的邀请,到列宁格勒东方语言学院和国立大学任教,以便更好地研究中国文化和与苏联同志进行研究。文化交流。阿列克谢耶夫教授是苏联科学院院士、苏联汉学创始人之一。他作为汉学家的声誉在整个欧洲广为流传。阿列克谢耶夫教授积极致力于汉学研究,不遗余力创建苏联时代汉学流派。曹景华的到来,被视为来自中国的飞来宝。他们一起呼吸、分担逆境、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曹景华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从语文教学中只讲文言文,转变为文言文和现代汉语并重。他还专注于现代汉语,开设现代汉语和现代文学课程,坚持新文化运动方向,积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五四新文化运动、左翼文艺运动。等等到了苏联文坛。它改变了过去只谈论《聊斋》等古典文学作品的传统,使苏联青年能够了解和吸收中国新文化。苏联产生了一大批有成就的汉学家。他们为后来的中苏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曹景华的教学改革得到了时任中共常驻共产国际代表瞿秋白的热情支持。他们关系密切,经常往返于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之间,讨论国事和文学。瞿秋白多次鼓励曹景华翻译更多的苏联进步文学作品。曹景华不顾个人安危,积极响应以鲁迅、瞿秋白为代表的左翼文艺工作者的号召,把引进俄罗斯进步文学和苏联文学作为一项庄严的革命任务来完成。正如鲁迅所赞叹的:他默默地翻译着。

曹景华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心系中国。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社会工作外,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他毫不犹豫地牺牲寒暑假和一切休息时间,克服各种困难,艰苦奋斗,坚持不懈,翻译了大量的著作。俄罗斯进步文学作品和苏联内战的日日夜夜。这一时期的革命文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