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中国文学走出去现状(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发布时间:2023-12-07 22:05:45 翻译公司 615次 作者:翻译网

莫言如果获奖,其作品的翻译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的获奖一定要归功于译者对作品的修改和删减。这不仅是因为如传闻所说,译文可能删除了其作品中存在争议的语言或血腥、暴力等情节,还因为译文在对原文尤其是开头进行了适当修改后,符合原著的内容。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这样更容易被接受和理解。这显然偏离了我们目前遵循的全译和直译原则。

事实上,在严格要求外译诚实、优雅的同时,大多数译者和读者都表达了对莫言作品外译的认可和赞赏。您对这个有趣的现象有何看法?汉译外过程中全译和直译的原则是否有争议?这种双重态度对我们有何启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蕴藏着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可能路径。

中国文学走出去现状(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启示)

12月13日,在苏州举行的莫言奖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研讨会上,翻译理论家谢天真表示,近年来,中国为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做出了很多努力,但还不够。未能达到目标。预期效果。比如,我们以国家和政府的名义编辑出版英文、法文版《中国文学》月刊,向国外翻译介绍中国文学和文化。我们翻译出版介绍中国文学作品的《熊猫丛书》以及国家相关出版物。领导部门组织翻译出版了《大中华图书馆》,收录了译成英文的中国文学文化经典多达200部。结果并不令人满意。

究其原因,在谢天真看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长期以来对出国问题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即简单地将其归结为翻译问题,认为只要我们翻译成外文的多了,中国文化文学自然就出去了。相应地,我们对翻译的大部分理解,包括翻译理论、思想、理念、标准等,都是以介绍和翻译外国文学和文化为目的的翻译,而不是以外国翻译为目的。在翻译的基础上,以介绍本国的文学和文化为目的。显然,翻译是一种文化传播行为,受到目的国政治、意识形态、当代语境、民族审美情趣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要使翻译产生应有的影响,就必须关注翻译行为以外的各种因素,如跨国、跨民族、跨语言的传播方式、渠道、文化接受心态等。

基于此,谢天真提醒读者在翻译时要注意时差和语言差异。要知道一百多年来中国人一直在积极翻译和引进西方文化,而西方人也开始对中国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这就是中国经济崛起的这20到30年。另一方面,讲汉语的中国人比讲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了解相关的中国文化很容易。

在他看来,某种程度上,当今西方国家阅读中国作品的平均读者大致相当于我国严复、林纾时代阅读西方作品的中国读者。此外,大多数西方读者对自己的文化感到满意,而对其他文化缺乏兴趣和热情。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我们提供的无疑更忠实原文、更完整的翻译在西方却受到冷遇呢?为什么当今西方国家的译者在翻译中国作品时常常采用归化的方法,并且经常对原作进行不同程度的删减呢?为此,我们在向国外翻译介绍中国文学时,切忌操之过急,贪多、贪大、贪全。现阶段,我们不妨考虑制作更多的删节译本和改编版本。恐怕效果会更好。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法国文学翻译家袁力认为,现阶段不恰当地宣传和灌输、推出所谓的文化名片是不明智的。从翻译研究的角度来看,西方读者对“他者”的兴趣和接受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文化处境和自我理解。他们观察“他者”的出发点是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因为莫言和大多数中国作家在作品被翻译成外文时都是包容和开放的,所以他们有更多的机会被发现,从而才有了让中国文学与他们对话的可能。显然,同情地理解对方并被对方理解无疑是展现自己的前提。

这也意味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文翻译可能很难达到与外译相同的直译和全译标准。尽管如此,在袁立看来,西方读者是可以培养的,他们的接受度也是可以培养的,而培养西方读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者的外译。这不仅需要中国翻译工作者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涌现更多精通汉语、深入了解中国文化的外国专家。谢天真举了一个例子。在我们看来,杨宪益和戴乃迭翻译的《红楼梦》水平不低,但在西方被广泛接受的实际上是霍克斯的英文译本。两年前,杨宪益老师去世了。我们都感叹中国将进入外国文学翻译的“大师鸿沟”时期。但鉴于文学翻译对技术和艺术的综合要求,我们还需要思考如何激发外国译者对中国文学的浓厚兴趣,热情地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

翻译家郑克鲁表示,为了鼓励外国翻译家翻译中国作家的作品,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外国人的做法,在一些重要语种设立翻译奖,奖励外国翻译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将非常有效。作家叶欣表示,中外翻译工作有赖于作协、文联、外办等组织的共同推动。 20世纪80年代,我们邀请斯诺夫人来中国,并颁发翻译奖给她。不过,当时美国并没有多少人关注斯诺夫人,因此授予她该奖项并没有什么影响。现在很多外国人都在学习汉语,但他们主要是为了和中国做生意而学习。喜欢中国文学的人大概很少。海外华裔中,应该有一些对文学感兴趣的文化人。他们不仅了解中国文化,融入当地社会后对其他国家的文化也有深入的了解。如果能吸引他们翻译、介绍母语文学,那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显然,中国文学要被外国读者广泛接受和理解,还取决于中国国力的提高,也有赖于批评家王宏图所说的西方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加强和对中国文化认同的深化。中华文化价值观深入人心。袁立透露,莫言领奖时最终穿着燕尾服。他的入乡随俗当然是善意和尊重的表现,代表了中国人对世界的开放态度。想象一下,有一天中国和西方将建立一个没有任何差距的文化融合平台,而中山装对于西方人来说将会变得陌生。即当“还差为差”的理念深入人心时,文学作品的选择、汉译外的方法和策略就会变得更加丰富,翻译标准乃至翻译的讨论就会变得更加丰富。本身就能回归到它的本性。

本次会议由上海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和上海市比较文学研究会共同主办。会议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朱振武教授主持。王舟生、陈建华、宋丙辉、季进等作家、翻译家也在会上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