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英国猪种(猪到英国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4-01-24 05:01:08 翻译公司 311次 作者:翻译网

我先给你讲一个奇怪的故事。故事发生在1998年初春,当时我正在英国威尔士大学新闻与文化学院做高级采访。故事的主角是两只猪,一公一母。他们同年同月同日出生在英格兰北部的一个养猪场,然后在同一个猪圈里长大。饲养员说,它们从小形影不离,整天互相说话,就像猪一样。世界上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不幸的是,他们的命运很不幸。到了宰杀的时候,养猪户毫不留情地将它们赶上开往屠宰场的卡车。途中,这对不幸的鸳鸯趁着卡车转弯时减速,跳下卡车,然后一路狂奔,消失在伯明翰附近的森林里。

在中国,如果两只猪逃跑了,除了主人之外,没有人会认真对待它们;最多村干部用村里的扩音器喊一声谁的猪跑了,谁看见谁就吱吱叫,被抓。发送。这件在中国不值一提的事情,在英国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着实让我惊讶不已。 《太阳报》是英国最具影响力、流传最广的小报之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最早发表耸人听闻文章的是《太阳报》,生动地描述了猪界的困境。一对夫妇如何彼此相爱,又如何双双逃脱死亡。随后,几乎所有英国媒体纷纷效仿。一连七八天,电视、广播、报纸上充斥着文章,日夜报道着警方寻找两只猪的最新进展。数十名警察对两只猪藏身的森林展开全面搜查,甚至出动了直升机;十几家媒体派出记者陪同警方行动,随时报道哪怕是最小的突发新闻(最新消息)。感谢上帝,两只猪终于找到了,但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养猪场的主人给两只猪发放了免死卡,并公开郑重承诺不会将它们送到屠宰场;动物保护组织后来宣布保留它们直至自然死亡。

英国猪种(猪到英国叫什么)

出于职业习惯的驱使,我自始至终密切关注英国媒体对此事的报道。新闻研究人员将英国报纸分为两类:严肃报纸(优质报纸)和小报(小报)。严肃的报纸的首页与《人民日报》的首页是一样的。主要刊登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报道风格比较严肃,主要是上层阶级,包括知识分子阅读。小报又称通俗报纸,版面有《参考消息》那么大,主要刊登耸人听闻的黄色新闻和八卦新闻,吸引社会下层读者。 《泰晤士报》(The Times)于1785年出版,是英国最古老、最有影响力的严肃报纸。这次连《泰晤士报》也加入了媒体炒作(press hype)的行列,可见英国各界人士根本不关心罗密欧与朱丽叶在猪世界里发生了什么。我在英国生活了一年,期间媒体报道最多的新闻事件是戴安娜车祸身亡;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报道第二多的新闻事件是这两只猪的故事。我再多说一句:我于1997年8月31日晚乘飞机抵达伦敦,当晚入住中国使馆教育处招待所。由于时差的关系,我在床上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清晨我打开晶体管收音机,听到戴安娜在巴黎遭遇车祸身亡的消息。反正我睡不着,四五点左右,我就跳起来,跑出去,上了出租车,直奔白金汉宫。此时天刚亮,白金汉宫外已经成了一片花海,都是哀悼戴安娜的人们送来的。更多的哀悼者从四面八方聚集到这里,他们手里拿着鲜花,我看到许多人的眼里闪烁着泪水。我知道戴安娜生前有很多粉丝;没想到的是,英国人民对她的爱是那么真挚、那么感人。

好吧,停下来。作为中国人,你可以说英国人关心这两只猪,一公一母的命运,只是因为它们没事可做,有足够的食物吃。你可以借用鲁迅先生的话来说,英国的新闻媒体不过是在老百姓的鸡肋嘴里放了几粒盐(《论人言畏惧》),并以此为借口批评黄色新闻(黄色新闻)。你还可以上网回顾大英帝国血腥的殖民历史,批判英帝国主义的虚伪。然而,作为一名从事对外报道国内新闻的中国记者,我思考最多的是这个离奇的故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文化现象。国内新闻对外报道,说白了就是给外国人讲中国故事;如果你想讲一个好故事,你必须了解你的听众。

带着这个问题,我询问了威尔士大学的同事。他们认为,这个奇异的故事最终体现了英国崇尚自然、珍爱生命的文化传统。英国人爱狗是出了名的:好男人必须爱妻儿、爱花、爱狗——爱不爱狗已经成为判断一个男人好坏的标准之一。中国人认为狗是卑鄙的动物,中文里有很多用狗来比喻的贬义词:狗腿、狗头军师、胡说八道、狗嘴吐不出象牙等。人类最好的朋友。中文单词love house和bird对应的英语习语有Love me, love my dogs(爱我,爱我的狗),watchdog(看门狗,监督者),狗累了(很累)中的dog这个词没有贬义内涵。人们对狗的喜爱不断扩大,最终延伸到整个动物王国,包括猪。在英国人的心目中,猪是肮脏和愚蠢的象征;然而,猪世界里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则完全不同。他们的爱情故事和相遇都是非常罕见的。物以稀为贵,这对猪界恋人的凄美故事自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我就不明白了:既然你们都爱猪,为什么英国人还要杀猪吃猪肉呢?答案是这样的:英国文化基本上是基督教文化。基督教文化相信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人类按照神的旨意杀猪吃猪的肉,而猪则按照神的旨意被人类宰杀,把肉奉献给人类。人类杀猪吃猪肉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同时也有义务以人道的方式杀猪,尽量减少猪被宰杀时所遭受的痛苦。这一原则适用于供人类食用的牛、羊、鸡、鸭、鱼、虾等动物。也就是说,人类在享受上帝赋予的特权的同时,也应该保证动物应该享有的权利。英国有明确的立法要求人们尊重动物权利(animalrights),而以人道的方式被屠宰就是动物权利之一。不仅如此,在运输猪、牛、羊、鸡、鸭、鹅时,车主必须为其提供合法的空间。对于它们的喂食和饮水频率也有法律规定。对于科学实验中使用的小鼠等动物,对于每次实验可以杀死多少动物、用什么方法杀死都有明确的规定。在英国,你根本买不到活家禽或鱼。你能买到的只是在屠宰场清洗干净的鸡、鸭和鱼。

对于动物权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当然,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我只想说,在英国,我亲眼所见,关爱动物、自觉维护动物权利已经成为英国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或者说已经成为英国人的生活习惯。塔夫河穿过杜克公园,人们经常沿着河边钓鱼。我看到,钓到一条鱼后,渔民们会立即把它从鱼钩上解开,放回水中。他们永远不会把鱼带回家。原来,法律规定,供人食用的动物必须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屠宰,屠宰场必须持证上岗。如果鱼特别大,垂钓者会与它合影,然后将其放回水中。崇尚自然、关爱动物的理念深入人心。有一天,我问学院学术秘书简博根夫人九岁的女儿,中国好不好。小姑娘居然说中国不好。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用虎骨来制药。原来,警方刚刚从伦敦一家中药店查获了虎骨酒,以及一些含有鹿角、熊胆的中成药。

我认为,英国人民对动物权利的重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体现。鲁迅所批判的生驴肉、活烤鹅脚等无聊的残忍行为,现在恐怕已经很少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立法保护野生动物,也确实取得了成效。尽管如此,偷猎、交易、食用野生动物,包括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的非法行为仍然屡禁不止。至于动物权利这个概念,恐怕有相当一部分中国人没有听说过。每当我在电视屏幕上看到警察抓捕偷猎者,或者无良屠夫给猪灌水时,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在英国的所见所闻。是的,中国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然而,当我们为祖国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欢呼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离建设文明社会还有多远。

我在英国遇到的奇怪的事情,用学术语言来说,就是所谓的文化冲击。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国家的人,通常都会遇到一些他们认为难以置信的事情。去英国之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专业的学生,对大英帝国的历史和文化一无所知。在英国可能不会有什么让我特别惊讶的事情。

事实证明我高估了自己。有一次,我乘坐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一位女教授的车去一家酒店参加学术活动。这位女教授今年60多岁,是一位具有杰出学术地位的城市规划专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到达酒店后,我赶紧跳下车,恭敬地为她打开车门——女士优先!没想到老太太生气地问我你什么意思。后来我才知道,女士优先的传统已经过时了。随着女权运动的进展,越来越多的女性认为女士优先是对女性的侮辱。他们表面上尊重女性,但实际上却把女性视为弱者。这是大男子主义的体现,所以你越把他们放在优先位置,他们对你就越着急。

尴尬之余,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对英国文化的了解。 20世纪60年代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时,我读到的最新英文原著书籍都是50年代初出版的; “女士优先”等,都是从英国早期文学作品中获得的。几十年过去了,英国文化肯定已经发生了变化,但我对它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几十年甚至一百年前的水平。如果我不这样做才奇怪!是时候更新你的知识了!

1998年8月31日,我带着省吃俭用买来的近百公斤书籍,在伦敦希思罗机场登上了飞往北京的中国民航航班。

关于作者:

李祝润是威廉在新华社中国特色局期间的同事,一起在同一办公室工作。他英语很好,历史知识也很丰富。他为威廉翻译了三本书。在与威廉合作之前,他在英国威尔士大学新闻与文化学院做过高层采访,遇到了很多引起文化冲击的奇怪事情。

来源:本文原创于Lindsay家人微信公众号,为李竹润老师原创作品。经许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