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卡西欧杯俄译汉翻译比赛(卡西欧杯日文翻译大赛)
过去几年文学翻译行业年轻译者大量流失的现象正在悄然改变。近日宣布的第九届卡西欧杯翻译大赛打破了“80后”、“90后”忽视文学的观念。据翻译大赛编辑部统计,本次大赛中,1985年左右出生的获奖译者占获奖总数的57.6%。翟向军、郑体武等翻译界资深评委认为,这些年轻人的翻译能力是可圈可点的。虽然还有进步的空间,但他们相信,假以时日,他们将成为文学翻译行业的中坚力量,甚至超越翻译行业的前辈。
能够翻译优秀作品
回顾近两年的文学翻译作品,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一些被认为很难翻译的译作,如《百年孤独》、《冰与火之歌》等名著,却被翻译成中文。不再由高级专业人员完成。老译者占主导地位,译者呈现出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百年孤独》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中文版的翻译者范野,只是一个30多岁的年轻人。当这位北大西班牙语老师穿着T恤、牛仔裤、运动鞋的80后装扮出现时,人们以为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学生。乔治马丁的史诗奇幻系列《冰与火之歌》以其广阔的范围、错综复杂的情节和生动的语言而闻名。将这样一部奇幻作品翻译成中文是极其困难的。中文版的翻译也是由80后非英语专业曲畅完成。凭借对奇幻文学的热爱,曲畅将《冰与火之歌》前五卷翻译成中文。此前,《英国病人》的旧译本曾受到不少读者的批评。经过深思熟虑,出版商在推出新译本时聘请了丁俊。丁军是《英汉词典》主编卢谷荪教授的学生。他此前翻译过塞林格的《弗兰妮和佐伊》和《木匠们举起横梁》,受到广泛好评。丁俊的翻译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照顾了汉语语法,保留了英语的诗意风格。热心翻译西尔维娅普拉斯诗集《爱丽儿》的包慧仪目前正在从事叶芝诗集的翻译工作,而她目前正在都柏林攻读一门不起眼的古英语专业……而记者则是我们中最年轻的翻译家。视野陈正宇出生于1988年,他翻译的第一部小说《骰子人生》今年7月刚刚出版。
更多知识
旨在发现和培养新翻译人才的卡西欧杯翻译大赛已成功举办九届。本次比赛分英语组和俄语组两个组别。有趣的是,英语组的获奖者相对分散且年轻,而俄语组的获奖者则有近一半集中在东北三省,且大多是中年翻译人员。本次比赛英语组入选的原文是美国新锐小说家约书亚科恩的散文《The Way of Delivery》。内容是探讨纸质图书在电子化、互联网时代的遭遇。其风格清淡明快,句意颇为微妙。与前几届相比,这一次的难度要高很多,译者很容易陷入翻译的陷阱。例如,coffeepress访问很容易翻译为已经过滤了咖啡可以喝,但实际上它意味着获得进入和退出新闻发布会的许可。
虽然难度有所增加,但比赛中仍然出现了很多优秀译文,其中大部分是年轻人写的。有业内人士指出,与老一辈翻译家相比,80后有自己的优势。首先,由于网络的发达,新一代翻译人员可以方便地获取信息;其次,他们对国外信息有了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背景知识更加丰富。这种丰富性可能源于年轻译者的出国旅行或留学经历,也可能源于通过互联网获取的各种信息。上海译文出版社编辑、翻译家黄育宁对有些人认为一代译者不如一代译者的观点表示强烈反对。作为一名外国文学图书编辑,她接触过很多年轻翻译家,觉得他们需要更多的支持。中青年翻译家有很多成就是很多人根本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