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中 翻译(翻译家许明)
中网9月2日电(记者徐琳)在首届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即将启动之际,中网采访了资深翻译家、外文出版社原总编,曾任美国昌河出版社执行总裁。徐明强先生,兼任主编。他对文学翻译的标准、难点以及如何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中华网:这次比赛是关于短篇小说的翻译,属于文学翻译。优秀文学翻译的标准是什么?如果说其他形式作品的翻译注重诚实和表达,那么文学翻译是否更注重优雅呢?
徐:什么是好的翻译?标准各不相同。中国翻译界的先驱严复提出了翻译的三原则:忠实、达意、雅致。这三个原则适用于所有翻译,但不同类型的翻译标准应有所不同。例如,法律翻译首先应该强调可信,这与优雅无关;文化翻译需要更多的表达,译文要读者易懂,信息要忠实,语言要有味道;就文学翻译而言,故事流畅、有趣、语言优美是首要要求,而保真度和准确性则退居二线。
中国网:与其他体裁的翻译相比,文学翻译的难点是什么?中英翻译中,懂中文的英语翻译者和懂英语的中文翻译者谁更有优势?为什么?
徐:翻译的种类有很多,但文学汉译外是最难的。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将外语作品翻译成他们的母语。这个比较容易,因为毕竟自己的语言比外语更容易掌握,而且表达方式也更符合语言习惯。中国是世界上少数能将母语翻译成多种外语的国家之一。政府文件、商业合同、科普论文、文化故事、旅游资讯都不算太难读,但文学作品就不一样了。
对于目标语言不是母语的译者来说,优雅的要求使得文学翻译成为最大的难点。它要求译者对目的语有很强的把握能力,或者他/她本身就是一位文学作家,因为文学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当然,译者还必须对源语言有很好的理解,因此他/她必须很好地掌握两种语言,并且更好地掌握目标语言。译者必须了解目标国家的文化政治背景、经济社会生活以及语言表达习惯。例如,教授使用的语言肯定与街上普通人使用的语言不同。正式场合的语言、脏话、愤怒用语、讽刺性的表达、谚语、俚语等都是译者的障碍。当然,这些并不是无法克服的困难。
中国网: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在世界上引起巨大轰动。在这个过程中,好的翻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请问莫言的成功对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有什么启示?然而,包括中国文学在内的亚洲文学翻译现状却不容乐观。您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徐:文学对于促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读者开始阅读西方文学作品,特别是英、法、美文学作品。 20世纪50年代初,前苏联的革命战争小说影响了一代甚至两代中国人。如今,外国文学作品一上市就迅速引入中国。通过阅读这些文学作品,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外国文化、政治、社会、生活方式甚至哲学背景。
与此同时,许多优秀的中国文学作品,主要是经典文学作品,也进入了东亚国家以及西方社会。但相比之下,进口多,出口少。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翻译的局限性造成的。
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在介绍中国文化和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知名翻译家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你可能注意到的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是,许多汉学家或多或少与中国或中国家庭有联系。他们要么嫁给了中国人,要么长期生活在中国大陆或台湾,就像戴乃迭和杨宪益、沙伯里和冯子、陈安娜和陈麦萍等,他们在翻译上合作,在语言上互补。他们是一对夫妻翻译团队。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文学创作也进入了文艺复兴的新时代。尤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深受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 《中国文学》杂志翻译了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许多古典和现代英语文学作品。香港的《一丛》杂志刊登了中国文学评论和翻译作品,而新的《街灯》杂志则展示的是当代中国短篇小说和诗歌。近年来,国内外出版社也出版了许多中国作品。网络出版也为文学翻译提供了新的平台。
去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将助力中国文学走向世界。中国涌现出一代代优秀作家,但国际知名作家却凤毛麟角。为什么是这样?没有人在海外宣传这些作家,他们的作品也很少在国外出版。如今,政府大力推动文学走出国门,但文学翻译家却寥寥无几。莫言获奖,其瑞典语翻译陈安娜功不可没。据说她花了六年时间翻译莫言的一部作品。这就是她喜欢做的事情。没有陈安娜这样的翻译家,莫言的作品就不会被翻译成多种语言,他就不可能站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很多中国著名作家在海外都有经纪人,负责与译者和出版商沟通,但对于大多数新作者来说,他们更多需要译者和出版商的帮助。
中国网:您认为本次翻译大赛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如何提高中国文学在世界的地位?
徐:总的来说,中国需要更多的翻译家来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学。我们很高兴看到许多学习汉语的留学生后来成为翻译家。例如,新作《路灯》的译者大部分是外国人或中国人。同时,我们需要激发更多的人对做或学习翻译的兴趣。首届中国当代优秀作品国际翻译大赛正是以此为目的而举办的一项全新赛事,也为新译者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中国网:根据您多年的翻译实践和经验,年轻译者在成长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他们需要接受哪些培训才能成为翻译大师?
徐:文学翻译没有经过训练,没有捷径。只有勤奋学习、勤奋读书,才有可能成为一名文学翻译家。有一次,一名大学生问杨宪益如何提高英语水平,成为一名翻译。杨回答说,回去读至少100本英文原版书再回来找我。我想,看了这么多作品,这个年轻人应该明白杨先生的意思了,也许他现在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