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机器翻译难以替代人工翻译的原因(机器翻译难以替代人工翻译吗)

发布时间:2024-01-12 18:09:38 翻译公司 700次 作者:翻译网

近年来,机器翻译迅速进入公众视野。除了专业翻译人员使用的专业翻译软件之外,各种在线翻译工具和移动设备的翻译应用程序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机器翻译的未来是什么?它有一天会取代人工翻译吗?记者围绕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外学者。

机器翻译潜力巨大

机器翻译难以替代人工翻译的原因(机器翻译难以替代人工翻译吗)

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菲利普科恩和北航外国语学院副教授钱多秀告诉记者,机器翻译目前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全自动机器翻译,例如在线翻译服务、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实时翻译功能、移动设备上的旅游翻译应用程序等。二是计算机辅助翻译,利用智能搜索和比较技术使用数据库和翻译记忆程序记录翻译人员完成的翻译,并在遇到重复或相似的句型、短语或专业术语时向译者提供建议。如今,专业翻译人员大多使用机器辅助翻译软件来提高翻译效率和质量,尤其是技术材料的翻译。未来这两类用途将会增加。虽然全自动机器翻译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它的速度非常快,而且它的数据库不断更新。它将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的好帮手;机器辅助翻译使手动翻译过程自动化并减少了手动翻译的需要。译者重复工作并确保翻译的一致性。

美国技术政策专家亚历克罗斯表示,机器翻译正在快速进步,很快就会克服其准确性和功能性方面的缺陷。目前,机器翻译工具每天为全球超过2 亿人提供超过10 亿条翻译。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大提高了机器翻译的速度和准确性;用户还可以标记机器翻译错误,这些错误也会添加到数据库中以供改进。罗斯预测,10年后,人们只需佩戴通过云链接连接到翻译软件的耳机即可享受机器提供的同声传译服务。

机器翻译存在很多问题

南佛罗里达大学世界语言系助理教授大卫阿贝苏(David Arbes)表示,罗斯的前景可能过于乐观。机器翻译程序处理人工设计的形式语言,而人类使用随着文化发展而自然演变的自然语言。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自然语言不仅涉及语法和语义,还与社会习俗和语境密切相关。因此,翻译不仅仅是词、句段在另一种语言中的一一对应,而且是意义的重新表达。同一句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语气说,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机器很难区分其中的差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教授乔治莱考夫和俄勒冈大学哲学教授马克约翰逊在语言学经典《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提出,语言本质上隐喻性多于事实性。人类语言习得通常基于抽象、隐喻概念的学习,而这些概念很难向机器解释。

科恩表示,对于许多相距较远、属于不同语系的语言对来说,翻译工作需要对整个句子进行大规模重构并使用不同的概念,这是机器翻译中的一个主要问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宗成庆认为,机器翻译主要存在三个障碍。首先是句子结构和语义的歧义:句子通常结构复杂,自动正确解析往往非常困难;同一个单词或短语往往有多种理解可能性。二是普遍存在的未知语言现象:处理生僻未知词汇,甚至不符合常规语法的句子等非标准语言现象并不容易。三是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差异:翻译与语言、文化、历史背景密切相关,需要意译甚至再创作。机器翻译目前基本不具备这个能力。对于口语翻译来说,还涉及到口音、方言的识别、语速的适应、手势、表情等语用信息的理解等诸多问题。

人工翻译不会被取代

科恩指出,一些机器翻译问题与人工智能研究的核心问题相关。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案明确之前,很难想象机器翻译能够达到与人工翻译相同甚至更好的水平。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机器翻译不会导致人工翻译人员集体失业。钱多秀认为,机器翻译最能发挥作用的领域是服务行业的实用翻译和科技翻译,因为其语料库重叠度高、规律性强。也就是说,机器翻译擅长处理的材料都是有一定规律的。人类具有创造力,自然语言充满个性化、可理解和不可表达的元素。机器想要完全理解和翻译它们基本上是不可能的。目前,将大数据与深度学习方法相结合,利用海量样本训练机器在翻译过程中进行自我学习和更新,或许是机器翻译的一条前进之路。

宗成庆表示,专业翻译人员想要做到忠实、富有表现力、优雅的翻译都不容易,更不用说机器翻译了。机器翻译还停留在信函阶段,无法保证对原文的准确理解;对于形式多样、不拘一格的文学作品或需要严谨、准确表达的政治手稿、法律条文,完全依靠机器翻译是不可能的。就翻译行业而言,人与计算机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共存、互助的关系。人工翻译人员使用机器翻译来减轻负担并提高翻译质量。机器翻译系统可以提高人机交互的性能,为人类提供更多帮助。这将促进翻译行业的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记者王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