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葛浩文翻译风格)

发布时间:2024-01-19 07:09:32 翻译公司 294次 作者:翻译网

在国内,加尔霍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遇到的最多的问题不是关于他自己,而是关于枪管顾斌的评价。这让他最为无奈。他说:为什么中国记者要喋喋不休?如果问库斌,他对中国当代文坛也无话可说。他强调,他并不是每天都在关注中国文坛的变化。他说,我老了,学得好,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做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了。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没有一天不翻译。 70多岁的葛浩文翻译过巴金、莫言、苏童、冯骥才、贾平凹、阿来、刘恒、张杰、王朔等人的作品。他翻译时想到的最多的不是作者,而是读者。如果他读的时候喜欢它,如果读者也喜欢它,他就会翻译它。可贵的是,他认为西方读者更喜欢揭露中国阴暗面的作品。这与汉学家本身的品味是分不开的。他说:这个时候我必须承担责任。我只是喜欢严肃、悲观的作品。不过,白胡子盖尔浩文也表示,这次来中国,遇到了几个美国小伙子表示想接班他的班,这让他很高兴。

他花了一年时间翻译《狼图腾》。对于害怕狼甚至“狼来了”的他来说,这是一次特殊的翻译经历。他先看了三章,然后抑制住好奇心,一边翻译一边重新开始阅读。他希望自己能带着最初的喜悦和悲伤来阅读。翻译。

葛浩文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葛浩文翻译风格)

我选择适合我口味的作品

新京报:中国有句老话说,要看谁吃什么。揭露中国阴暗面的作品更受西方出版界推崇,这与汉学家的品味有关系吗?

戈德堡:翻译最重要的任务是选择,而不是翻译。如果我要挑选一部作品,一定是它更适合我的口味,我更喜欢它。我是一个悲观的人,喜欢严肃、讽刺的作品,但文学还有很多其他的品味。美国一些书评家认为,中国文学有一个很通病,就是人与人之间都是黑暗的、矛盾的、不好的。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原因是大部分作品都是译者挑选的。这不是一个好的现状。此时我必须承担责任,但我不能违背自己的要求和原则。

新京报:您的评选标准与欧美读者对中国文学的标准有什么不同?

格兰特:事实上,美国读者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作品被翻译。他们认为通过文学可以看到中国的现实。

新京报:不少外媒批评了你的翻译。有人甚至说你在翻译中迷失了方向。但同时,我听说你只让你的经纪人看赞扬你翻译的书评,而批评你翻译的书评则不让看。侧面,为什么呢?

戈德堡:我没有读到任何来自美国的关于我作品的评论。欧洲和美国的批评家有两个问题。懂中文的批评家喜欢批评。我没有读他们的任何书评,因为我知道他们不会针对作品本身。当懂中文的评论家看我的译文时,他们只看语言和可读性。这与翻译无关。我读过一些书评,但我没有读过一些。 10条书评中,我看到了9条不错的,但没啥感觉。当我看到一篇差评时,我感到很不舒服,所以我只让我的经纪人看那些赞扬我的评论。书评。

当代中国文坛的存在是合理的

新京报:哈金、邱小龙等作家都是用英语写作的。和你们一样,他们也是中国文化的输出者。和你的相比,他们的作品似乎在欧美市场更受欢迎?

格兰特:确实有一些旅居国外的中国作家受到了国外市场的青睐,比如哈金。他们用英语把中国人写得很好,但他们有一个无法克服的大问题。他们离开中国已经很长时间了,其中很多人是在20世纪80年代离开的。如果叫他们写眼前的中国社会,他们写不出来。比如哈金的新小说,描写旅美华侨,写得不好。说实话,美国人对海外华人不感兴趣。他们不想知道唐人街的华人如何生活。

新京报记者:顾斌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但中国一些批评家却说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上开的花。你怎么认为?

格兰特浩文:中国现代文学深受社会思潮和西方文学的影响,中国当代文学更加丰富、更加独特。顾斌的说法有点偏激,但我觉得如果存在的话也是合理的。

新京报:你总是说中国文坛的好话。您是隐身还是不想谈论中国文坛的各种问题?

戈德堡:我说中国文坛混乱不一定是坏事。我认为中国文学界至少是非常健康的。我怎么有权利指导中国作家呢?在美国,我默默无闻。我当翻译已经很长时间了。以前,我的生活有点不守规矩,喜欢做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后来,我好多了。我不是每天都翻译。只要我有一个小时,我就会翻译一个小时。但我只能在一年内做到。我读了两本书,所以读得少,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我想找时间看书,但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剩下的时间有限,所以我想我应该尽可能多地翻译。我现在的关注点不是20 世纪30 年代,而是当代文学。

毕飞宇的作品最难翻译

新京报:您翻译过王朔、莫言、李锐、苏童、毕飞宇、蒋蓉等人的作品,谁的作品比较难翻译?

戈德堡:我翻译了莫言的6部作品。他用了很多方言,所以翻译起来并不困难。苏童的作品翻译起来并不难。他写得很细腻,但译文与原文相差很大。王朔的并不难翻译,他的北京话其实也很好翻译。毕飞宇的作品是最难读的。这是一本薄薄的书,充满了非常微妙和谨慎的措辞。蒋蓉更像是一位哲学学者,他的作品也更容易翻译。

新京报:中国一线作家的很多作品被翻译到欧美,但反响并不好。你认为有哪些作品既能获得好评,又能获得好评?

戈德堡:《狼图腾》在中国是畅销小说,在国外也可以成为畅销小说。贾平凹的《幸福》或许更有市场,主角捡垃圾的生活或许更能吸引好奇的欧美读者。

新京报:翻译书名是一个挑战,对吗?哪个标题是您翻译时遇到困难的?

戈德堡:就像“生死疲劳”一样,中国有一个关于佛的说法。中国人都知道它的来历,但美国没有这个背景。我必须找到一个有趣的句子。后来我就想到了“生死使我疲惫”这句话。生死疲劳就是这个意思,只是我故意拉长了让它看起来有趣。

新京报:你很少来中国。您觉得翻译中国作家的作品时,是否觉得有很重的翻译痕迹?

格兰特浩文:我的中国写作,所谓的写作风格,并没有受到太多中国作家的影响,但在中国人看来仍然是外国人翻译的东西。在美国与中国人交谈的机会较少,所以我的口语能力似乎有所下降,但我的写作相对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