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理解和认识(文化因素翻译案例)
Abstract: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不仅是诗人情感的载体,也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的体现。译者只有深入中国文化,才能正确翻译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
关键词: 文化因素、意象、古典诗词
1 简介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古诗词这一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受人津津乐道的部分,也是东西方其他民族流连忘返、领略这个古老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基础。 [1](第1页)。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的载体。正确翻译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传达意象中蕴含的深刻文化意蕴,是译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目前,从文献来看,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然而,图像中的文化因素却被忽视了。本文拟从文化因素的角度审视中国古诗词的翻译,旨在揭示文化因素在中国古诗词意象中的表现。
2 关于图像
意象是中国古代诗论中固有的概念。从古至今,许多文学理论家都对诗意意象做过论述:
玄界大师寻找声音的韵律,决定墨色;独照匠人看像,移动重物。这是控制写作的首要技巧,也是策划中最重要的部分。 (刘勰《文心与雕龙神思》)
有真实痕迹,未知。形象即将出炉,财运惊人。 (司徒空《诗工笔》)
我苦思良久,却没有想出形象。我很累,精神也很疲惫。我静下心来深思。我心神一亮,恍然大悟。 (《唐寅归珠》卷二王昌龄引)
意象应产生和谐,意象称为分离。 (何敬明《与李空论诗书》)
所谓意象,是指诗人的内在意象和外在意象。读者试图根据这个外在意象来还原诗人的内在意义。 (于光《十二象》引)
意象是诗人通过审美创造,将客观生活场景与主观思想感情融为一体,用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场景或状态。 (《十二象》李元洛引)
意象是客观事物与主观感受相结合,或者是借助客观事物所表达的主观情感。 (袁行培《中国古典诗词意象》)
3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文化和历史考量
对于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来说,如果脱离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就很难把握和体会其意义。例如,柳树的形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柳树,但在他们的语言中,柳没有任何意义。在汉语中,由于柳与柳同音,所以自《诗经》以来,柳就被用作告别的象征。 《诗经夏雅才微》中,这句话定下了离别、悲伤的基调,为历代文人所用。王维的《魏城歌》里有客舍青柳新的千古绝句。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说,风吹杨柳,花满店香;杜甫的《裴迪送客》说,河边一棵树,头发垂下来,催人日夜秃头;在这些诗中,柳树不再平凡。植物是人们珍惜的媒介。在翻译中,如果将杨柳译为魏柳,这只是语言上的转换。它只找到了杨柳一词在英文中的对应符号,但没有翻译出深层的文化含义。因此,钱穆说:如果考察中国文字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它聪明、活泼、自然、灵活,这足以象征整个中国的文化。 [2](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