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多维度再现原作氛围怎么写(多维度创作)

发布时间:2024-01-19 22:04:54 翻译公司 326次 作者:翻译网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对科普作品翻译过程的分析和再现,解释奈达意义为主概念、形式为次要概念的误解。也就是说,有些人认为只要翻译内容,形式就可以忽略不计。笔者认为,只有把翻译的内容或意义放在第一位,尽可能照顾形式,才能更好地多维度地再现原作的氛围,从精神上和形式上再现原文的意义和形式。身体上。

关键词:科普、翻译过程、多维理解

多维度再现原作氛围怎么写(多维度创作)

摘要:本文指出,对于许多人来说,奈达的“意义第一、形式第二”的概念被误解了。在翻译过程中完全被忽略。相反,只有紧紧遵循原作的形式、模式,而以意义为先,才能重新捕捉原作的真实气韵,重获原作的意义。为了说明起见,将一篇科普文章的译文与原文对照,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科普、翻译过程、多维理解

科普作品是指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深刻的科学知识、原理或概念的文学作品。这类作品的翻译往往让很多译者望而却步。原因是这些科学知识的原理或概念非常复杂,翻译起来非常困难,读者也很少。即使是原文,读者也很少。本文试图通过一个翻译例子来说明科普文章的翻译过程。

K.C.科尔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擅长撰写物理学科普作品。她毕业于美国巴纳德学院,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Newsday》等各大报刊杂志的自由撰稿人。此外,她还是世界著名科普杂志《Discover》的特约撰稿人。以下文章首发于《纽约时报》女性作家专栏。后来收录在作者的文集《同情的颤栗————对物理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思考》中。后来被多家美国无忧作文【http://www.uklunwen.com】引用为范文作为教材。

对于外人来说,科学概念常常令人困惑。比如说,我们谁能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解释清楚?然而,宇宙中起作用的自然法则并不只属于爱因斯坦这样的天才或他们的独立王国。相反,这些法则就像无形的绳索,控制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我们自己。在原文中,作者选择了一个听起来怪怪的、专业性很强的物理概念————熵来解释,并用活生生的例子和他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因素。因素。

熵是一个物理学术语。 1998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中的第一个定义不适合本文,第二个定义也没有明确指出熵的不可逆性。 在科学技术中,一般指某些物质系统的状态。材料系统的某些状态可能发生的程度或程度的度量。相对而言,《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中的解释清楚地说明了熵的本质是越来越混乱。请参阅其定义:a 系统中缺乏秩序的衡量标准,其中包括秩序缺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想法。

原文章作者有很强的受众/读者意识。这是因为她知道她正在解释一个许多人几乎从未听说过的物理概念,而她的目标读者可能是对科学一无所知的人。后者往往远离深奥的科学概念,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作者使用了很多写作技巧。下面我们就来讲解一下她的写作技巧,以及对原作一些细节的处理以及翻译过程中相应的思考。

1 内容为先,形式并重

在这篇科普文章的翻译过程中,我们首先考虑的是内容至上,形式对等。奈达于1964年在翻译中提出了内容对等和形式对等两个概念。所谓形式对等是指将原文的形式特征原封不动地复制到译文中Nida and Taber, 1969:201。他指出翻译必须首先在接收者语言中复制与原始语言最接近的自然对等内容。一是意义对等,二是风格对等。不过,很多人都明白,只要翻译内容,形式就可以忽略不计。

按照我们对重意义、重形式的思想的理解,并不是说只要翻译内容,就不需要考虑形式。奈达还提出,不仅要求信息内容上的对等,还要求尽可能形式上的对等。他认为形式也表达意义,改变形式也就改变了意义。黄国文也指出,形式是意义的体现黄国文,1999。翻译当然要忠实原文,内容为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此基础上照顾形式对等,再现原作的氛围,达到奈达所说的翻译对等,包括内容对等和形式对等。在翻译原文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内容对等优先、形式对等次之的思想,多维度再现原作氛围。即首先要忠实于意义,然后顾及形式,从而模仿原作的气氛和基调。以下是一些翻译示例和相关解释。

2 示例

2.1运用原文的修辞手法,再现原文的气氛

这里原文第一段的排比就说明了这一观点的重要性。第一段有近10个主语+谓语+宾语的简单句子。每个句子都是第一人称,或者是关于与我有关的人或事:我的儿子,我的头发,我的右后牙。比如:我的车坏了,我的冰箱坏了,我的头发花白了,我的打字机坏了等等。这一系列的排比充分再现了作者对于不可挽回的无奈心情和氛围。为了在译语中再现这种意境和氛围,我们也可以尽量按照这种排比形式进行翻译。因为译文接受者对译文的反应应该与原文接受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奈达泰伯,1969:12:200。

2.2 使用第一人称缩短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第一人称往往对读者或听众有相当大的亲和力,充满现实感。由于大多数自然语言中的人称代词是一致的,因此它们的修辞功能和心理影响也是相同的。那么,作为译者,我们应该在目标语言中体现这个人,而不是随意改变。否则,这种亲和力就会受到损害,就会拉大译者、他的译文和读者之间的距离,达不到作者的意图。你想要实现什么。有时,目标语言中第一人称的出现频率可以高于源语言中的频率,这可以弥补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丢失的内容。据粗略统计,原文中my出现了21次,I出现了16次。我在译文中出现了44 次之多。

2.3 使用自嘲技巧让读者设身处地地理解熵的存在和影响

自嘲是幽默中非常常见的技巧,因此作者在每段中都使用了大量自己的个人经历。在幽默中,让读者体验并发现自己是否感受到了周围熵的存在和力量。那么,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就应该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尽力再现这种自嘲的语气。第一段中我被嘲笑的十多个相似之处就是例子。

2.4 使用俚语和口语来凸显原文的亲和力

在原文中,作者使用了大量的俚语和俗语,如“温温的混乱”、“让我们聚在一起”、“抓住的是”等,其效果是表现出一种亲密、随意的语气。那么,我们的翻译就应该尽力表达这种语气。在第二段中,毕竟,如果下周五衣服又脏了,那么在自助洗衣店度过周六的一半时间又有什么意义呢?每周六我都要去自助洗衣店洗半天的衣服。如果下周五那些衣服又脏了,那为什么还要打扰我呢?这句话给人的感觉:简直就是一个懒人的无奈之言。他的相关性和自嘲式的幽默在页面上栩栩如生。那么,为什么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我呢?为什么我每周六都要去自助洗衣店洗半天衣服?显然,后者的翻译更加生硬,难以体现出作者的幽默和自嘲的语气。

2.5 目标语言也使用含有否定语素的单词

作者还使用了:徒劳、无用、失落、压抑、忧郁等许多情感词汇,直白、令人不快,却有强烈的震撼感。作者力求通过这些文字,让读者从多个维度亲身体验和认识到熵的存在。尽管熵是一个科学术语,但作者希望我们了解熵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相关,并且具有使我们能够做出情感反应的影响。原文中有很多类似的词语和表达方式。我们应该用这些词的中文对应词,如: unnerving、lost andbuffered、stressed、lost等来代替它们所包含的否定语素。重现它。

2.6 利用相同汉字的重复来再现原作的氛围

原文总是围绕着熵这个话题,因此难免使用重复的修辞手法。作者还利用同义词的重复来烘托这种气氛。那么,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应该尽量在传达原文的内容、意图或形式上达到对等。使用的方法是高频重复某些单词。比如混淆词、乱词的重复。

1)“了”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是时态助词,可以用来表示完成时和过去时。在这里,一个词就可以代表熵的不可逆转性以及它所带来的心烦意乱。同时,也照顾到形式对等,因为原文中的很多过去时态都是通过这个词来等价的。我们翻译第一段的时候,一共用了5个词来形成排比,突出了原文想要表达的由熵造成的压倒性的混乱。整个译文中,符合这个定义的单词出现的频率约为21次。

2)经常使用随机词来突出熵的本质。

简单统计一下,“混乱”这个词出现了大约40次。无序和有序出现约15次,混乱4次,随机4次,混乱/混乱,不可逆2次。因此,在整个译文中,乱码一共出现了18次,其他同义词、近义词也出现了10多次。这有效地再现了原文的混乱气氛。

3个小结

内容优先、形式对等的翻译理念对于翻译实践很有指导意义和实用性。正确把握两者的关系并运用这一理念,才能更有利于达到翻译的真正目的,真正达到精神相通。与形式类似,它多维度地再现了原文的形式和精神。

4 参考文献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年

2 Watson, O. E. 朗文当代英语词典。伦敦: 朗文,1976

3 卡特福德,J.C.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伦敦: 牛津大学出版社,1965 年

4 Nida, E. A. 走向翻译科学1 Leiden: E. J. Brill, 1964

5 奈达,E.A.C.R.泰伯。翻译理论与实践1Leiden: E.J.布里尔,1969

6 de Waar, Jan Eugene A. Nida1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圣经翻译中的功能对等。纳什维尔:托马斯尼尔森出版社

7 黄国文.形式对等的重要性来自《天井沙秋斯》英译。汉译, 2003, 2 :2123

8 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武汉: 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