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示语翻译的问题与对策 王银泉(我国公示语翻译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外语的使用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责任和担当。其中,公共服务领域外语需求不断扩大。以公共标识翻译为代表的对外交流翻译活动,是顺应“一带一路”建设、响应国家外语能力建设的需要。对于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现实生活中公共标识的翻译错误仍然时有发生。公共标识翻译中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公共标识误译影响语言服务功能。目前,不规范、不准确的公告时有出现。错误的翻译会误导观众,而一些巧妙的翻译则更加可笑。公示语翻译中的错误包括:信息传递不准确、与习语不一致、机械硬译、拼写、格式和语法错误、一人多译等。二是翻译行业缺乏规范管理。调查发现,一些单位非常重视英文公示牌数量的投入,却忽视了其质量保证。对于公共标识的翻译错误等看似无害的问题,他们要么缺乏理解,要么重视不够。公示语翻译缺乏统一的规范和审查制度,部门往往各自为政。即使公共标识中的翻译错误被指出,也很少得到及时纠正。另外,翻译行业缺乏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使得许多不合格的翻译从业者打着专业翻译公司的幌子聘用一批不合格的从业人员,扰乱了翻译市场的秩序。三是国家标准宣传力度有待加强。调查发现,近80%的受访者对公共标识的翻译不够关心。大多数人经常对周围有翻译错误的公共标志视而不见。即使有少数人注意到这些问题,他们仍然忽视它们。一个重要原因是相关国家和省标准宣传不够,公众认知度低。今年6月,《公共服务英语翻译写作规范》系列国家标准发布,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笔者认为,公共标识翻译不仅是城市公共信息引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且以其特殊的社会服务功能,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公共标识翻译标准化工作,提升公共标识翻译标准,不仅可以为外国人在华活动提供更加便利的支持,有利于他们融入中国社会,维护我国文明文明形象。礼仪之邦,也表现出提高我国对全球化的理解和包容度。
公共标志翻译还具有塑造国家形象的功能,在国家形象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今国际关系中,开展公共外交以提升国家形象、改善国外公众对国家的态度已成为大势所趋。公共外交视角下的国际公共关系主要包括文化交流和形象展示。公共标志翻译因其形式活泼,有利于与国际公众的双向沟通,易于被受众接受,因此能有效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
公共标识的翻译也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关。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示牌翻译,无不彰显着我们的理念,传播着我们的文化。尤其是现在我国正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其基本理念是互利共赢,体现在倡导平等互利的语言理念上。公共标识翻译的标准化关系到我们能否构建中外文融合的话语体系,并达到与目标受众一致的目的和目标。因此,公示语翻译应更加关注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和中外文化交流,并应从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和国家形象建设的角度来看待。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我国公共标识翻译水平。
一是成立专门审查委员会。政府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联席会议机制,聘请公共标识翻译领域的权威专家成立审批委员会,对公共标识翻译进行审批。任何单位需要将公共标志翻译成英文或者其他外文的,必须报经机关批准。赞同。审查委员会还可不定期走访检查公共手语译文的使用情况,努力发现存在的问题,一一整改。二是强化行业监管。在整顿和规范公共标识翻译质量工作中,政府有关部门要发挥监督作用,严格翻译市场准入原则,实行资质认证。未取得相关资质的翻译公司可能会被取消公告翻译资格。译者应注重提高自身翻译职业道德和素养,使之对公示语翻译抱有敬畏之心,严格遵循公示语翻译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