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考研英语翻译难度(2012年考研翻译)
研究生入学考试中,翻译的考题方式是主观题。它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英语能力,而且对考生的汉语表达能力也有很高的要求。另外,翻译评分没有具体的标准,评分也不容易,所以很多学生对此感兴趣。这种问题类型让我摸不着头脑。福建师范大学考研网为同学们介绍了翻译最容易丢分的情况,以及以后复习时应该采取的措施。
1、长难句结构划分不明确
划分英语长难句的结构是理解英语句子意义的基础。许多学生表示,看到长句子时会感到恐慌;再加上几个不认识的单词,他们无从下手,不知道原文表达的是什么,只能翻译几个自己认识的单词,写出译文。我什至不知道我的意思。事实上,要成功翻译一篇英文文章,不仅要正确理解英文原文,还要能用中文流利地表达出来。但无论是哪一种,正确理解原文既是出发点,也是关键。要正确理解原文,需要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特别是英语句子结构的知识和正确分析英语句子结构的能力。
2、逻辑关系不清晰
在正确理解原文句子结构的基础上,如果局限于原文的句子结构,没有真正理解各个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也会出现误译的情况。这是因为英语中许多连接词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as可以引导原因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和定语从句,也可以与其他词组成新的引导词和短语。而且,有些连接词引入的从句表面逻辑关系与实际逻辑关系并不相同。例如,所有的定语从句看似都是定语,但实际上有时它们是用原因、结果、目的或条件来指代对象的。修饰语是用来限定的,所以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种逻辑关系,常常将一些定语从句翻译成相应的状语从句。此外,在正反或反正正方面,还有副词是否修饰限定动词或整个句子、某些词是否作状语或定语、是否有负迁移等的理解。这可能会产生逻辑关系。误译。
3、对词义理解不够
一位语言学家曾经说过:“在新语境中使用的每一个词都是新词。” “英语中存在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常见现象。除了一些专有名词外,几乎没有绝对对等的词。正是这种一词多义和词义的变化,决定了解释英语单词及其汉语表达的难度。因此,每个单词的英译汉都需要深思熟虑,不能凭经验轻易翻译。因此,翻译单词时,你看到的永远不应该只是单词本身。你必须充分考虑它在上下文中的位置以及它与其他词的搭配关系。单独翻译这个词是退而求其次的。
4.不熟悉文化背景知识
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双胞胎。没有一种语言不受到文化的影响,也没有一种文化不通过语言传播。无论是在英译汉还是汉译英的翻译实践中,无论是在日常交往中还是在正式场合,由于对英美文化缺乏了解而导致的误译是很常见的,常常闹出笑话,甚至引发一些不愉快的事情。情况。必然的矛盾和损失。
对于以上四个常见问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正。在接下来的回顾中,我想给大家以下建议:
1.充分利用真题复习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地研究真题。充分掌握往年考研常用词组和短语。最终我们会达到这个目标:至少仔细总结近十年来真题中出现过的所有短语(包括划线句子和上下文),并反复背诵。同时,我们还会总结历年常考的句式和特殊结构,掌握翻译技巧。真题中最常问的句型从高到低依次是定语从句、状语从句、被动语态、名词性从句,以及一些特殊结构,如比较结构、否定结构、代词、非谓语动词的翻译等。
2、遵循“译字看句子”的原则
在翻译过程中,学生不能。事实上,任何一个从事过翻译的人都会有一种强烈的感觉,一个词在上下文中的实际含义往往在词典中找不到它的字面对应词。因此,英译汉时必须遵循“以句译词”的基本原则。我们不仅要遵守这个词的意思,而且要能够全面地理解它。通过灵活的思维,掌握每个单词的各种含义,实现字典中的含义。并且不要拘泥于字典。
3、以直译为主,其次是意译、句子直译和短语意译。
考研比较注重直译和意译的要求。即句子的直译和短语的意译。所谓句子的直译,是指严格按照语言结构的一一对应进行翻译。英语中的定语、主语、谓语时态和语态都有严格的对应规则,要求我们按照对应的规则进行翻译。这是这句话的直译。然而,单词和短语的翻译应以适应上下文为基础。比如“工作”,在考研翻译中不能译为“工作”,而必须译为“研究工作”;作为名词,它不能被翻译为“作品”。 ”,应译为“研究成果”。这是研究生翻译的一些具体要求和评分点。
4.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语言差异
在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中,找到五个句子需要我们将其翻译成地道的中文,即:源语言是英语,目标语言是中文。学生必须清楚地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比如汉语习惯于主动,英语习惯于被动;汉语是动态语言,善用动词短语,英语是静态语言,善用介词短语和名词短语;汉语习惯于使用短句,英语习惯于使用复杂句等等,基于这些语言特点我们都需要牢记在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信”、“达”、“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