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翻译文摘-研究范式与中国译学之一的区别(研究范式英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7:07:55 翻译公司 105次 作者:翻译网

1. 科学研究范式

翻译研究要上升为科学体系,正确描述和解释翻译活动,必须依靠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或者说它区别于宗教、伪科学的原因,在于认知的权威,即科学客观地描述现实;认知的权威在于发现和描述规律的理性原则。 ——科学方法权威(吴晓英,2000:18)。古典科学强调观察、归纳、预测和重复。卡尔波普尔强调可证伪性,即科学理论必须是可证伪的;传统理论正是在不断被证伪的过程中逐渐被新兴理论所取代。托马斯库恩强调研究范式的演变和变化。他指出,科学不是事实、理论和方法的简单积累,科学的发展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范式不断转变的不断革命的过程(吴晓英,2000:19)。库恩在其名著《科学革命的结构》中认为,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庞加莱、爱因斯坦等人所做的研究都改变了当时的研究范式。它引发了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赫尔曼斯指出,范式为翻译研究设定了指导原则,是研究具体问题的手段和解决问题的方法(Hermans,1999:9-10)。因此,范式实际上包括科学界所共有的理论假设、研究模型、研究方法、价值标准和形而上学原则。范式不仅是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也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只有当一个学科内的研究者(至少是部分研究者)形成共同的范式时,该学科才能从早期进入科学时期。 -科学时期。西方翻译研究的发展生动地体现了新旧研究范式的演变和更替。

翻译文摘-研究范式与中国译学之一的区别(研究范式英文)

2. 翻译流派和范式的演变

研究范式的演变最明显地体现在翻译理论家划分翻译史的理念上。纽马克以语言翻译理论的兴起作为前翻译语言模型时期和语言模型时期的分界线(廖启一,2001:166)。他认为前语言模型时期的翻译研究忽视了翻译与意义,对语言普遍性关系的思考和讨论往往局限于原文与译文、直译与意译、雅与信的争论,而没有许多理论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来,Catford、Nida、Fedorov、Moonan、Wells等将系统功能语法、转换生成语法、语言结构、文本功能等引入翻译研究,分析和制定翻译活动。语言转换规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翻译研究的局面焕然一新。

奈达将翻译研究分为语言学派、语言学派、交际学派和社会符号学派(奈达,1984:9-15),更清晰地展示了范式的演变。语文学翻译观侧重于语义结构、内容选择和组织、修辞技巧的详细分析以及修辞价值的权衡和比较(ibib:9)。翻译语言观将翻译视为比较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强调意义和语言结构的构成特征,力求制定等值转换的规则。交际翻译观侧重于研究语言的动态使用,刻意分析文本内容、形式、接受者、交际情境对翻译的影响。社会符号学的翻译观以皮尔士和艾柯的符号学理论为理论基石,强调语言的功能以及这些功能与其他代码的关系(ibib:11),强调符号、所指对象和解释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这四种翻译研究模式不仅承前启后,在时间上相互追随,而且在理论假设、研究模式和研究方法上都有创新和超越:语言学派克服了语言学派文本与语言的隔离。整个背景和情况。交际学派克服了语言学派过度依赖语言结构而忽视语言交际功能的倾向;而社会符号学派则试图克服交际学派不能充分考虑翻译中各种符号相互作用的缺点。

E. Gentzler将当代翻译研究分为美国翻译训练学派、翻译科学学派、早期翻译学派、多重系统学派和解构学派五大流派,这也反映了翻译概念的演变。美国翻译培训班学校将翻译视为一门艺术,认为培训班可以增强学生对文学和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进而通过翻译经验的交流来提高翻译技能和水平。他们强调文学翻译的创造性转化,注重作品的质量。文学价值(廖启一,2000:17)。

翻译科学学院是翻译语言学院。从历史发展来看,翻译语言学派是对19世纪施莱尔马赫、洪堡等人的语言学和翻译观的批判性继承。翻译理论的回潮使得翻译研究能够深入到词、短语、句子的层面。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布卢姆菲尔德的结构语言学和乔姆斯基的转化生成语法为翻译语言学派提供了理论基础。

早期翻译学派认为,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从语言学角度研究翻译,都存在难以克服的局限性。他们借鉴了早期俄罗斯形式主义的研究成果,认为在翻译中,文学作品的主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品的文学性,尽管有很多因素使作品成为文学作品。同时,翻译研究应从原文狭隘的内部关系拓展到翻译与社会历史因素的外部关系。

多元体系学派是早期翻译学派的逻辑发展和超越。早期翻译学派侧重于翻译中一对一的对等关系,而多系统学派则将翻译理论的概念置于文学、社会、文化等更大的系统框架中,试图设计一个多维度的翻译理论体系。翻译研究框架。它构建了一个整体结构,认为译语文化的社会和文学标准决定了译者的审美假设,从而影响整个翻译过程。此外,多元系统学派还特别重视客观描述在翻译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解构主义翻译学派反对传统的翻译观,认为文本的结构和意义既不确定又难以把握。因此,它否定原文的翻译以及由此衍生的各种二元对立,主张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应具有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Bassnett,1996:11)。其次,解构派超越了对翻译技巧的微观讨论,从形而上学的角度审视翻译的本质和功能,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翻译观念。

翻译理论家从不同视角对翻译做出的概括,清晰地勾画出了翻译研究的发展轨迹,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研究范式的对抗与更替。其中包括研究视野的拓展和研究视角的转变;传统翻译观念的放弃和研究重点的转移;新的研究思路的引入和研究技术的更新。可见,西方翻译研究范式的转变具有明显的横向发展特征,即向外求文化。大致有三个方向:1)向其他文化寻求,比如学习巴西食人主义的翻译视角; 2)从边缘文化中寻求,例如女性主义的翻译视角; 3)向其他学科寻求,如语言学、符号学、信息论等(见乐黛云,1998:7-8)。认识范式在翻译研究中的积极意义以及范式转换的特征对于探索中国翻译研究新的研究范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