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道德经》英译本(道德经英译文)

发布时间:2024-01-05 16:21:39 翻译公司 355次 作者:翻译网

《道德经》又称《老子》,相传为春秋末期李旦所著。全书共五千余字,分《道经》和《德经》两部分,共八十一章。老子在书中以他独特的视角探讨了宇宙形成、万物本源、治国理政等一系列重大哲学和政治问题。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哲学著作,该书已被译成百余个版本,在西方的影响力仅次于《圣经》。

中西国学大师林语堂在翻译《道德经》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欣赏和分析他们的翻译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翻译和传播文化经典。

《道德经》英译本(道德经英译文)

林译《道德经》片段欣赏

本节将列举林语堂《道德经》英译中的两个精彩片段供欣赏和分析,并与其他译本进行比较。

片段一:道可以是道,但不是永恒的道。名字,可以命名,不能永久命名。

作为开场白,林语堂的译文是:

可以说的道

不是绝对的道:

可以给出的名字

不是绝对名称。

作为比较,这里有另一位译者阿瑟韦利的译文: The Way that can be said of is not an Unvarying Way;可以命名的名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名字。

两个译文都没有涉及太多复杂的词语,句子结构简单,使译文通俗易懂、自然清新。但仔细一看,两种译文还是存在一些差异。原文中包含了“道”、“长道”、“名”、“长明”等几个概念的翻译。两位译者在人名和俗名的翻译上有相似的差异,但在对待“道”的问题上却有很大不同。首先,“道”是本书的核心词,在整篇文章中起着主导作用。翻译时必须从大局出发分析,不能断章取义、曲解。其次,这是一个文化词汇,充满东方文化的神秘色彩。在介绍给西方人的时候,应该很容易接受,又不失其真实本质。

从“道”的本义来看,在中国文化中,它是一个有大有小的概念。大的,足以包容四海、宇宙,融万物为一;大的,足以包容四海、宇宙,融万物为一;小的仅限于熟悉的日常词汇,例如规则。从古今学者对《道德经》的研究成果来看,“道”一词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宇宙万物产生、发展的总本源;第二,自然规律;第三,人类社会的原则。

韦利将Tao译为“道”,可以摆脱字面意义的怀疑,不求明确解释,但也逃脱不了断章取义、概括化的责任。在《柯林斯英语词典》中,“way”的第17 个解释是“某物可以移动的指南”,而在《牛津高级学习词典》中,第一个解释是做某事的方法、风格或方式。因此,韦利的翻译仍有讨论的空间。

另一方面,林语堂的翻译则采用了音译的方法。道不仅保留了原意,而且成功地向西方读者传达了东方的观念。思想的翻译没有巧合,就是秘密所以不翻译,就像佛经里的咒语一样;不翻译是因为它有多种含义,一字有多种含义,取其一会损害其他;它不是无缘无故被翻译的,也就是说,它存在于源语言文化中。目标语言文化中没有音译;它是一种已经存在并被目标语言受众接受的音译形式;它是一种存在并被目标语言受众接受的音译形式;是生活中人们推崇的一种音译形式。

片段二: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林语堂的译文是:

无名者,天地之本也;

被命名者是万物之母。

我们再看看另一位译者维克多梅尔的翻译:无名是万物之源,有名是万物之母。

《道德经》本来就有很强的隐喻性,同时又保留着隐约的神秘感。麦尔用万物生灵来指代天地万物。其中之一破坏了原文中的逻辑关系,即天地不等于万物。另一种则有淡化万物意义之嫌。生物只代表有生命的事物,而万物的本义既包括有生命的事物,也包括无生命的事物;第三,从比喻的角度来看,“无数”这个词太文学化了,可能不为普通人所知。第四,原文中,天地,无名,有名,万物皆如谜。非神秘中的神秘在翻译中完全消失了。但林译并非如此。译文中除了用词来说明道理和比喻外,他还刻意将这些词大写,与原文相似。它简单却又充满神秘。在讲清道理和比喻的同时,他也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在这方面,维克多梅尔的翻译稍显逊色。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道德经》英译的赏析和分析,最后想对经典翻译提出四点想法:

首先,翻译应该是为大众而构思的,即是对老百姓的隐喻;

其次,多维度把握全局,即在整个语言转换过程中,还应充分考虑作品的隐含意义、文体风格、语境因素、审美效果和文化特征;

第三,要充分发挥目的语的优势,用地道的目的语再现源语的意思;

第四,无论你学到什么,都会成为你的性格。一个人的日常经历会从根本上影响一个人的翻译成就。

来源:中国纸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