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翻译行为-理论和方法(翻译理论对译者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01-15 19:01:03 翻译公司 583次 作者:翻译网

翻译情绪与注意力以及翻译过程中的微观心理变化

作者:安正

翻译行为-理论和方法(翻译理论对译者的作用)

注意是各种心理过程的共同特征,是指心理活动对某一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对于译者来说,无论在工作时处于何种心态,都需要将情绪集中并引导到与翻译内容相关的对象上。如果翻译过程中出现与翻译对象无关的刺激,造成干扰,就会破坏翻译的情绪,从而影响翻译的继续。这让我想起几个月前发生的一件有趣的事情。一家翻译公司给我发了一篇关于爱情的小故事。有一段描写了一对恋人美好的情感经历。原文非常精彩,所以我把这篇文章交给了一位擅长文学的译者。不幸的是,这位翻译正经历爱情低谷,他和女友经过几年的交往和感情,濒临分手。投入,强化为虚无,译者处于全面的消极心理状态(悲伤、绝望、遗憾和缺乏自信)。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与本文所表达的以及人们在爱情中的感受是一致的。甜蜜、喜悦、满足和喜悦是对立的。因此,译者的消极心理就成为一种与翻译工作无关,却与译者密切相关的刺激,使他无法集中精力去体验原作者所描述的爱情情感。这样,译者就无法与读者产生共情(即将原文中的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也就无法与原文作者达到精神上的和谐。翻译质量可想而知。这位译者并不是一个蹩脚的译者。

因为翻译本身就是对原文的加工过程。这个过程受到负面情绪在注意力中心凝聚的影响,持续干扰加工,从而降低加工质量。过多的负面情绪使译者无法调整翻译原文所需的情绪,导致深层心理和原有的知识经验受到压抑而无法运用。我相信,如果译者处于人生较好的阶段,与女友关系融洽、恩爱,翻译的质量一定会大不一样。但生活是丰富而客观的。生活中的事情有好有坏,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成功也有挫折,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情绪。这些情绪有好有坏。良好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幸福、快乐等)。快乐),不良情绪称为负面情绪(悲伤、恐惧、失望),不好也不坏的情绪称为中性情绪。实验证明,具有积极情绪的人比具有中性情绪的人执行操作更顺利,因为他们在思维中获得更多信息,建立更多联系,并感知相似或差异。在翻译中,情感影响审美意识,审美意识决定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做出的选择。译者无数次选择的结果决定了翻译的质量。 (可能有人会说,我是非文学类材料的翻译,只要翻译流畅准确,不需要审美意识,不需要情感投入,所以我不需要太在意自己的情感答案是:不会。有时翻译非文学性的材料。(技术和法律)更能展现英语的逻辑美,译者也需要调动审美意识。)当一个人遭遇不幸时,面朝杏花开他的手指,一张鲜花的脸,一池泉水,并没有美感,这是因为美感受到功利性、实用性、伦理性乃至科学关注的压制,阻碍了审美力量的发展和美感的形成。兴奋的中心。大脑兴奋对于译员来说至关重要。译者大脑兴奋,翻译又快又好。但根据人的生理特点,人的大脑不能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当你需要兴奋的时候,你就能立刻兴奋起来。这就要求译者有不同于其他职业的生活方式,尤其是自由译者。成为一名自由翻译意味着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我称之为闭环(即封闭的良性循环)。翻译的生活方式(这里我说的是笔译)比较固定,变化很少,规律性很强。译者总是把自己封闭在特定的圈子里,很少接触新事物,以避免新事物引起心理波动,从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翻译质量。译者留在这个圈子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翻译地位(翻译心态),以便随时有精力、有信心去战斗。然而,人生在每个发展阶段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各种情感的起伏。如果上面提到的翻译者不去恋爱,调整自己,打开自己的封闭循环,接受爱,那不会影响他。然而,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比如爱情、婚姻、养育孩子等一系列决定人生的重大事件,译者必须做出调整,改变闭环,接受新事物。难免会带来心理波动。如果这些重大事件处理得好,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有利于翻译。否则会产生负面情绪,不利于翻译。这对于自由译者来说更为重要,因为自由译者在孤独的环境中工作,译者深层的心理情感会毫不掩饰地暴露出来,影响翻译结果。办公室工作人员至少有人际关系。周围的沟通环境使他们无法过多关注自己的情绪并放大这些情绪影响工作。因此,翻译的质量不仅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经验,还取决于译者所处的情境。这让我想起陆游的一句话:功夫胜于诗。处理好与翻译没有直接关系但关系到译者切身利益的事情很重要。

翻译过程中的微观心理变化

即使你以良好的心态从事翻译工作,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心态也会发生轻微的心理变化。人们的心态时刻在变化。即使变化小到难以察觉,人们的情绪也需要随时调整,让心态跟上环境的变化,让行为适应环境的变化,才能取得成功。最佳效果。翻译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翻译文章时,译者进入词语层面,必须选词恰当,用词生动,突出词义;当进入句型层面时,译者必须做到分句准确、措辞恰当、词序恰当。自然;进入话语层面,要前后呼应,局部服从整体,增强整体效果。词层次相对于句型层次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句型层次相对于语篇层次有部分和整体的关系。译者为了顾及用词、句式、语篇的质量,使整篇文章趋于完美。和谐,需要不断调整视角,从整体到部分,从部分到整体,反复考虑翻译效果,但译者视角的调整必须有相应的心态变化,使心态发生变化。能跟上翻译的步伐。调整视角的行为作为心态的王牌,随着译者的调整视角的行为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如果此时发生意外事件,干扰了心智卡随视角调整而相应变化的能力,行为与心态不一致,翻译者将无法从本地(词)切换视角到整体(句型、句型、从语篇的角度考虑问题),有可能照顾不够。因此,翻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译者不断调整视角的过程,也是译者调整心态的过程。这就是:心态决定胜负。

译者在进行翻译创造性工作时,如果译者处于良好的积极心态,大脑就会处于兴奋状态,大脑皮层就会强烈活跃,高效地处理进入大脑的信息。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兴奋逐渐减弱,译者的身体感到疲倦,心态也随之发生变化。这时,译者心态的变化已经跟不上调整视角的步伐,出现心理疲劳。因此,译文的用词、句子结构、统一和谐等都较前作发生了重大变化。翻译的前后部分质量不一致,用词、句型不统一,有时看起来像是两个不同的人。这就是为什么,翻译人员在完成翻译后,必须进行检查,以确保翻译质量前后一致。休息并不是解决精神疲劳的唯一方法。如果一名译员每天工作8小时,每小时翻译500字,那么他应该每两个小时休息20分钟。如果他要保持500字/小时的速度,前2小时翻译质量可以评级为90分,第二个2小时可以评级为80分,第三个2小时可以评级为70分,而第四个2小时可以评分60分。如果你想保持90分的翻译质量,那么在前2个小时,速度可以保持在500/小时,在第二个2小时,速度可以保持在500-400/小时,在第三个2小时,速度可以是400-300字/小时。第四个2小时,速度为300字/小时。这表明质量与速度成反比。翻译人员能否同时保持质量和速度?答案:不需要。但是,质量和速度之间的反比关系是可以减少的。如果译者对原文内容感兴趣,事情就会变得容易一些。引起兴趣的内容往往会带来幸福,而引起幸福的内容往往会让人感兴趣。原因是译者的兴趣引起大脑皮层的剧烈运动,很容易形成灵感思维和格式塔压力,使翻译处理更加高效。优质高效的翻译让译者感到满足、有成就感、创造快乐,从而释放紧张的大脑和心理压力。因此,兴趣与快乐的互动、相辅相成是智力加工的最佳情感背景。兴趣与快乐的交替可以避免兴趣过度紧张,容易导致心理疲劳。然而,作为翻译创作活动的动力,兴趣是波动的:为了保持注意和感知的有效选择性,支持思维加工的持续强度,神经过程的张力并不是一致的,而是波动的。翻译是一个重新创作的过程,必须与各种疲劳和负面情绪作斗争,从而引起兴趣的波动。翻译过程涉及大量平凡的辛苦工作,这不可避免地会造成疲劳和无聊。这些负面情绪和生理因素的干扰就像长跑中的跨栏一样,需要一一克服。在创作的长跑过程中,兴趣的兴奋程度可能会有波动,但由于这种动力的持续存在,它就成为跨越障碍、到达终点的核心力量。作为主要的积极情绪,兴趣和快乐并不是理所当然地始终存在的。译者长期从事翻译工作,对翻译工作产生了审美疲劳,对翻译不再感兴趣。从最初的享受翻译,到现在,做翻译工作只是为了谋生。为了收支平衡,经验丰富的翻译人员选择了折衷策略,在质量和速度之间找到平衡点。质量可以接受,速度可以接受。

情绪对翻译效果的影响

翻译过程是一个心理活动的过程,而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情绪对认知起着驱动和组织作用。翻译包括两个步骤:理解和表达。理解过程是一个认知过程。译文读者必须首先充分、准确地理解原文,才能准确地表达译文。情绪不仅影响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而且可以改变理解功能的类别和水平。当译者处于一种情感状态时,他常常带着这种情感来看待译文中的词、句、段。这种情感往往是主观的、情绪化的。这就是成千上万人翻译的原因。

情绪作为情绪的一个范畴,是一种相对微弱、温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可以影响个体整体心理活动的背景情绪状态。当一个人处于某种心理状态时,他往往会以同样的情绪状态来看待其他事物。这种心理状态持续的时间很长,可以持续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译者在一段时期内所创作的译文,反映了译者在该时期的精神状态。

人们对翻译心理学的研究还太少。他们总是将翻译质量低下归因于翻译技巧差。无论翻译技巧多么精湛,都没有积极的情感作为译者施展才华的平台。技术无法表达,但积极的情绪不是给定的,所以安排好翻译以外的事情,尽量以积极的情绪去工作。翻译过程中还有许多未解决的心理问题尚未解决,例如:如何调节负面情绪,如何保持积极情绪等,有待译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