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词汇的翻译浅析论文(计算机网络词汇的翻译浅析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普及,许多相应的计算机网络词汇因其简洁、形象、隐喻生活、丰富联想等特点异军突起,在英汉词汇中都占有重要地位。计算机词汇不再只是科技领域的普通技术词汇,而是以其独有的特点日益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尤其与在计算机面前长大的年轻一代密切相关。翻译也成为争论的焦点。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中的偷懒现象和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方法入手,对计算机网络词汇的翻译进行分析。
1、懒惰。
1.1现象:
以下是作者收集的一些比较流行、有代表性、翻译也很好的词语。这显示了缩写及其翻译,甚至是英语和中文的懒惰。
源语言 缩略语翻译 缩略语mo (dulator) +dem (odulator) 调制解调器视频光盘VCD 视频光盘/压缩激光视频光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 光盘只读存储器光驱光盘读写存储器CD - RWM光盘读写内存光盘刻录机有些词汇单词的翻译看起来是中西结合,有些英文我也懒得翻译成中文。例如:
源语言 缩略语翻译 缩略语Internet Protocol Phone IP 电话Internet Protocol Phone IP 电话信息技术IT 信息技术行业IT(行业) 注:现在有一种观点,任何人谈及信息技术行业都会被视为老派限制风险。 IT是最外国、最有异国情调的。
源语言 缩写翻译 缩写数字视频光盘DVD 数字光盘DV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计算机辅助指令CAI 计算机辅助指令CAI 光盘操作系统DOS 磁盘操作系统DOS1。 2 懒惰现象分析:
美国哲学家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四个格言和相关的子标准。这四个标准是:数量最大化、质量最大化、关系最大化和方式最大化。这里仅讨论与本文相关的定量标准和方法标准。
数量标准: 1)使你所说的话达到(当前谈话目的)所要求的详细程度; 2)不要让你说的比要求的更详细。风格指南: 3) 说话简短(避免冗长)。 (何兆雄,2000 :154) 简单地说,数量标准规定说话者提供的信息量不能过多或过少;礼仪准则要求说话人简明扼要,避免冗词,提高沟通效率。
在笔者看来,数量原则和方式原则还包含着这样的意思:该偷懒的地方一定要偷懒,不该偷懒的地方一定不能偷懒,否则沟通就会失败,你就会后果自负。语言可以容纳懒惰,规则规定了它。因此,无论Modem翻译成调制解调器、猫,还是直接使用,只要从专业人士到普通大众的各类读者能够理解、沟通、工作、生活,就达到了其实用的目的。
1. 3 惰性函数。
1.3.1扩大汉语词汇。
懒惰和扩大汉语词汇量听起来似乎无关,但实际上它们是密切相关的。翻译人员最大的挫败之一是中文词汇的匮乏。近百年来,虽然已经创造了很多译本,也借用了很多日文译本,但一些最常用的单词仍然没有合适的中文翻译。 (王宗彦b,《翻译通报》
卷。二、第5)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全球一体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外来词及其缩写进入了我们的生活。这些词语的翻译和引入,无论是音译、意译、中西结合、还是借用,都可以扩大汉语词汇量,填补目的语词汇空白。不能不说,惯性在这里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见,惯性也能让汉语受益。
1.3.2 统一翻译。
译名统一问题一直是翻译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太多的翻译无疑会造成语言的混乱,但语言有它自己的规律——————适者生存。优秀的翻译如果能够广泛传播,就会在语言中生存下来,而糟糕的翻译大多不会流传很远。 (于海江,1999)。无论是外来词的音译还是约定俗成,最终的归宿一定是一个:简洁、规范、通俗、通俗。
翻译名字有三个难点:一是正确,二是符合国形,三是通俗。 (王宗彦《翻译通报》第二卷第5期)语言懒惰的现象似乎可以翻越这三座大山。各种汉译本虽然有各自的翻译环境和历史条件,但应结合我们中华文化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优胜劣汰,做到统一。同时,它也让开放的语言系统不断地新陈代谢和引入新的东西,就像‘Demankras’的早期作品一样
(民主)与“民主”相同,从“大乱”到“大治”。 (张政,1999) 1.3.3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在英汉口语中,冗余和简化往往并存。他们是一对矛盾体。这种矛盾源于社会功能,又在社会功能的影响下并行发展,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冗余现象可以增加信息传输的准确性和可接受性,而简化的趋势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效率。 (卢国军,李旭森,1992 :12)可见,语言懒惰现象具有比较积极的意义。当然,积极的意义来自于严格遵守翻译和语言使用的规则。没有规则就没有规则,它超越了语言游戏的规则。做一些无用的、偷懒的工作,无助于扩大中文词汇量、统一翻译、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可以想象,如果把人们从未见过的源语言中的缩写和外来词照搬到中文中,而在与中国人尤其是普通读者交流时却懒得解释,会发生什么!毫无疑问,说话者或作者违反了合作原则,听者或读者感到惊讶,沟通失败。
2、归化、异化、融合并存才是网络词汇翻译的正确之道。
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网络术语越来越被人们所接受。正如计算机从286型发展到586型只用了几年时间一样,网络词汇与其他科技词汇相比,具有发展迅速、更新迅速的特点。同时,现代人喜欢多样性,不喜欢墨守成规。因此,网络词汇翻译虽然仍然包括搜索引擎(调查员)、菜单(菜单)、鼠标等大量网络技术术语的归化翻译,但异化程度越来越高。电子邮件既有电子邮件、电子信件的国内化翻译,也有像伊梅尔这样流行、易于接受的异化翻译。就连《人民日报》这样的官方报纸也使用“一妹儿”这个名字。另外,互联网词汇WWW的英文全称是World Wide Web,其国内翻译是World Wide Area Network。但它的异化翻译World Wide Web则更为时尚。它巧妙地借用了这三个汉字的汉语拼音均以W开头的特点,与英语类似。然而,由于汉语不是拼音语言,英语单词很少直接进入汉语。英汉语言交流中新词的诞生,主要是中国本土文化与世界文明碰撞后相互妥协、融合的结果。体现在网络词汇的翻译是一种由音译和意译组成的翻译,一般称为谐音联想词。因此,网络术语的翻译更普遍采用归化与异化相结合的方法。如:黑客、互联网。这两个词的翻译方法是:前一部分是异化法,保留源语言词汇的发音特征;后一部分是异化法,保留源语言词汇的发音特征;后一部分是异化法。后一部分是驯化方法,指出其意义。同时,由于一些网络技术术语,特别是其缩写,翻译难度较大,而且该领域的人们的文化包容性越来越强,目前网络术语流行一种特殊的归化、异化、融合的方法。翻译。这是一种保留英语单词或其某种词汇缩写的方法,即保留源语言词汇的洋味,然后进行归化翻译。如Infoseek查询工具、Ultrasmart查询方法、IRC多人实时聊天等。
三、结论
讨论了计算机网络词汇翻译中的惰性现象。这种懒惰现象有积极的意义,但只是相对的。它对于扩大汉语词汇量、统一翻译、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它也会影响正常的沟通(书面或口头)流程,甚至导致沟通失败。一般来说,语言懒惰的积极影响远远大于其消极影响。同时,网络词汇不仅具有一般科技术语翻译的特点,而且有自己独特的翻译方法。网络词汇的翻译应根据其接受程度和读者的文化包容性,以归化与异化并存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