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译协编制发布的21部标准规范是什么(中国译协编制发布的21部标准规范是)
2001年,中国翻译协会积极参与组织翻译行业国家标准的制定。 2016年,启动了协会行业标准和法规的组织编写工作。截至2020年,中国翻译协会已参与组织编制国家标准3项、社团行业标准规范18项,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为推动行业标准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和规范发展。积极的影响。
下面将带大家回顾一下21项标准诞生的历史进程,特别是2015年以来多项标准的内容和作用。
2001年,中国翻译协会先后参与了三项翻译服务国家标准的制定。
《翻译服务规范第1 部分:翻译》
《翻译服务翻译质量要求》
《翻译服务规范第2 部分:口译》
2001年以来,中国翻译协会先后参与组织编制了三项翻译服务国家标准,即:《翻译服务规范第一部分:笔译》、《翻译服务翻译质量要求》和《翻译服务规范第一部分》 2:《解释》,均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实施。这些国家标准的出台,填补了翻译领域国家标准的空白,开启了我国翻译服务标准化进程,推动了中国翻译行业向规范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也使我国在国际翻译标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这些标准也是我国首个中英文同时发布的国家标准。中国翻译协会还根据行业需要组织制定了多项行业标准,作为国家标准的有益补充,为规范语言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
《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翻译》(Specification for Translation Service—Part 1: Translation)(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363.1—2003)
《翻译服务规范第1部分:笔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3年11月27日发布,2004年6月1日实施,是翻译服务的首个国家标准。我国翻译业的历史。是服务业推荐性国家标准。
本标准根据翻译服务的具体特点,以2000版GB/T19000/ISO 9000质量标准为指导。旨在规范行业行为,提高翻译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客户。本标准规定了提供翻译服务的流程和规范,适用于翻译服务(笔译)业务。该标准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明确了翻译服务的定义和内涵,翻译服务是为客户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转换服务的有偿经营活动;首次以国家标准的形式明确翻译服务提供商的业务联系方式、业务标识、业务流程、业务流程等。在保质期、数据存储、顾客反馈、质量跟踪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规范标准。
该标准的修订版于2008年7月16日发布,2008年12月1日实施。标准编号为:GB/T 19363.1-2008,代替GB/T 19363.1-2003。
《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682-2005)
《翻译服务翻译质量要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5年3月24日发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该标准首先规定了翻译质量的基本要求:要求译文忠实原文、术语统一、行文流畅,强调诚实、优雅、大方是衡量翻译质量的基本标准。其次,规定了翻译质量的特殊要求:对翻译过程中最常见的数值表达、特殊名词、计量单位、符号、缩写、翻译安排等提出处理规范。同时,它还规定了翻译质量的其他要求:它还针对翻译服务中一些常见的需要特殊处理和表达的问题提出了替代解决方案。此外,建议将翻译目的作为评价翻译质量的基本依据;制定了翻译质量要求和翻译质量检验方法的规范标准。
《翻译服务规范第2:部分口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363.2—2006)
《翻译服务规范第二部分:口译》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06年9月4日发布,自2006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建立了翻译服务提供商提供口译服务的流程和规范,适用于翻译服务(口译)业务。该标准明确界定了口译类型,规定了口译特有的设备要求、口译服务提供者和译员的资质以及口译服务过程的控制和计费方式。
2005年至2018年共发布团体标准和规范13项,分别是
ZYF 001-2011《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
ZYF 001-2013《本地化服务报价规范》
《国家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企业)认证标准》
《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资格认证国家标准》
ZYF 001-2014《本地化服务供应商选择规范》
ZYF 002-2014《翻译服务报价规范》
ZYF 003-2014《口译服务报价规范》
ZYF 001-2016《本地化翻译质量及排版质量评估规范》
T/TAC 1-2016《翻译服务翻译服务要求》
ZFY 001-2017《翻译服务采购指南第1部分:翻译》
T/TAC 2-2017《口笔译员基本能力要求》
T/TAC 3-2018/ISO 18841:2018《笔译服务口译服务要求》
ZYF 001-2018《语料库通用技术规范》
2011年6月,我国首部语言服务行业规范《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发布。
《本地化业务基本术语》系统定义和总结了本地化服务行业相关的关键术语,如全球化、国际化、本地化等基本概念,以及本地化过程中的服务角色、服务流程、服务要素及相关服务。共有125个专业术语,对于澄清长期模糊的概念具有提纲和指导作用。对于规范整个语言服务行业的生产流程和服务标准,从而提升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的竞争力和国际形象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我国语言服务行业公约法规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011年7月,《国家翻译研究生教育实践基地(企业)认证规范》和《国家翻译研究生教育兼职教师认证规范》发布。
自2007年创办以来,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职业教育的特点是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对学生的岗位实习和行业相关知识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就需要翻译专业教育机构和翻译行业机构,特别是大量的翻译服务和技术。企业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为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的责任,确保本次合作真正有利于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促进学校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互利双赢的基础上。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翻译协会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广泛征求高校和行业专业人士的意见,共同制定了上述两项规范。
2016年,中国翻译协会组织编制了与国际接轨的《翻译服务——翻译服务要求》行业团体标准,并在当年的中国翻译协会年会上正式发布。这是中国翻译协会编制的第一个团体标准。
2017年,编制发布了团体标准《口译员、笔译员基本能力要求》,为行业提供了判定口译员、笔译员基本能力的标准,为翻译服务提供商选拔口译员、笔译员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为口笔译培训单位提供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
2019年,该组织编制了《翻译服务培训要求》、《翻译服务采购指南第2部分:口译》和《译员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三项标准规范,并于2019年11月9-10日召开。新中国翻译70年论坛暨中国翻译协会2019年年会正式发布。同时,协会继续依托已发布的标准和行业规范开展翻译服务行业的认证工作。
《翻译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规定了专业翻译人员从事翻译工作应遵循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包括一般行为规范,以及翻译前、翻译中、翻译中的行为规范。以及翻译后。可供笔译员、口译员、手语翻译人员使用,证明其职业行为符合职业道德。翻译任务的委托人或委托人判定提供翻译服务的译员的行为是否符合翻译职业道德。翻译培训单位也可参照本规范对翻译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旨在规范中国翻译人员和在华执业的海外翻译人员的职业行为,引导翻译人员在翻译工作中做出专业和道德的决策,提高翻译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确保翻译人员在提供翻译服务时清楚地了解自己。责与权利,维护译者职业声誉,营造翻译行业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团体标准《翻译培训服务要求》是促进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该部标准规定了翻译学习者的翻译培训服务及其涵盖的机构、师资、课程和实训要求。可供翻译培训服务提供商用来证明其机构和教师符合服务要求,能够满足所提供翻译培训服务的需求。基本要求;让客户可以判断翻译培训服务机构和教师的基本情况。该标准的推出,有助于建立、完善和推进我国语言服务行业科学规范的标准体系。
《翻译服务采购指南第二部分:口译》主要内容包括口译服务采购活动的基本内容、采购要求、口译服务提供者的资质与评价、口译服务合同要素等。规定了口译服务的要求以及提供者共享的行为准则。 《口译服务采购指南》的发布顺应了口译服务市场快速发展的需要,将为规范口译服务市场、促进翻译行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和依据。
2021年,发布《司法翻译服务标准》和《口笔译服务定价指南》两项团体标准和规范。
《司法翻译服务规范》明确了司法翻译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水平、基本能力和职业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司法翻译、口译、笔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即语言能力、翻译能力、专业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技术能力、项目管理和执行能力等;司法笔译、口译、笔译人员的基本能力要求能力考核办法,即专业学位、资格证书、翻译执业等;最后,制定了司法笔译、口译、笔译专业标准。
《口译、笔译服务定价指引》规定了口译、笔译服务定价的依据和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术语和定义、口笔译服务定价的参考要素和定价模型、多种翻译方式组合时的定价方法等。首次通过行业标准从专业领域、服务人员资质、服务流程、服务附加条件四个方面为口笔译服务定价提供参考要素,为口笔译分级分级报价提供标准支持,形成科学合理的定价。该指南为口笔译服务购买方、提供方和培训单位提供决策依据。
中国翻译协会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和交流。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