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翻译公司 >详情

英汉语之间的十大差异,你都了解吗翻译(英汉语之间的十大差异,你都了解吗怎么说)

发布时间:2024-01-07 08:11:41 翻译公司 630次 作者:翻译网

很多学习英语的朋友总是被自己说的中式英语所困扰,有时会陷入别人听不懂或者对话中产生误解的尴尬境地。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除了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之外,还需要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这样你就可以脱离语言外壳,更加接近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让对方感觉到你在说话。人言。

英汉语之间的十大差异,你都了解吗翻译(英汉语之间的十大差异,你都了解吗怎么说)

01

英语强调共合,汉语则强调意合。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功不可没。在他的《翻译意义》(1983)一书中,他解释了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

就汉语和英语而言,语言学上最重要的差异之一也许就是形式和意义的对比。

所谓形式组合,是指句子内的各种逻辑关系,必须用if、although、because、when、in order that、so、so that等连接词清楚地表达出来。缺乏这样的连接词或逻辑标记,例如:很晚了,我必须走了。 ——在为时已晚之前,缺少的是因为。这样的英语表达方式一般不会被母语者说出来。

所谓意义组合,顾名思义,不需要所谓的逻辑标记。这些句子可以根据含义组合在一起并被听众或读者接受。上面这句话对应的中文版是:很晚了,我得走了。你可以看一下下面两句话中英文和中文的区别:

我可以逃离和尚,但我无法逃离寺庙。

和尚可以跑,但寺庙不能跟着他们跑。

一位不会说中文的英国人曾经在中国旅行。

一位不会说中文的英国人曾经在中国旅行。

上面两个句子中,在讲究形式和组合的英语句子中,but和who都不能省略。中文句子干净利落,不需要所谓的逻辑标记。

02

英语: 前重心中文: 后重心

结论、断言、结果、事实应该是句子的重心,但就重心位置而言,英语在前,汉语在后。例如:

如果生活中有悲剧,文学就可以写悲剧。

这是一个因果句,中文表达很有讲究:因果。然而,对应的英文表达是:

因为生活中有悲剧,所以文学才能写悲剧。

这是典型的先果后因的句子,非常自然贴切。虽然用中文也可以说:文学作品可以写悲剧,只是因为生活中有悲剧。但它并不如前因后果的故事那样悦耳悦目。

小国人民如果敢于战斗,敢于拿起武器,掌握自己国家的命运,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

这句话使用的句型是:条件断言,即如果某件事发生,结果就会是这样。前者条件较轻;后一个断言是沉重的。其对应的英文表达为:

小国人民只要敢于奋起斗争,敢于拿起武器,把自己国家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一定能够战胜大国的侵略。

不难看出,翻译的表达方式与中文的表达方式相反,即英语先断言,后条件,即如果是的话,结果就是这样。

03

英语:静态语言中文:动态语言

英语很少使用谓语动词,而汉语则喜欢随时使用动词。在实际语言使用中,汉语经常使用大量的并列表达或连接表达。

英语静态特征的表现是多维的。简而言之,主要有两种:句法方式或词汇方式。前者包括使用非谓语或非限定动词(即-ed形式、-ing形式和动词不定式)、省略动词(例如be或谓语成分)以及名词化动词;

后者使用动词的同源名词(例如实现-实现;自由-自由;掌握-掌握)、同源形容词(例如支持-支持;怀疑-令人怀疑)、介词和副词等。

相对而言,汉语动词缺乏英语动词的形态变化。如果你想表达一个动作的意思,你通常别无选择,只能使用动词本身。例如:

我疯狂地爱上了她,她也爱上了我。

我疯狂地爱着她,她也疯狂地爱着我。

注意:英语中可以省略动词(如句子的后半部分),但汉语中不能省略。

他的头来回转动,欲望增强,决心减弱。

他前后摇头,欲望膨胀,意志收缩。

注:英语使用独立结构,汉语使用动词。

我怕你误会我。

恐怕你误会我了。

注:英语采用动名词复合结构,汉语采用动词。

这将证实它已得到普遍使用。

这将证实它的使用相当普遍。

注意:英语使用相同的词根名词(confirm——确认),但汉语必须使用动词。

其实,除了上述同源词之外,英语中还有很多单词可以用来表达动作的含义。名词,如一瞥、一瞥、看、提及、关闭等;形容词如能够、害怕、生气、焦虑、意识到、有能力、好等。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应该翻译成相应的动词。喜欢:

光是看到它就让我紧张。

看到这个东西让我紧张。

我敢肯定。

我对此深信不疑。

04

英语强调宾语代词(非人称),而汉语则强调人称代词(人称)。

英语的宾指倾向非常明显,最明显的表现在其主语的选择上。英语经常选择不能执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的单词作为主语。相对而言,中国人普遍更习惯于个人表达,尤其是主体,能做出动作或者有生命的物体是主体的首选。喜欢:

一股雪茄烟雾伴随着奥格维进来。

奥格尔维进来时带着一股雪茄烟。

你好!你好!出租车司机说道,一看到旅客,他的车门就突然打开了。

你好!你好!出租车司机一看到乘客就大声喊道,“砰”的一声打开了车门。

这个曾让世界欢笑的人身上充满了痛苦。

这个受尽苦难的男人,让全世界的人都笑了。

05

英语更被动(passive),中文更主动(active)

英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型与其宾指倾向不无关系。由于作为主语的词有大量无生命的宾语,其被动句型具有乘法的前提。相反,汉语具有个人倾向,自然会使用更主动的句型。当然,英语不会无缘无故地滥用被动句。

其固有的修辞功能是:如果不需要强调动作的执行者,则放在句末by之后;或者,如果没有必要、不愿意或不方便说明动作的执行者,则直接省略即可。尝试比较一下:

海洋学作为了解地球的关键,其重要性很少得到充分认识。

海洋学是人们了解地球的关键,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我们的航运公司一直预见到来自第三世界的挑战。

航运公司始终预见到来自第三世界的挑战。

《华盛顿邮报》(2011 年1 月17 日)的一篇社论提供了例证。

《华盛顿邮报》(2011 年1 月17 日)的一篇社论提供了一个例证。

06

英语中有很多长复合句,汉语中有很多简单短句。

上面列出的第一点(英语重形式连词,汉语重意义连词)和第三点(英语:静态语言;汉语:动态语言)等,再加上英语中各种替代词和关系词的广泛使用,导致了长句和多枝复合句较多。相反,汉语则多使用短句和简单句。尝试比较一下:

由于我们住在路边,经常有旅行者或陌生人来拜访我们,品尝我们享有盛誉的醋栗酒,我以历史学家的诚实承认,我从来不知道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会挑剔用它。

最后一句雄辩,有47个字。其主干是:我们经常有旅行者或陌生人来拜访我们;其余的可以看作是分支。他们使用诸如“as”、“to”、“for which”、“and”、“with”、“that”等词来自然地与主干联系起来。它们清晰、逻辑性地爬在一起,构成一个长句子。作为一种强调意义组合的动态语言,汉语将如何表达前一句的意思呢?试读:

我们就住在路边。经常有路人或陌生人来我们家品尝我们自酿的酸果酒。我们家酿的酒很有名。我敢说,尝过的人都不会挑剔。我的话就像历史学家的话一样可靠。

07

英语强调后面的修饰语,汉语强调前面的修饰语。

从英汉句子的逻辑重心来看,英语倾向于前移,占据领先地位;中国人往往是后来动的,领先的。从词序来看,虽然它们在各自的语法中同等重要,并且通常采用主谓宾(SVO)的线性顺序,但修饰语(定语和状语)的位置处理存在明显差异。 )有英文和中文。不同之处。

英文修饰符可以放在被修改的组件之前或之后。然而,如果修饰语是短语或从句,则通常放在被修饰的成分之后。值得注意的是,汉语修饰语,无论是单词、短语还是句子,一般都放在被修饰成分之前。英语的美在于尾重,而这种美大多是重后缀的表达习惯所创造的。

尝试比较一下:

在每种情况下,诊断似乎都与我所感受到的所有感觉完全一致。

每次看医生,诊断结果似乎都与我的感觉不谋而合。

简要分析:英文(每次就诊的诊断)----中文(每次就诊的诊断);英语(我曾经感受到的所有感觉)----中文(我所有的感受)。

想象一下与一个有不同偏见的人争论是一个很好的计划。

想象一下与持有不同偏见的人进行辩论是个好主意。

简要分析:英语(与有不同偏见的人争论)----中文(与有不同偏见的人争论)

从上面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英文和中文对修饰成分位置的处理方式完全相反。

08

英语重短语汉语轻短语

英语句法单元(unit)的主体是:短语或短语。与其说英语句子是由单词组成的,不如说它是由各种短语或短语组成的(如名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词短语、独立结构、等)作为基本构建块。

其中,名词短语和动词短语是句子的主要结构单位。它的句法功能很多,如主语、谓语、宾语、谓语、定语或状语等。相比之下,汉语更注重使用(单音节或多音节)汉字或词作为其基本句法成分。尝试比较一下:

但在世界钢铁工业深陷低迷的情况下,谁需要铁船呢? (介词短语)

世界钢铁业不景气,谁需要矿砂船?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我丈夫这样难以理解的人。 (形容词短语)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像我丈夫这样难以理解的人。

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有趣的书。 (副词短语)

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最有趣的书。

作者最近出版的关于语音学的新书非常值得一读。(名词短语)

作者最近推出的第一版音频作品非常值得一读。

您必须捍卫(=支持)您的朋友。 (动词词组)

你必须支持你的朋友。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人民残酷。 (不定式短语)

对敌人仁慈,就是对人民残酷。

玛丽正在考虑换工作。(动名词短语)

玛丽正在考虑换工作。

09

英语时态时态汉语时态轻时态

从语法范畴分析,英语动词的时态和体态极其丰富。理论上,英语有十六种时态。所谓时态,是汉语的一个弱点。英语可以用固定的语法手段更加准确、准确地描述动作的进展和状态。有时,这种描述还可以包含作者或演讲者的情感语气。现在以进行时为例:

他总是在思考如何为人民做更多的事。 (表示赞扬)

他时刻思考如何为人民多做事。

我的妻子总是在换衣服。(表达无聊)

我妻子总是喜欢换衣服。

我现在住在一套非常舒适的公寓里。(表示满意)

我现在住在一套非常舒适的公寓里。

你一直都在犯这个错误。 (表达不满)

你总是犯这样的错误。

此外,英语中许多微妙、微妙的情绪、感情、意义等都是借助其丰富的时态和体态自然地传达出来的。例如:

去年冬天他们正在修建一座水坝。 (指正在建设中)

他们去年冬天建了一座水坝。 (指施工)

我听到有人敲门。

我正在大学听(=参加)讲座。 (词义变化)

我忘记了他的名字。

我忘记了(=开始忘记)如何说法语。 (意思是开始,现在)

正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差异,有时英语会使用一些时态和时态技巧,而汉语则必须使用词汇手段。喜欢:

人们经常注意到,那些生活在或曾经生活在死亡阴影下的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带来了醇厚的甜蜜。

这是美国盲人作家海伦凯勒的一句名言。句子中的“谁活着,或者曾经活着”这些词使用起来轻松自然。这句话对应的中文表达是:

人们发现,受到死亡威胁或死里逃生的人,无论做什么,总是充满兴趣。

我必须承认,我没想到会有一场关于牡蛎的演讲。我以为广岛仍然感受到原子灾难的影响。

我认为和我认为在日常对话中都经常出现,但前者的意思是:我曾经认为(现在不是这样)……,而后者多指说话时所持的观点或态度。英语没有加一个词,只是把think变成了thought,而中文则需要再加一个词。上面这句话对应的中文表达是:

说实话,我没想到会在这里听到人们谈论牡蛎。我以为广岛还笼罩着原子灾难的阴影。

10

英语重词法,汉语轻词法

英语是一种更正式的语言。它注重形式,形式善变。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简单分析一下:

1.构词法

现代汉语与英语类似。作文可以用来扩大词汇量。汉字、文字、文字与文字的结合力极强。曾有人以“生”为例,它可以组成“生存”、“生命”、“生铁”、“生命”等150多个单词,但与英语词缀所蕴含的强大生命力相比,就显得相形见绌了。查《英汉技术词典》,半组成的新词有230个,自动组成的新词有260个,微组成的新词有300多个。有人开玩笑说英语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词缀创造新词。这并不夸张。喜欢:

最近,他将自己卷入了关于福利改革的辩论中,坚称问题在于未婚母亲,而不是失业。

如果您不知道句子中的“未婚”一词也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我们的英语构词知识来这样思考:wedding (n. get wedding) wed (v. get wedding) wed (p.p.结婚) unwed (p.p. unmarried) unwed mother (未婚母亲) unwed母性(未婚母亲的身份)。

上句话的含义如下:就在最近,他卷入了福利改革的争论,坚称问题在于未婚母亲,而不是失业。

2. 代词

代词作为形态标记,在英语中发挥着生动的作用,使写作简洁有力。相比之下,汉语则坚持使用名词,谨慎使用代词。喜欢:

牛顿发明了一种用蜡烛照明的纸灯笼,他随身携带这种纸灯笼,在黑暗的冬日早晨照亮他上学的路。

句子中哪个先行词是蜡烛?还是灯笼?我们要思考一下,汉语表达中不能使用其他词语。喜欢:

健康高于财富,因为这不能给我们那么多幸福。

句子中“this”和“that”的使用有多轻松和清晰。翻译成中文时,不能还原为“张冠李戴”,否则意义不明。

上面这句话只能这样翻译:健康比财富更重要,因为财富不能像健康那样带来快乐。

内容整理自官方考试网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学习和交流。若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