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走向世界英语怎么说(中国走向世界英文怎么写)
(新闻发言人蔡武)
二是对外交往要坚持“三贴近”原则。
众所周知,对外传播的三个方面是要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外国受众的思维和语言习惯。贴近中国发展实际,就是实事求是地反映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至于贴近国外受众对中文信息的需求,我认为国外受众对中文信息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立体化的、日益迫切的,而且这方面的需求这两年也越来越迫切。我不久前刚从拉丁美洲回来。在这些国家里,我所接触过的朋友都有非常强烈、迫切的了解中国的愿望。但是,我们能够向这些地方传播的渠道是有限的,我们能够传播的材料也是有限的。这是我们的大问题。
一般情况下,任何向外界推出的素材都必须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和外国受众的需求。对于从事对外交流和翻译工作的人来说,最需要注意的是集中精力学习外国文化和外国人。心理思维模式,善于发现和分析中外文化的细微差别和各自特点,善于把握两种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内在逻辑和表达差异,时刻记住根据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来把握翻译外国观众,以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三贴近”原则不仅是对外宣传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我们对外翻译工作和中外翻译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三要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外翻译队伍。
由于中外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认知的差异,从事汉语翻译的人员不仅必须具有较高的中外语水平,而且还必须具备优秀的政治素质和对外传播专业素质。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真正了解内国情、外通世界。如果从事经贸、法律、科技、医学等专业翻译,还必须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
我国对外传播业的发展要求我们拥有相当规模的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外翻译人才队伍。对外传播部门领导要把翻译人才培养作为大事来抓,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保证翻译人才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据了解,参会人员中有不少来自高校。鉴于现阶段中文译者几乎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肩负起中文翻译的重任。希望高校外语教育培训能够从我国对外传播事业的高度出发,予以重视。培养中外翻译家并加强这方面的专题研究。近年来翻译学科建设发展迅速,不少学校设立了翻译专业。培养中外翻译人才能否成为翻译学科建设和教育培训的重要课题值得大家思考。
四是整合资源,加强跨部门协作和国际交流。
加强相关领域资源整合和跨部门沟通协作,是推进中外翻译工作的有效举措。今天论坛的参加者来自各个相关领域和高校,还有外国专家、外国汉学家、国际翻译界代表。他们共同探索提高我国对外传播翻译质量,促进我国对外传播健康发展。一种有效的发展方式,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据了解,中国翻译协会翻译委员会组织了来自外交部、商务部、中联部、文化部、新华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通讯社、外文出版局、中央翻译翻译局、中国日报社、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单位多年来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各方面出现的一些新词汇的翻译问题深入了解我国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情况,形成参考译文向社会发布,如“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等重要理论概念就是从这些研讨会中产生的。这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外事部门、对外传播、翻译界的广泛关注和欢迎。对提高和提高对外传播翻译质量、促进对外传播工作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影响。像这样的活动应该得到推广和庆祝。
同时,还应加强相关业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了解,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优势,取长补短,吸引更多的外国汉学家和外国友人加入中国翻译协会和外国友人协会。语言,更广泛地说,加入我们国家的对外传播事业。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向世界更加全面、准确、客观地介绍中国,让世界更加及时、更加便捷地了解中国,努力推动和谐世界建设。
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你们!
(作者简介:蔡武老师现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