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翻译中的“信、达、雅”原则-(翻译古文的信达雅指什么)
翻译外国文学作品有三个标准:信、达、雅,即信、流畅、美。 Skila想让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介绍如何使翻译达到诚实、表现力和优雅的标准。我不是英语专业的,也没有翻译过外国文学作品,所以没有资格谈论这个问题,但我还是想根据自己的经历简单谈谈。
首先,请大家看一下下面的文字。这是17世纪英国女诗人凯瑟琳菲利普斯的一首诗的前四行。我在Google搜索时无意中发现的。
我没有活到这个时候,
为我的幸福加冕,
当我可以说没有犯罪时,
瘦的不是我,而是你。
我首先按照信件的标准翻译为:
我还没活到现在
为我的喜乐加冕,
我可以毫无愧疚地说,
我不是你的,却是你的。
正如你所看到的,虽然翻译是值得信赖的,但它并不符合标准。因此,我必须利用我的中文知识,在可信的基础上使翻译尽可能与时俱进。因此,我将翻译改写为:
到现在我还没有真正活过
我的喜乐加冕,
我可以毫不羞耻地说,
我不是你的,我是你的。
至此,译文基本达到了诚实、表现力的标准,但尚未达到优雅的标准。这时候,如果我古文基础扎实的话,我就可以把翻译改写成一首五言古诗(或者七言古诗)。这样,才真正达到诚实、表达、优雅的标准。不幸的是,我不知道怎么做。我真的很羞愧(笑)。
由此可见,真正达到诚实、表现、优雅的标准太难了。没有十年的汉语基础、十年的英语基础、十年的翻译实践,也就是说,没有三十年的积累基础,靠出奇制胜、靠快速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那些真正能够达到诚实、表现、优雅标准的译者往往是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