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与图书翻译的关系(三联书店与图书翻译哪个好)
2008年是生活阅读新知三联书店成立60周年。回顾我们的成长史,我们什么时候离开了三联书店出版的书籍?从《傅雷家书》到《宽容》《昨日世界》《文明与野蛮》,再到《文化生活翻译丛书》,那些耳熟能详的书籍从改革开放初期就一直在构筑人们的精神家园。到现在。其中,对翻译作品的重视尤其体现了老一辈三联人无阅读禁区的出版精神。
20世纪50年代,由陈渊主持、石梅负责操作的“世界学术经典翻译计划”,收录1600余种,为商务印书馆后续出版汉译世界学术经典丛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三联出版了《第三次浪潮》、《西方社会病》等新的涉外作品。现代西方学术图书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陆续出版了数十部西方学术著作。作为中国学术界和思想界的系列丛书,它改变和创造了中国学术精英和知识分子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推动了中国文化和学术的进步。其意义和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不妨引用老一辈三联人的话来看看他们的胸怀和愿景:
信息社会全面开放。打开!打开!没有改革就不能开放,没有开放就不能走上信息高速公路。没有这条道路,文明古国就无法进入新世纪信息化的文明世界。 ……世界多极化开创新格局的接触,经济全球化的接触,自古以来多种文化不间断的接触,都离不开信息和语言。陈元(三联书店原领导)
另外,我应该出版更多的翻译书籍。我主要强调在夹缝中做事,这就是李慎之和陈渊的意思。李慎之真是有远见,给了我们一个想法,那就是“向后看”。当时国外出现了很多新思潮。李慎之表示,中国提出市场经济以后,必然会走西方走过的很多路,做西方做过的很多事情。因此,我们必须回顾过去,正确看待第二次世界大战。我们把前后西方的东西拿过来,讨论一下,重印一下。方龙的《隐忍》就是这样出来的。沉长文(原三联书店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