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笔译 >详情

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的培训机制是什么(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的培训机制是)

发布时间:2024-01-18 06:37:48 笔译 323次 作者:翻译网

探索建立专业化、系统化的高校翻译专业师资培养机制。

——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暑期翻译专业师资培训纪实报道

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的培训机制是什么(高等院校翻译专业师资的培训机制是)

7月13日至22日,2010年夏季全国高校翻译专业培训在北京外文翻译出版社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中国翻译协会、全国翻译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顺应我国翻译学科蓬勃发展的倡议。开发整合此前举办的高校本科翻译师资培训班和国家MTI师资培训班。这是首次联合举办涵盖本科生和硕士翻译专业教育的师资培训。国际翻译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全国翻译硕士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友义,中国翻译协会副会长、北京市副主席金力本次培训的主办方之一外国语大学出席了开幕式。仪式并致辞。来自140多所大学、相关专业机构以及日内瓦国际劳工局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的近300名外语、翻译教师和一线翻译人员参加了为期十天的集中培训。本次培训得到了国际翻译联合会(FIT)、国际翻译大学联盟(CIUTI)、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AIIC)、北京外国语大学、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的大力支持美国国际问题研究所(MIIS)。直接参与。

为保证本次培训班的质量,中国翻译协会和全国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门成立了高校翻译师资培训专业指导委员会,北京外国语大学、蒙特利国际学院与《汉译》杂志的研究公司在培训组织规划和课程规划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各方集思广益,建言献策,精心设计培训课程,努力使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翻译专业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今年的培训课程从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到翻译课程示范观摩、专题研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加培训班的讲师阵容强大,汇聚了来自内地、香港、美国、欧洲等地在翻译、翻译教学、翻译理论研究等领域具有杰出造诣的代表性专家学者。他们重点围绕翻译教育理念、翻译教学等教学方法、翻译教学流程及翻译教学评价、翻译实践等内容进行讲解。此外,培训还自觉邀请翻译行业代表与学员进行交流,要求他们从翻译行业的角度谈谈他们对专业翻译人才的要求和期望,以期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为期十天的培训班组织得很好。在培训首日的主题演讲中,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柴明熙教授就翻译专业的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进行了报告,强调翻译教学要培养实用型人才人才。培训目标的设立和培训类型应根据翻译岗位来设定。还就专业建设、课堂教学、教学资源库、教学设施管理、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翻译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美国蒙特利国际问题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鲍传云教授谈到本科翻译专业与翻译专业教学的联系。认为,两者虽然难度不同,但共同目标都是培养面向市场的实用型人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研究中心的Murray教授对MTI课程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评价。他指出,一些院校结合自身优势和专业设置实践课程,与翻译行业紧密对接,突出专业能力培养,为当前其他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申请MTI的院校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王立地教授做了关于翻译教学与研究方法的报告。

国际翻译联合会秘书长弗兰斯德莱特、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主席伯努瓦克雷默以及美国蒙特利国际问题研究所高级翻译学院鲍传云、史晓静教授等主要负责专业教学方法部分为期四天的口译教学方法培训。 Frans De Laet和包传云教授讲授的内容包括:口译认知过程和认知习惯的培养、听力理解和训练方法、口译笔记和教学方法、交传和视译教学的信息处理等。从翻译的角度看语言而不是从语言的角度看翻译,并强调话语聆听和分析的重要性。 Benoit Kremer和石晓静教授讲授的内容包括国际会议同声传译的专业要求、各类课程类型在口译培训中的作用、本科生和硕士同声传译教学的作用、目的和方法等。国际翻译大学联盟主席、日内瓦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Hannelore Lee-Jahnke、德国美因茨大学跨文化翻译研究所所长Martin Forstner教授、德国美因茨大学跨文化翻译研究所所长王东风教授中山大学、美国蒙特利国际关系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陈瑞庆。博士及上述教授柴明熙、石晓静主要负责翻译教学方法的培训。 Hannelore Lee-Jahnke和Martin Forstner教授在培训中强调,翻译教学过程应突出认知过程和认知习惯的培养,以及翻译技能的培养。他们对翻译和翻译教学的评价细化、量化、具体,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他们还提出了翻译教育的跨学科模式和一系列实践性很强的实证研究方法。两位专家还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并进行点评,加深了学生对教学和考核的理解。王东风教授分析了英汉翻译中语篇分析的重要性,并通过丰富的实例阐释了语篇分析的多个维度。石晓静教授重点讲授汉英翻译的基本技能要求和教学方法。柴明熙教授对翻译课程中计算机辅助教学、语料存储、语料比对、译后存储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讲解。计算机辅助翻译教学可以帮助解决术语不确定、语料质量问题、预译格式不同、不同软件操作问题、团队成员分工不明确、翻译进度不清晰等问题。它还可以帮助解决深入的术语翻译问题。陈瑞庆博士系统地讲解了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如:语料库与翻译培训的关系、语料库与翻译培训的作用及区别等。商业语料库与自建语料库、语料库与翻译教学实例、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培训的发展方向等。他指出,该语料库旨在为传统翻译教学提供优化的教学方法。基于语料库的翻译研究的发展趋势更加客观。

本次培训的教学观摩和讨论阶段,学员分为本科翻译教学、本科口译教学、硕士翻译教学、硕士口译教学四组。组织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并前往北京外国语大学现场体验翻译教学。北京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教师结合自身经历为学生们进行了教学示范报告。内容涵盖:本科翻译专业的理念与实践、学习者翻译能力的培养以及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合作构建教学法在国粹国粹英语翻译课程中的应用与反思、北外英语学院翻译系口译课程的设置与安排、专业口译能力的培养、同时,他们还特别注重翻译教学中多语种技能的培养、现场口译意识以及翻译材料的不断更新,以及翻译过程中有序深入的评估和指导,以及翻译过程中的体验式培训等。

此外,南京大学徐军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斌华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李长栓教授分别就MTI教材进行了演示报告。中国外文出版局全国翻译职业资格(等级)考试中心副主任卢敏作翻译人才培养及翻译资格考试情况的报告。川神公司代表还提出了校企合作办学方式。

在翻译讲座环节,著名律师赵九苏根据自己在东西方文化环境中的教育和成长经历以及多年的法律实践经验,探讨了法律翻译的本质和三项基本原则,并给出了一些见解。进入法律翻译。针对翻译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外交部翻译室副主任徐辉结合多年丰富的外交翻译实践经验,为大家讲解外交翻译的特点、外交翻译需要具备的素质以及如何培养成为一名合格的外交翻译翻译人才。南加州大学终身教授刘军从文化角度阐释了文学翻译作为一门艺术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

7月22日,举办翻译理论研究培训会,并举办当代中国翻译理论研究暨《中国翻译》杂志创刊30周年论坛。徐军教授阐述了全球化背景下翻译的跨学科研究方法,刘和平教授阐述了口译教学和新方法,朱志宇教授对当代西方翻译研究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讲解。每位主讲人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了最多信息量的高质量学术讲座。随后,举行了培训毕业典礼暨《汉语翻译》杂志创刊30周年暨第200期出版颁奖典礼。教授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发言。他对本次培训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今后中国翻译协会将进一步加强与全国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合作,继续联合举办翻译师资培训,使本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

本次培训受到学员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他们认为,通过培训,对翻译和翻译专业教学的规律特点、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理论研究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开辟了翻译教学和翻译的新领域。翻译研究的理念,以及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科研方法的紧迫感;通过学习西方翻译培训的具体方法,我们对翻译专业教学的市场定位有了清晰的认识,认识到翻译专业教学应在继承和发扬翻译教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翻译专业教学的需要。面向翻译市场,加强对翻译过程和实用文本翻译教学实践的培训和研究,从而为翻译教学和研究的理理提供新的思路。

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到来,对翻译这一新兴学科提出了新的挑战,无疑对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素质要求。培养一支高素质翻译教师队伍,是翻译学科健康发展、培养合格翻译人才、促进翻译行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受国务院学位办委托,全国翻译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将翻译师资培养纳入翻译专业教育评价体系。然而,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组织翻译专业师资培训,如何培养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满足翻译行业需求的合格翻译人才,确实是一个新课题。中国翻译协会作为国家级翻译专业组织,全国翻译硕士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作为翻译专业教育的学术指导机构,均表示将在这方面发挥积极的组织和指导作用。联合举办的翻译师资培训就是一个例子。我们将以此为契机,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有效整合资源,努力构建符合翻译规律的高校翻译师资系统培训长效机制和平台。职业教育。期望通过翻译界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通过这个翻译专业教师培训平台的建立,能够涌现出更多具有更高专业素质的大学翻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