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谚语的语用特点及文化差异研究(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三、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的起源
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代人在继承祖先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地抛弃和更新原有的文化。因此,在研究英汉成语、谚语、习语时,必须从历史的角度进行分析。
3.1源自宗教的成语、成语、谚语
西方国家很多人信仰基督教,《圣经》是他们的必读书籍。圣经原本的宗教价值远远超过了它的文学价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圣经》的宗教价值逐渐淡化。圣经中的典故、隐喻和寓言被世人广泛接受。源于圣经的谚语、成语、习语也成为妇女儿童所熟知的日常用语。例1.橄榄枝橄榄枝(和平的象征),这个成语出自《圣经》创世记第8章第11节。 2.替罪羊(替别人受苦的人),这个成语出自圣经中的利未记(16章8节)。 3、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牙还牙,以眼还眼(谚语),出自《旧约出埃及记》。指上帝颁布给摩西惩罚暴力行为的法律。
中国还有许多与佛教、道教等宗教有关的成语、谚语、成语。例1. 亲身经历说本来是佛教用语。现在的意思是通过个人的经历和经历来阐述一个道理。 2、放下屠刀,立马成佛。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改恶行善。 3、五体投地是指两只手、两膝、头一起触地。这是佛教中最恭敬的仪式,比喻钦佩到了极点。
3.2 源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成语、谚语
神话是古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认识的故事和传说。他们运用各种想象力来形象化和拟人化自然力量。它体现了古人战胜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古希腊、古罗马的神话对英语习语、谚语、成语影响很大。中国古代神话形成的成语、成语、谚语不计其数。例1. 潘多拉魔盒潘多拉魔盒(灾难、烦恼、灾祸之源)出自希腊神话。 2、阿喀琉斯之踵唯一的致命弱点来自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3、天地的创造源于中国古代神话。相传世界是盘古创造的。后来他说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4、精卫填海取自古代神话《山海经北山经》,比喻不达目的不罢休。
3.3 来自寓言
英汉成语、谚语、成语中有很多寓言故事,生动有趣,寓意深刻。例1.披着羊皮的狼披着羊皮的狼(危险人物,外表善良,内心邪恶的人),出自《伊索寓言》。 2.酸葡萄酸葡萄(指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以此来安慰自己)出自《伊索寓言》。 3、狐假虎威(利用别人的力量欺负别人)出自《战国策、楚策》。
还有历史事件和历史故事。如1.遇见One's Waterloo。这个成语出自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那是一次彻底的失败。 2、项庄舞剑意为沛公表演,出自《史记》。源自文学经典。如1.献身于死而死;出自《三国志》。 2、真相大白;出自苏东坡的《后赤壁赋》。 3. 自行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出自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4. 荷马有时点头智者深思熟虑后必然会犯错误。这出自罗马诗人、讽刺作家贺拉斯在《诗论》中的话:有时连善良的荷马也会睡着。伟人有时也会犯错误,等等。
每个民族本身以及它赖以生存的一切条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季节变化、气候变化以及社会文化背景,构成了每个民族的文化。成语、谚语、成语是这个民族文化的结晶。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绝非易事。实现目标需要刻苦努力、认真学习、长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