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乌托邦是什么(翻译的乌托邦是什么歌)
曾媛,媒体从业者,云南省昆明市《傲然忘言:翻译、文学与文化评论》是李西学老师在《联合报》等媒体发表的专栏合集。李士学,台湾学者,芝加哥大学比较文学博士。他为内地学者所熟知,主要是因为他翻译的《词与流派研究》一书。孙康乙先生的这本英文词学专着很难被视为是李社学翻译后的译本。他所用的华丽、优雅的文字,与原文相比,会让人觉得完全是意译。但这种风格确实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非常欣赏李社学的翻译,但根据多年的阅读经验,我对意译一直心存疑虑,认为直译加注释才是唯一正确、严谨的翻译方法。我什至怀疑那些大谈意译的译者和他们鼓吹的令人发指的赛车理论的严肃性。每个专栏不长,但不同主题的文章之间可以链接一些观点,以供参考。李时学在几篇文章中讨论了本雅明在《翻译者的职责》中提出的一个有趣的观点:人类建造巴别塔激起了上帝的愤怒,上帝因此混乱了人类的语言。本杰明由此推断,在巴别塔建成之前,人类使用一种语言(很可能就是亚当为伊甸园中的万物命名时所使用的语言)。在人类语言混乱之后,本雅明把为解决语言混乱而诞生的翻译视为一种救赎。不过,李西雪引用德里达的观点暗示,如果世界语言统一,人类将不可避免地再次受到上帝的惩罚!德里达对翻译的可能性表示怀疑,但发生在他身上的翻译事件似乎是对这种态度的报复:他的《文学科学》被斯皮瓦克翻译成英文后,英文版的影响似乎有凌驾于德里达的影响之上。法国原版。李西学用这个有趣的例子来证明他令人惊讶的观点:在某些情况下,翻译作品的地位会高于原作。我们不妨认为这是他长期以来对翻译艺术缺乏应有尊重的矫枉过正。这里我想举个例子来帮助一下: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对于懂德语的人来说并不像英文译本那么容易理解。更何况,据说德国人读了这本书,发现看不懂。必要时,应参考法国人伊贝里特的法文译本。李西学的讨论带有浓厚的解构色彩,这是基于他对文件的强烈解读。他提醒我们,中国古人早就说过,言不由衷。既然意义难以掌握,那么翻译可以吗?但如果我们承认本体论或本质是可以改变的,翻译或解释当然是可能的。这是一种将翻译视为轮回的轮回行为。只有经历生死,文本才能重生。李时学似乎反对意译与直译的对立,也反对诚实、优雅、儒雅的标准。他说,翻译往往没有标准。在没有标准的情况下,唯有逼真才是唯一的标准。这无疑是一个理想的翻译。这个迷人的乌托邦可以实现吗?李细学强调,译者要勤学语言,勤加注释。他还提到了曹颖、杨宪益等人在翻译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也就是说,至少在本地,我们看到了翻译乌托邦真实的一面。 《傲然忘词:翻译、文学与文化批评》,李时学着,三联书店2007年7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