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笔译 >详情

语域理论 翻译(语域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16 10:09:35 笔译 914次 作者:翻译网

语域理论简介

语域理论是语言大师韩礼德功能语言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语言总是发生在一定的语境中,并且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被理解和解释。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将语境分为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前者指说话人所处的社会文化,后者指说话人所涉及的实际事物,即语言发生的实际环境。韩礼德将这两个概念与语言系统联系起来,指出语言是说话者可以选择的一套系统,文化语境是决定这套可选系统的环境,并通过话语体裁来体现,而情境语境则是语境。其中对本系统的具体选择是通过寄存器来实现的。文化语境决定了整个语言系统,即说话者在该文化中可以说什么,而情境语境则决定了说话者在特定情况下实际上说什么。文化语境(流派)由具体的情境语境(语域)反映,文化语境和情境语境共同映射到词法和语法。语境、体裁、语域与语言之间的关系可以直观地表达为:文化语境语篇体裁情境语境语域语域意义形态和语法。

语域理论 翻译(语域视角下的翻译研究)

韩礼德将决定情境语境(语域)的因素概括为三个变量:场域、主旨和模式。语言场是指语言发生的时间、地点、话题和交际目的。按主题可分为不同学科、领域、行业的名录。目的是指交往参与者之间的角色关系,包括社会地位和交往态度。语体是指语言交流的渠道或媒介和修辞方法,可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等。语域三个变量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变化都会导致语体的变化。更改寄存器。语域并不是虚幻的,但在任何话语中都可以找到特定的语域标记。这些符号主要包含在词汇和语法层面。

基于语域理论的新闻翻译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任务是根据翻译的目的,用目标语言将源语言文本中所携带的全部或部分信息,以便于解释的语言处理方法呈现给目标读者。由于源语和目的语符号系统的不同、交际角色关系的变化、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不同以及译语文本与原文的交际目的、交际功能不一致等诸多复杂因素,源语言文本更改为目标语言。出现变化。因此,在翻译活动中,有必要对原文和译文的语域变量进行比较分析,找出两者在词汇和语法表面(语域标记)上的异同,在此基础上,运用合理的翻译策略,生成符合翻译目的的产品。目标语言读者接受的翻译。本文并不探讨具体的翻译方法,而是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两个视角为切入点,采用语域分析法,结合新闻语篇的性质和特点,通过典型的案例梳理新闻翻译的检验需要。汉英翻译实例。下面提出几个问题,试图抛砖引玉,希望对新闻翻译有所裨益。

注意词语的风格和含义。新闻文本取材广泛,包括时事政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经济新闻等,内容丰富、风格各异。为了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扩大影响力,新闻报道十分注重文字润色,不乏许多具有穿透力、生动的词语,赋予了新闻体裁独特的文笔。因此,在新闻翻译中,除非译文的传播目的与原文不同,否则应密切关注词语的文体意义。只要能在目标语言中找到源语言单词的等价或替换,就可以尽可能使用直译或仿译。以壮译壮,以幽默译,最大限度地再现源文本的语言风格。我们来看一个体育新闻翻译的例子:

示例1. 原文:在随芝加哥公牛队夺得冠军、在1992 年奥运会上随美国队获得第二枚金牌以及这项运动所能给予的所有荣誉之后,乔丹感到自己的动力正在消失。

A:在随芝加哥公牛队赢得三届总冠军、在1992 年奥运会上随美国队赢得第二枚金牌并获得篮球所能提供的一切荣誉后,乔丹表示他打球的动力正在减弱。

B:加盟芝加哥公牛队夺得三连冠,1992年加盟美国队再夺奥运金牌,赢得篮球界的每一项荣誉后,乔丹感觉自己打球的动力已经消退。

本例中的译文与原文具有相同的语言领域,题材是体育界的重大新闻,其交际意图是创新、引起轰动。虽然语气不同,原文是与新闻出版商和英文读者交流,而译文是与新闻出版商和中文读者交流,但都体现了新闻出版商与广大篮球迷之间平等的人际关系。汉语和英语具有相同的格式,都是书面语言。在这里,赞誉、授予和溜走都以新颖而巧妙的方式使用。荣誉是指荣誉、奖励、授予爵位等。授予是指授予重大荣誉或物质奖励。溜走通常意味着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为了实现交际目的,原文作者抛弃了尊荣、给予、消失等普通词语,大胆采用通俗易懂但生动的措辞(语言模式),充分体现了煽情、别样的风格。体育新闻。译文A虽然没有翻译错误,翻译也比较流畅,但没有体现出体育新闻报道的语体特征。译B用词新颖,如三连冠、横扫、日渐衰落等,强化了宣传效果,与原文词汇完全贴合。

清晰地区分词语的文化和政治内涵。新闻报道充满了文化和政治术语。由于中英文文化固有的差异,相同的词语在两种语言中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往往有很大差异。因此,在新闻翻译过程中,应仔细考虑具有文化特色的词语,根据主旨的变化,采用适当的翻译,准确地表达其真实含义,切忌字面意思。另外,新闻体裁中的时事新闻原则性很强,政治色彩浓厚,翻译切不可马虎。必要时,应根据语言领域的基调和交际目的的变化,对政治词汇进行奸诈的翻译,避免犯政治错误。下面对两个翻译例子的语域进行对比分析,希望能一睹豹子之风。

例2.原文:解放前,中国人过着牛马如牛的生活。如今,巨龙崛起,经济日新月异。

翻译:解放前中国人的生活是艰苦而悲惨的。今天,大中华正在崛起,经济日新月异。

本例中,原文摘自某报纸的经济新闻,由作者翻译。对比原文和译文的语域变量后发现,语言场是一样的,都在谈论中国经济,而传播的目的就是向世界宣告中国经济正在由弱转强。强大,但基调已经改变。作者与中国读者之间的交流是作者与懂英语的西方读者之间的交流。为了衬托新旧中国经济水平的巨大反差,原文使用了牛马、巨龙两个文化词语,并采用了明喻、转喻的修辞方法。在中国文化中,牛和马的生活是非常悲惨的,但在西方人眼里,牛和马却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神话动物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权力和权势,但在西方人眼中却是邪恶的象征。由于中英文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了避免直译引起的误解,我们不得不调整翻译风格,即放弃隐喻,用意译来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例3.原文:巴黎谈判破裂后,国际社会预计要求南斯拉夫在周三之前接受科索沃和平建议。外交消息人士昨天表示。

翻译: 外交官昨天表示,在巴黎会谈失败后,北约预计将在周三之前要求南斯拉夫接受关于科索沃的最后通牒。

此时政新闻摘自西方通讯社电报,翻译由作者添加。原文的目的体现了西方新闻机构与西方大众读者之间的平等关系。谈话的主题是科索沃问题,西方媒体沟通的目的是让西方民众了解最新情况,同时希望赢得他们对即将到来的侵略战争的支持。语言模式是通常的书面新闻语言。翻译的传播对象是西方新闻机构和中国公众。虽然语言领域的话题相同,但由于中西方政治立场对立,交际目的被译者强行改变,让中国人民不仅要了解事件的最新情况,也了解了事件的真相。翻译语言也是新闻的书面语言。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不顾正义声音的强烈反对,干涉南斯拉夫内政,悍然发动科索沃战争,对南斯拉夫进行狂轰滥炸,残害无辜平民,彻底破坏了南斯拉夫的和平稳定。违反了国际法。侵略行为。然而,西方新闻机构为了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实际上是欺骗他人,暗中更改政治术语,将北约与国际社会等同起来。国际社会似乎完全站在北约一边。这显然是对南斯拉夫的最后通牒,用武力威胁一个主权国家,但却被描述为和平建议。由于译文的目的和传播目的与原文不同,为了避免犯政治错误,原文的政治词语没有按字面翻译或曲解,而是用客观词语进行纠正,还原本来面目。

实现中英文句型合理的语际转换。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汉语和英语形成了各自的思维模式和句子组织模式。中国人善于形象思维,强调意象。连接词较少用于句内成分和句间衔接。它不太注重句子成分的详细分析,而更注重句子的整合。它依赖于经验和上下文来理解含义。符合和补充句子的整体内容。英语擅长形式逻辑,强调共性。常采用连接词进行句内、句间衔接,追求形式标记,讲究连贯和衔接,句间逻辑关系清晰,句义明确。新闻报道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准确传递相关信息,需要高度凝练的语言。英语新闻充分发挥了树状语言的独特优势。高度浓缩的句子通常是英语基本句型SV或SVO的扩展形式,具有充分发展的介词结构、非谓语动词结构、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尤其是正式的新闻报道,如时事新闻、科技新闻等,往往采用各种连接方式,构建基于SV或SVO的复杂句型,有理有据、逻辑推理,凸显句子的严肃性图案。相比之下,中文新闻,尤其是正式的中文新闻,虽然长句较多,但更多地使用缺乏衔接但排列有序的短句,观念性语言的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在新闻报道的汉英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主旨的变化来调整句型(语言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产出符合翻译习惯、易于读者或听众理解的好消息。翻译。请看下面的例子:

例4.原文:这些改革不仅涉及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且直接触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它们的意义更加深远,工作也更加艰巨。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它们前进。

4.4.4 这些改革要求调整农村生产关系,直接涉及农村上层建筑的变革,其意义重大且难度大。但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

本期时事新闻栏目聚焦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其传播目的是宣传中央即将实施的重大改革举措。消息的传播方是代表国家决策者和中国人民声音的新华社。表达风格严肃、正式。原文共五个分句,涵盖两个主题。前四节以改革为主题,最后一节以对改革的态度为主题。虽然没有使用任何连接词,但两个主题之间存在隐含的过渡关系。充分展现了汉语的意义综合特征。译文与原文语言领域相同,但交流的目的是新华社和懂英语、关心中国时事的外国人之间。为了符合英语形式合成的语言惯例,译文因主旨的变化而在句子结构上做了相应的改变。原文中的五个流动分句通过such和them照应,整合成一个主从复句和一个简单句。先行词用which和how来实现句内和句间的联系,体现了原文的语义优先、逻辑联系和英语的形式特征。

结论

本文从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出发,通过实例探讨如何运用语域分析方法来处理新闻翻译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翻译问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和目的并不是研究微观具体的翻译方法,而是证明语域分析方法在新闻翻译中具有独特、科学的宏观指导作用。通过对上述翻译实例的语域分析,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第一,语域比较分析是新闻翻译的基础和前提,为制定具体的翻译方法提供了指导框架。其次,场域、语气、语气三个变量相互关联、相互联系,共同构建新闻文体的语域风格,最终体现在词汇、语法和语言学的表面。第三,在新闻翻译中,原文和译文的领域主题一般会保持不变,但领域的交际目的可能会发生变化,语气也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不同。因此,有必要对译文的语言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包括选词与修饰、句子结构、衔接与连贯等。因此,韩礼德的语域理论和语域分析方法对于新闻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于福清,唐山大学东校区副教授,翻译硕士;苏雪雷,唐山大学外语系讲师,硕士)

参考:

1.Halliday,M.A.K: 功能语法简介。伦敦: 爱德华阿诺德,1985

2.李运兴:《英汉文本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刘清源:“语篇翻译中的衔接与连贯”,《山东外语教学》,2004(3)。

4.黄国文:《话语分析纲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5. 张美芳:《翻译研究的功能方法》,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