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翻译网!

翻译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笔译 >详情

论风格的定义及其可译性是什么(论风格的定义及其可译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4-01-24 11:19:04 笔译 148次 作者:翻译网

摘要:风格是否可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论多年的问题。从风格的定义出发,阐释了风格的可译性,并从幽默故事、诗词对联、文学作品的翻译中选取了优秀的例子来证明风格的可译性。

关键词:风格;定义;可译性

论风格的定义及其可译性是什么(论风格的定义及其可译性研究)

1.什么是风格?

对于当代风格的定义,许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刘忠德老师把风格概括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上看,文体是一种文学观点。译者应尽力使译文符合原文的思想,与原文一样感人至深。从微观上看,文体是一种语言观点,是通过章、句、词的巧妙组合而形成的。的。张晋老师把它分为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刘秉山老师将这两方面合二为一。风格是作家的个性在一定的思想文化熏陶下,通过一定的语言手段的自然表现。徐友之在杨子健主编的《语言多学科研究》(第一卷)一书中,从文本角度将风格的不同定义分为四大类:一是指个体使用语言的特征,即,个人的语言习惯。所谓莎士比亚风格、鲁迅风格就是指的这一点。它常常强调个人所表现出的独特或原创的语言特征,因此从广义上讲,它可以指作家对常规用法的变体。二是指集体语言使用的特点,即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等所表现出的相似的语言习惯,如建安风格、美式幽默、公开演讲风格、民间风格等。这个定义的重点不是说话者的个人特征,而是他们在特定情况下表现出的相似特征。第三是有效表达,即以最有效的方式说出正确的话语,例如大多数写作教程所提倡的清晰或优雅的风格。第四是优秀文学作品的一个特点,如庄严、华丽、清亮、质朴等为文学评论家所广泛采用的风格。

2. 风格的可译性

尽管很多人都认为风格是不可译的,但更多学者仍然认为风格不仅是可译的,而且必须被翻译。茅盾早在1954年就说过:文学翻译就是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原作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译文时像阅读原作一样感受到启发、感动和美好。 ……这是一项非常困难的工作。然而,既然文学翻译的主要任务是忠实地复制原作的精神和面貌,那么这种创造性的翻译是完全必要的。许多世界文学翻译的杰出例子证明这是可能的;在我国,如鲁迅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瞿秋白翻译普希金的《辞山》以及高尔基的一些短篇小说也证明这是可能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的翻译是完全可能的。英国诗人、文学评论家马修阿诺德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即创造性地传达原作的风格是困难的,但并非不可能。他认为传达原作的风格不能排除忠实的理念,翻译必须保持语言的自然性。

风格是可以翻译的,因为它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得到的。高健老师认为:文体是可译的,可以翻译的;不仅能翻译,而且还能翻译得好,让情话相称,又不失初衷。刘宓庆老师把它转化为形式,称之为——文体符号系统。文体符号系统是我们在原文的语言形式中可以识别的文体标记。大多数样式标记都是可转换的,包括正式标记和非正式标记。例如,语域标记、单词标记、大量语法标记、组织标记和大多数修辞标记都可以在双语转换中实现理想的契合。风格最终是通过语言符号来表达的。因此,在再现原作风格时,词、句、章的运用和协调是不可忽视的。

不可译性理论家常常持有两种观点:第一,译者有自己的风格,因此不可能忠实地再现作者的风格;第二,译者有自己的风格,因此不可能忠实地再现作者的风格;其次,文本中存在双关、同音、押韵等特殊结构,不得翻译。下面的文章将用一些例子来证明不可译性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

(一)幽默故事翻译

二战后,一艘装备精良的美国军舰嚣张地驶入英国港口,船体上写着“Second to None”。当它停靠在码头时,发现旁边停泊着一艘破旧的英国炮舰,船体上写着“None”。懂英语的人看到一定会笑。最先进的战舰叫Second to None(世界无双),破旧的小炮艇叫None(未知)。有人把Second to None翻译为天下无敌,把None翻译为天下无敌。虽然没有翻译None的字面意思,但整体翻译自然有趣,幽默的启示已经显露出来。

(二)诗词、对联翻译

中国古代诗词、对联大量使用双关、同音、押韵,要求每行字数相等,字数比例相等。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完全理解诗歌的含义并不容易。风格的翻译和翻译就更难了,但也不是不可能。

钱歌川老师认为,裂字是汉字特有的东西,是绝对不可能翻译的。并给出了以下例子:

即使出家了也不能成佛。

如果一个女人作为仆人是卑微的,她为什么要成为奴隶呢?

这对联每句都有两组可以分开的词,翻译起来非常困难。许渊冲老师翻译为:

佛教徒不能成佛,

少女可以成为女仆。

徐老师巧妙地利用英文头韵和相应的字形变化,在视觉上甚至听觉上再现了原诗中的分词之美。

我们再看一个英语诗歌汉译的例子:

日子在黄叶里,

爱情的花朵和果实都消失了,

蠕虫、溃疡和悲伤

都是我一个人的。

这是拜伦的诗《这一天我三十六岁》的第二节。杨德宇老师翻译为:

我的岁月如深秋的黄叶,

爱情的甜蜜花朵和果实已经枯萎;

只有飞蛾、病毒和灾难,

这是我的财产。

译文基本遵循原诗的措辞和形式。第一句用明喻代替原诗的比喻,第二句根据语义增加了“香甜”二字,第四句用比喻翻译了原诗的直接陈述;译诗与原诗长度相同,形式相似。由于阿巴风格,所用的韵律也与原诗一致。原诗中的黄叶、香花、甜果、飞蛾、病毒、灾难等意象,无一漏掉。可以说,原诗的声、形、意三美都保存完好。读起来确实很愉快。伦的魅力与风格。

(三)小说翻译

小说的创作讲究整体性,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可能影响整部小说的风格和布局。因此,在小说翻译中,每一个微小的翻译都值得译者重视。

《乱世佳人》是一部描述美国内战的畅销小说。它包含大量美国南部黑人英语的例子。以下是一位黑人妈妈的一段话:

“所以你需要一件新的漂亮衣服,不要钱。”这是多安利森对我说的。你不是在说钱是从哪里来的吗? '

黑人英语作为英语的一个变种,具有屈折变化的特点,而汉语不是屈折语言,因此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另外,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黑人英语通常会省略音素,如/r/、/b/等声音,还有声音的减淡,比如de实际上是the,这使得黑人英语的发音很短,强大的。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段话的几种翻译:

然后你要借钱买新衣服。我很少听说过这种事,而且你不愿意告诉谁你想借钱。 (傅东华译)

我觉得说你需要一件漂亮的新衣服才能借钱是不对的。再说了,你也不想告诉谁借钱(陈良廷等译)

原来你需要穿一件新的漂亮的衣服才能借钱。但我觉得这种事情不太对劲。你不直接告诉我钱从哪里来。 (戴侃等译)

陈译用“新”,戴译用“新”来翻译原文中的“漂亮”。似乎措辞太正式了,因为黑人母亲不会说出这样带有浓重书面语言味道的词。从行为语气来看,黑人母亲的讲话非常简短而有力。这是因为黑人英语的固有特征及其特殊的历史地位。 ——她已经为艾伦和斯嘉丽服务了两代人。即便如此,读者仍能听出她仆人的语气。在上述三个翻译中,陈译和戴译听起来像是平等对话。傅的译文最为简洁,更接近原文的语气,也更能翻译原文的风格。

以上笔者从幽默故事翻译、诗词对联翻译、小说翻译等几个方面入手,精选了一些优秀的翻译实例。虽然并不全面,但充分说明了风格是可译的。翻译是一项极其艰苦的劳动。优秀的翻译需要的不仅仅是写作本身的成就。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才能取得突破。

参考:

[1] 冯庆华.论文体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杨子健.语言多学科研究与应用(第一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3]周毅,罗平。翻译与批评[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4]胡壮林.理论文体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刘崇德.文学风格翻译问题探讨[J]汉译,1988,(02)。

[6]徐渊冲.唐诗新译三百首[M].北京:中国国际翻译出版公司,1988。